趙慶偉
摘 要:類型電影是對基本涵蓋了所有電影的影片形態(tài)的總結,即使有些影片的模式和美學意義相近,但是依然會受到觀眾的青睞,其背后的審美心理很值得探究。本文在分析類型片審美特點的基礎上,將從審美心理的發(fā)展變化過程,談談類型電影的審美機制和審美心理。
關鍵詞:審美心理 過程 類型電影
在電影研究中,根據(jù)不同的電影所呈現(xiàn)出來的形式風格、思想主題和審美特點,研究學者在分類原則的基礎上,把那些特征鮮明的影片進行歸類和劃分,如西部片、愛情片、懸疑片等。某些類型電影的思想主題和形式風格如此接近,卻永遠會受到觀眾的青睞,這是受類型片自身的審美機制和觀眾審美心理雙重因素的影響。審美心理會有一個漸變的過程,在類型電影的觀賞過程中,觀眾審美心理的變化也就成為研究類型電影審美機制的關鍵。
一、類型電影的美學特點分析
分析類型電影的審美機制和觀眾觀賞影片過程中的心理變化,首先要掌握類型電影的特點,從所有類型電影的形式元素和主題風格上把握類型電影的結構,在此基礎上探析類型電影的美學特征和觀眾的審美心理變化。
(一)傳達人類的價值觀念和情結的銀幕神話 根據(jù)類型電影的研究總結,所有的類型電影都遵循三個基本要素,即公式化的情節(jié)、定型化的人物、圖解式的視覺形象。從電影初次產(chǎn)生到迎來黃金時代,類型電影的這三個要素在電影創(chuàng)作者和觀眾之間一次次交流的基礎上逐漸明顯并最終確立。在此過程中,觀眾在觀看某一類影片時,必然會形成某種審美上和情感上的心理期待,從而獲得審美享受,感情得到釋放。這種審美上和心理上的期待,往往是出于人類自身對其所認可的價值觀念和內(nèi)心情結的期待。比如,在愛情片的審美欣賞過程中,由于人類都渴望“有情人終成眷屬”和“心上人踩著五彩祥云來接我”這樣的感情歸宿,愛情片往往是大團圓的結局,抑或是給予觀眾以“真愛”的寄托,從而讓觀眾感動、思考,并最終獲得審美滿足。同時,影片在演繹和放映過程中,劇中人物的分合和劇情的曲折,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模式,從而在凝練現(xiàn)實的基礎上給觀眾以模式化的銀幕想象。
(二)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審美趣味和觀賞性模式的追尋 類型電影的創(chuàng)作人員在影片創(chuàng)作過程中,已經(jīng)開始對此種影片的審美趣味和模式進行了探索和追尋,這種探索和追尋一方面是出于劇作本身的考慮,更重要的是出于對觀賞過程中觀眾心理的照顧。創(chuàng)作者會在汲取以往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和考量觀眾審美反應的基礎上,努力達到觀眾與影片之間和諧的觀賞——反應機制。換句話說,作為一種類型的影片,越是能夠滿足觀眾對這種類型電影的心理預期和要求,影片就會越成功。以西部片為例,西部片的產(chǎn)生正是基于美國的拓荒、進取的民族心理,也是在“西進運動”的故事架構下,反映和呼喚美國的公平正義,同時對游走在法律邊緣的正義之士(主要以牛仔為代表)的一種認可。經(jīng)過不斷地創(chuàng)作和修正,西行的眾人——遇險——伸張正義,這樣一個基本的架構就形成了固定的敘事策略,而影片開始時,牛仔縱馬而來、廣袤的沙漠奇觀、野蠻的印第安人等成為影片視像上的固定奇觀。即使西部片在后來的發(fā)展過程中摒棄或者脫離了其黃金時代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其基本的敘事模式和形式風格卻保留了下來。
二、審美心理的過程分析
(一)審美期待 審美期待的過程是在審美活動開始之前,審美心理是從日常心理向審美心理的轉化階段,而且審美期待本身也是一種可變化的心理狀態(tài)。也可以認為審美期待也就是一種審美態(tài)度,是指主體在審美經(jīng)驗和審美動機的基礎上,對某一確定的審美對象的精神準備階段或準備就緒的狀態(tài)。在此階段,審美主體會對審美對象有心理上的預期、精神上的準備及審美經(jīng)驗上的想象。
(二)審美感知 審美感知既是審美的展開也是審美的實現(xiàn),審美感知的過程長短和審美獲得的程度,一方面取決于審美客體的構成程度,比如復雜性等;另一方面也取決于審美主體的審美心理和個人經(jīng)驗,包括情感、想象、理解能力等。在此過程中,審美主體會根據(jù)自身的條件和習慣對審美客體進行美學價值的判定,審美客體本身的優(yōu)劣長短也會影響到審美客體在以往經(jīng)驗的基礎上對其做出的判斷和反應。審美客體的價值高低或者說精彩程度可以依托審美主體的感覺、心理等把審美活動推向高潮,比如“忘情于山水之間”。
(三)審美愉悅 審美心理過程的第三個階段是審美愉悅,這是指當具體的審美對象的創(chuàng)造或鑒賞完成之后,審美心理得到某種滿足而產(chǎn)生的對審美經(jīng)驗的積聚和沉淀,對審美情境的尋索和玩味,以及對審美理想的充實和提升??梢哉f審美愉悅是審美心理過程的結束,但同時也是審美能力和經(jīng)驗的優(yōu)化過程。在此階段,審美客體會根據(jù)審美主體的美學價值和美學意義做出基于自身審美經(jīng)驗和水平的總結,并得到心靈、情感上的解放、充實,并把這種審美過程納入到自己的審美經(jīng)驗之中,形成自己的審美積淀。
審美心理的三個過程既是漸次的、不可分割的延續(xù)性關系,也是獨立的審美階段,三個階段的完整結合才構成了審美心理的完整過程。
三、類型電影的審美心理過程分析
(一)對電影的審美期待 審美主體對類型電影的審美期待,首先建立在對以往此類影片的審美經(jīng)驗上,特別是當審美主體已經(jīng)知道影片類型的情況下。還以愛情片為例,在影片放映之前,人們對男女主人公的身份,相遇的場景以及感情的變化都會有一定的想象,這種想象首先就是建立在愛情片的故事模式上的,所有的愛情片都會遵循“相遇——發(fā)展——團圓”這樣一種基本的模式,而觀眾的期待正是建立在這種模式之上。此外,在觀眾已經(jīng)獲得某種類型片的敘事結構和形式風格的基礎上,在期待的過程中還會期待“不同”,即在固定模式下,審美主體想要獲得不一樣的審美體驗,因此愛情片中就會出現(xiàn)忘年戀、跨國戀等多種愛情形式,從而提高觀眾的審美期待。
(二)對電影的審美感知 對影片的審美感知即觀影過程,觀影的過程是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之間的直接交流。對類型影片來說,某一類型有沒有達到該類型固有的敘事結構和形式風格,成為觀眾判斷影片優(yōu)劣的重要標準之一。這種固有的敘事結構和形式風格不是指一成不變的老生常談,而是指在公式化的情節(jié)、定型化的人物和圖解式的視覺形象的基礎上,使影片更有新意,更能滿足人們的情感需求,更能引起觀眾的注意力。那些經(jīng)典的類型片電影,無不是在固有的類型形態(tài)下,更多地滿足了觀眾對影片新奇的視覺體驗和對影片主題廣泛深刻的要求。約翰·福特的西部片之所以備受推崇,不僅在于他的影片能夠給人以緊張刺激的審美體驗,更在于影片中所包含的關于正義、家國、種族的思考和爭議。
(三)類型電影的審美愉悅 類型電影的審美愉悅,不僅體現(xiàn)在人們對電影觀看之后的討論、回想和玩味,更多的是在某種類型的框架之內(nèi),對影片的感受、積淀和體驗。影片結束后,觀眾不僅體會到此種類型電影所帶來的審美感受,也會關注在此種類型電影中,影片所傳達出的不一樣的審美情趣和主題意旨。比如,約翰·福特的西部片之所以更受歡迎,不僅在于其完成了西部片的所有固定元素,還在于它承載了種族、家國、正義等主題以及影片擁有豐富多樣的電影場景。其時,在觀看影片之前,觀眾會主動選擇某一類型的影片,比如失戀的人可能會選擇愛情片,失意的人會選擇勵志片或者娛樂片,觀影之后,觀眾也會各取所需,在影片營造的幻境和自身的體驗和思考中,獲得對愛情的信心和對人生的希望。
四、結語
總體而言,類型電影之所以在固定化的故事模式和審美意趣下還能夠使人們保持期待和熱情,就在于它一方面以程式化的結構和審美造成了審美主體(觀眾)的期待,另一方面又通過在其固定模式下的創(chuàng)新滿足人們的新奇感受。此外,觀眾對不同類型電影的審美需求,也是這些類型電影得以長期制作并歷久不衰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 彭吉象.電影審美心理的奧秘[J].當代電影,1989(4):30-40.
[2] 曾耀農(nóng).論審美心理過程及其特點[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2001(45):40-44.
[3] 田燕.淺析類型電影的美學特性及其表現(xiàn)形式[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2):81-83.
名作欣賞·學術版2016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