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東盟來華留學生跨文化成長研究

      2016-10-08 14:39張群芳
      廣西教育·B版 2016年7期
      關鍵詞:訪談成長跨文化

      【摘 要】東盟國家來華留學生之所以選擇來中國學習中華文化,有其強烈的行為動機。在中國留學的過程中,基于不同的應對策略和應對方式,東盟來華留學生經(jīng)歷了從不適應到適應的動態(tài)平衡過程,實現(xiàn)著各自的跨文化成長與發(fā)展。

      【關鍵詞】東盟來華留學生 跨文化 成長 訪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7C-0027-04

      當跨文化學習者涉入一個新的文化空間,開始其新的學習生活時,他們或多或少都會面臨一些困惑或不適。這些困惑和不適源于何處?有何特征?跨文化學習者又如何有效應對?本文擬結合東盟來華留學生的跨文化學習生活以及筆者與留學生的日常交流(包括作業(yè)分析),對此問題做一嘗試性的探討。

      一、身隨心動:東盟來華留學生跨文化成長的動機

      “動機是直接推動個體行為活動的內(nèi)部原因,它是引起和維持個體行為并將此行為導向某一目標的愿望或意念,是活動的推動者”。東盟國家學生之所以選擇來中國學習中華文化,并非應景式的臨時起意,而是有其強烈的行為動機。正是這種動機的存在,驅(qū)使著他們來華學習中華文化。

      我是老撾學生,為什么要來學習漢語?因為爸爸讓我學漢語。他有一個中國政府獎學金名額。爸爸說老撾正在發(fā)展,有很多中國人來老撾,掌握漢語這種語言很重要。

      —— 老撾國立大學來華留學生浦同學

      我從小對中國就有一些夢想。我上小學的時候,我非常喜歡看電視劇《流星花園》,這些電影會出現(xiàn)中文字幕。那時候就有一個想法,中文一定是很難寫的一種語言,為什么有這么多的筆畫呢?怎樣去讀呢?那時我就對中國有興趣了。到高三的時候,老師說有孔子學院的獎學金可以幫助去中國留學。為了得到獎學金,所以我就努力學習漢語?,F(xiàn)在我終于獲得了獎學金,來到中國留學了。

      —— 老撾國立大學來華留學生陳同學

      來中國留學是我的夢想,每年我們海防大學都有跟中國廣西民族大學合作的交換生計劃。我在學校努力學習,獲得了這個交換生計劃,來到中國留學。

      —— 越南海防大學武同學

      當我在泰國的時候,我就想來中國學習漢語。盡管我們學校有中國交換生,但是我覺得在中國比較好,在中國有更多的機會認識人,然后跟她們說漢語。同時,在中國也可以學習中國的文化。

      —— 泰國崇圣大學來華留學生劉同學

      概括地看,東盟國家來華留學生的動機類型,有追尋內(nèi)心期待、興趣的內(nèi)部動機,也有父母等外部力量使然下外部動機。當然,中國政府基于教育之“第四外交”的頂層政策設計,如孔子學院、面向海外來華留學生的中國政府獎學金計劃、交換生合作計劃等,為東盟國家學生來華學習中華文化知識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基礎和物質(zhì)基礎,使“有心學習中華文化”的他們有機會、路徑和通道來到中國,親身感受、領略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二、表現(xiàn)與特征:東盟來華留學生跨文化成長中的不適

      人類的行為都發(fā)生在環(huán)境的背景之中。存在著的環(huán)境,不僅為人類的行為提供了意義,也影響著人的行為和態(tài)度。

      (一)陌生環(huán)境帶來的不適。進入到一個新的文化國度,一切都是新的。同學、朋友、學校、食堂、宿舍、市場等,都一改以往熟悉親切的面龐,以一幅嶄新的面孔出現(xiàn)在跨文化學習者的面前。心理學研究表明:當面臨一種新刺激,個體總會表現(xiàn)出一定的不適與困惑,所不同者在于時間長短或是程度高低有別而已。東盟國家留學生來華后,他們的不適與困惑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居住環(huán)境的不適。舒適的住所是維護來華留學生心理與生理安全等基本需要的重要條件,是他們?nèi)蘸髮W習生活的根據(jù)地,也是他們開啟新的成長和發(fā)展的重要支點。不安全、不整潔、不舒心的住所會給居住者帶來諸多不便與煩心。當居住者是以一種跨文化的新人進入之時,更是如此。因而,找一個安全、安靜、安心的住所是留學生來華之后的第一要務。對于他們而言,選擇的住所是否符合其原有的生活習慣和文化韻味,意義重大。一些東盟來華留學生這樣描述了她們的內(nèi)心世界:

      我在中國有四個月留學學習漢語的時間。這是我第一次跟父母離開很長時間,也是第一次跟朋友住在一起。來到這里,我對宿舍很吃驚,我覺得受不了。宿舍比較臟,宿舍沒有電梯,其他設施也不好,宿舍離教室比較遠。

      —— 泰國留學生朱同學

      最影響我學習的事情是宿舍問題。在宿舍里面他們常常開會,他們熬夜大聲地一起喝酒,常開很大聲的音樂,不注意別人的休息時間。每個星期他們都會開幾次。有老撾學生、越南學生和泰國學生,他們經(jīng)常是晚上十點才開始,熱熱鬧鬧地一起玩。有一次第二天是考試,隔壁的房間組織生日,太晚了還不讓別人安靜休息,我們過來提醒,但沒有作用。

      —— 越南胡志明大學交換學生范同學

      宿舍里沒有空調(diào)和熱水,還跟5個女生住在一起。每天早上上課都必須要鬧鐘叫起床,還要走去教室上課,與以前在國內(nèi)不太一樣。

      —— 老撾國立大學來華留學生浦同學

      整體看,留學生對其住所環(huán)境的不適甚至埋怨,一方面是由于住所的物質(zhì)條件,如陳舊、臟亂、現(xiàn)代化程度低以及離教學區(qū)較遠等導致,這屬于硬件方面給留學生帶來的消極影響。另一方面,宿舍同學(主要是東盟留學生內(nèi)部)彼此之間缺乏共情、移情以及過分自我中心的態(tài)度,也讓一些留學生感到苦惱,這屬于軟件方面對留學生帶來的困擾。

      2.學習環(huán)境的不適。好的學習環(huán)境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把握及運用。反之,差的學習環(huán)境會給學習者帶來學習上的困惑與不適。學習環(huán)境有硬環(huán)境和軟環(huán)境之分。比較而言,教育管理制度(如教學作息時間安排)以及校園文化(包括教風、學風、校風)等軟環(huán)境,比校舍建筑及其物理空間分布等硬學習環(huán)境,更能促進學生在學習方式、學習策略上的完善和優(yōu)化以及更為重要的高效學習效果的實現(xiàn)。由于傳統(tǒng)文化、社會習俗以及教育傳統(tǒng)等方面的原因,不同國家甚至同一國家不同地區(qū)的學校,在教育管理制度、教學作息時間安排等政策設計上都存在差異。當異文化持有者跨進一個新的教育文化場域時,跨文化學習者必然會產(chǎn)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并有著不同的行為反應。筆者對東盟來華留學生的訪談印證這一點。

      在學習上,我覺得早上上課的時間太早了。在泰國沒有這么早上課,我很害怕會遲到。

      —— 泰國崇圣大學黃同學

      中國和泰國的學習時間是不一樣的。在泰國上課的時間是上午3個半小時(7:30—11:00或8:30—12:00),下午3至4個小時(13:00—16:00或13:00—17:00)。可中國上課的時間有4個多小時(7:50—12:00),下午也有3個小時(14:30—17:30)。最讓人受不了是中國的大學晚上也有課(19:40—22:10)。在泰國,晚上一般是不上課的。

      —— 泰國崇圣大學徐同學

      在中國往往有超過50個學生在一起上課,有些課甚至超過100人。感覺上課時,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比較少。泰國的大學一般都是小班上課,專業(yè)課、公共課都是這樣。

      —— 泰國崇圣大學黃同學

      中國大學的課程設計一般采用“先緊后松”的原則。這種政策設計符合中國的實情:既與中國大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特別是大學生自主擇業(yè)政策實施之后)系統(tǒng)關聯(lián),也與中國較高的高等教育大眾化發(fā)展水平有關。相比之下,東盟大部分國家的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還比較低,精英教育仍是高等教育的主流。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的大學晚上有課程安排,而東盟國家的大學晚上一般不課就自在情理之中。東盟國家來華留學生對中國大學晚上教學安排的不解,實質(zhì)上是用國內(nèi)精英教育的思維來套裝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事實。如此,自然會產(chǎn)生心理上的不適。

      3.人際環(huán)境的不適。在其現(xiàn)實性上,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任何個體,只要他生活這個世界上,就避免不了要與他人進行交流、交往。東盟國家學生來華學習、體驗中華文化,必然要與中華文化持有者之間進行交流、交往,甚至是一起共同生活,才能獲得對中華文化最佳的理解、掌握以及應用。東盟來華留學生來到中國后,其面對的是持有不同文化的陌生人。而不同文化的持有者,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甚至是個性特征。因此,當背負不同文化類型的人相遇時,人際交往中出現(xiàn)一些摩擦、阻滯甚至沖突,自是難免。

      剛來廣西民族大學的時候,中國老師做了一個中泰互助聯(lián)歡會。那個活動很好。我在活動中,主動與一位中國同學打招呼,但是她不理我,這讓我有些生氣。還有一次,一位中國同學知道我是泰國學生,就主動跟我聊天,問我在忙什么,然后請求我?guī)退鎏┪淖鳂I(yè),我花了很多時間幫她做好了。過了一段時間,我在中文作業(yè)上遇到了困難,請她幫忙,結果她好幾次都不理我,還強調(diào)她忙。我覺得她很自私,甚至也認為中國學生可能都比較自私。后來又有一位中國同學用微信跟我聯(lián)系。由于在此以前遇到了兩個讓我傷心的中國學生,我開始對她沒有好感,也沒有告訴她自己是泰國人。但這位同學一直主動和我聊天,由于是用中文聊,好長一段時間她也不知道我是泰國人。有一次,我用泰文在QQ上問她好,她很吃驚,才知道我是泰國人。然后她說很高興認識我,在中文學習上如果有什么困難可以找她,因為她想真正與我交朋友。于是,我改變了以前的想法:在中國,不是每個人都很自私,也有好心人。

      —— 泰國崇圣大學鄭同學

      (二)生活習慣的不適。一個人首先要解吃飯問題,然后才能從事其他諸如學習、交友、旅游等事情。東盟國家與中國盡管有著相同的文化源流,但在邁向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由于彼此在“外來文化”的借鑒、吸收等上存在時間先后、要素選擇、程度等的不同,使得時至今日雙方在生活習慣特別是飲食習慣上存在較大差異。因而,對于東盟來華留學生而言,踏入中國這片國土之后,適應中國特色的飲食文化是他們要解決的一個基礎性問題。

      這里的飲食我不太喜歡。因為我不喜歡吃太油膩的東西。有一次,我問食堂的阿姨,菜里為什么要放那多油。食堂阿姨說,油放多一些,菜好吃一點。聽到阿姨的回答,我真是呆了。

      —— 泰國崇圣大學何同學

      中國菜的油很多,不好吃。學校不讓我們在宿舍做飯,真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要是學校允許我們在宿舍做飯就好了。

      —— 泰國崇圣大學陳同學

      “持特定世界觀的人對自己說話和思考方式的獨特性習焉不察,十分滿意,以為是邏輯的必然。但是,在持有這種世界觀的人看來合乎邏輯必然的事情,在一個圈外人、一個熟多種不同的語言和文化的人、甚至在一位后來者,一位使用基本類型相同但多少有些差異的語言的科學家看來,卻不一定是這樣”。于是,當跨入一種新的文化世界時,個體及時的調(diào)整與適應就成為自然和必然。

      三、策略與方式:東盟來華留學生跨文化成長中的應對行為

      面對跨文化中的不適、困難以及沖突,東盟來華留學生各有其應對策略。從訪談記錄看,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退行:消極的自我防御。所謂退行,又稱為退化或倒退,它是一種心理防衛(wèi)機制,是指個體遇到挫折時,以一種比較幼稚的方式應付事情,滿足自己的需要。東盟來華留學生從一個熟悉的環(huán)境來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面對人際交流時的語言障礙、課程學習時的學習壓力、孤身一人的落寞、飲食生活中的諸多不便等,總會讓一些學生感覺難以控制,無法進行正常的生活、學習,于是便產(chǎn)生放棄學習,想要離開中國的念頭。

      在中國我很害怕,很緊張,因為我的漢語水平不太高。去市場的時候,老板說什么,我聽不太懂。我想旅游了,但不敢去,因為我怕迷路。第一次去上課,很害怕,很緊張。老師問我什么,我不敢說,因為我怕說錯。老師讓我們介紹自己,我也不敢。我的宿舍有問題,我不敢告訴阿姨,因為我怕她聽不懂。每天我都討厭去上課,因為我聽不懂老師說什么。

      —— 泰國崇圣大學留學生孫同學

      (二)替代學習:消極的交換。課后作業(yè)常常成為教師評價學生知識理解與掌握的重要路徑或工具。由于課程門數(shù)多,導致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yè)也相對較多,加之東盟留學生的漢語運用能力并不是都非常突出,因而,如何應付老師的作業(yè)幾乎是東盟來華留學生的一大難題。當然大部分留學生還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獨立完成作業(yè),并在“做中學”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漢語能力。但是,也有不少留學生違規(guī)獲取不實成績。例如,一些留學生花錢請中國學生幫寫作業(yè),尤其是請人幫寫學位論文。

      每年四、五月份時,留學生要寫畢業(yè)論文,特別是專業(yè)學位論文,好多留學生都寫不下去。字數(shù)太多了,七八千字,他們很難寫下去,而且還要寫得有水平,達到畢業(yè)要求,他們還是有難度的。好些學生都是走捷徑,花錢請中國學生做的,他們最喜歡讓研究生做。我介紹一個可以得不少的介紹費。

      —— 學校門口候客的某摩托車司機

      來華留學生請中國學生“操刀”、“代筆”,是隱蔽性很強的一種學術腐敗行為。同等情況下,由于對來華留學生的課外作業(yè)質(zhì)量要求低于國內(nèi)學生的作業(yè)質(zhì)量要求,加之有些老師對來華留學生有一種不自覺的同情心理,因而,東盟來華留學生中的作業(yè)舞弊行為產(chǎn)生了,而且具有很強的隱蔽性—— 這是一個值得反思與研究的現(xiàn)象。

      (三)主動學習:到人多的地方去。語言學習,只能多聽、多讀、多寫、多說、多用,并無其他捷徑能讓人快速地掌握一門語言。特別是當遇上學習難度大的中文時,更是如此。中文不但拼寫筆畫多,而且意境深遠,往往是同樣的詞語,用不同語氣、不同的聲調(diào)以及伴隨不同的體態(tài),就極有可能產(chǎn)生完全相反的意義。如何解決這個難題?把自己沉浸于日常的、復雜的語言環(huán)境中,是一種有效的語言學習方式,因為“在沉浸式教育中,語言學習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從認知角度來說,有利于語言知識從短時記憶變成長時記憶”。一些東盟來華留學生為了提高自己的漢語能力,也選擇將自己扔進日常的、真實的漢語語境之中。

      我最喜歡去學校附近的市場逛街。在那里可以聽很多人說話,對自己的漢語水平有很大的幫助。

      —— 印度尼西亞來華留學生

      為了學好漢語,我經(jīng)常在QQ、微信上和中國朋友聊天,聽中國的歌曲,看中國的電影和電視,常常去外面和人說話,哪個詞不懂就問同學。來中國后,我認識了很多中國朋友,他們很好,給了我很多鼓勵,教我做作業(yè),與我聊天,讓我的漢語有很大的進步。

      —— 泰國崇圣大學何同學

      這是我第一次來中國,我以前沒有什么中文基礎。在中國,我最喜歡去百貨大樓,因為有很多人中國人在那里,我聽他們說話,得到了語言、語法很多的知識,對我很有幫助。

      —— 泰國同學崇圣大學趙同學

      四、收獲與發(fā)展:東盟來華留學生的跨文化成長

      東盟來華留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生活,基本上都適應了在中國的生活,獲得了應有的成長和發(fā)展。

      (一)重新樹立了自信。自信是成功的秘訣。一個人的自信,既可以因為遭遇挫折而失去,也可以因為成功的體驗而生成。東盟來華留學生跨入中華文化這一新的文化空間之初,有著這樣或那樣的不適甚至挫敗體驗,這符合心理學規(guī)律。因為人的成長和發(fā)展往往就是在“從不適應到適應”的動態(tài)平衡過程中獲得了實現(xiàn)。皮亞杰認為,適應是智力的本質(zhì)。通過同化和順應這兩種適應機制,人的認識結構不斷發(fā)展,不斷從低水平的平衡狀態(tài)過渡到較高水平的平衡狀態(tài),從而實現(xiàn)著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類似的,東盟來華留學生來到中國之后,也都是在“不適應到適應”動態(tài)平衡發(fā)展成長著。

      雖然在中國經(jīng)歷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但我想這樣的生活會讓我變得更堅強?;氐教﹪螅ツ膬夯蛴龅搅耸裁词戮筒粫烈髁?,就會更有耐心。(中國大學的宿舍生活經(jīng)歷)可以讓我一個人生活,也可以讓我知道如何跟別人一起生活。

      —— 泰國崇圣大學留學生朱同學

      我高中畢業(yè)就來到中國學習中文。我開始認為到中國學習漢語應該沒有太多問題,到學校后才發(fā)現(xiàn)事實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簡單。因為這里與國內(nèi)完全不一樣,人、語言、環(huán)境讓我感覺很不適應?,F(xiàn)在我最擔心的就是學習情況,我擔心得不到獎學金讀本科,因為我不想用爸媽的錢。我必須努力地學習。

      —— 老撾國立大學來華留學生劉同學

      (二)提高了漢語能力。廣西民族大學東盟來華留學生多是語言類學生。這些留學生來華的一個主要目的是:在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國度里,不斷習得、提升以及熟練運用漢語的能力和水平。經(jīng)過沉浸式的語言學習,東盟來華留學生在中國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不斷實現(xiàn)著其在漢語能力上的提升。

      在QQ上與朋友聊天能提高自己的漢語能力。我的一個中國朋友,一次說要去廣州出差一個星期,所以我想給他說一句話,但又記不清楚如何表達,就跟他說“上路平安”,結果朋友大笑,說不能用“上路”,“上路”是指死人的,用錯詞了,但我后來學會了。

      —— 越南海防大學來華留學生阮同學

      剛來到中國時,我的漢語水平非常差。他們說的漢語我聽不懂,我說的漢語他們聽不懂。后來慢慢的,我的漢語水平提高了,老師上課我能聽懂,阿姨的話也能理解了,我很高興,漢語學習的積極性更高了。

      —— 泰國崇圣大學來華留學生孫同學

      (三)奠定了入職的基礎。教育總是為未來的生活做著準備。東盟來華留學生在接受跨文化的教育過程中,獲得的知識、習得的技能等,是其未來生活、工作的一個重要基礎。

      在中國留學的時間里,我的漢語有了很大的進步。這對我回國找工作很有幫助,讓我能更容易找到工作。我想應聘與漢語有關的工作。

      —— 泰國崇圣大學來華留學生何同學

      我將來想當翻譯,主要是做與中文方面的翻譯。這次作為交換生來到廣西民族大學留學,學習漢語的時間雖然很短,才四個月,但是,這四個月的學習,必定對我的日后所從事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在中文口語翻譯方面。

      —— 越南海防大學來華留學生阮同學

      五、思考與對策:東盟來華留學生的跨文化管理

      (一)完善分類管理政策,重視制度落實執(zhí)行。政策制度是維持社會、組織等良好秩序的重要基礎。對東盟來華留學生的跨文化發(fā)展與成長而言,完善和制訂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管理特別是學籍管理制度體系,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從以東盟國家學生為主的廣西高校來華留學教育現(xiàn)實看,對廣西高校的跨文化教育教學管理制度的制定與完善。應出臺分類管理制度,實行分類管理。現(xiàn)實地看,來廣西留學的東盟國家學生,主要有“基于合作辦學的集體來華留學”和“基于個人選擇的個性化來華留學”兩種類型。前者如廣西民族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與越南河內(nèi)大學、泰國清邁大學等的聯(lián)合辦學,每學期都要以“班級”為單位接受對方國家共計百數(shù)人,來廣西民族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學習中國文化知識。這種情況下,學校必須根據(jù)東盟國家的文化特點,制訂完備的來華留學生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其內(nèi)容包括學籍管理、日常行為規(guī)范、獎懲規(guī)則、成績評判等方面。如此,使得學校的留學生管理能“有法可依”。另外,對于那些基于個人選擇而來華留學的學生而言,他們多具有強烈的成就動機,多能很好地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且具有更強的跨文化適應能力。因而,除了在生活等方面需要兼顧他們的跨文化特點外,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直接參照(或稍低于)中國學生的相關管理制度進行管理,就能達到預期的管理效果。

      (二)跨文化住宿,探索浸入式發(fā)展的成長路徑。就廣西的一些高校而言,在對待東盟來華留學生的住宿問題上,可能更多的是出于方便管理的需要,來華留學生統(tǒng)一住宿是廣西高校通行的做法。但是,從東盟來華留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視角看,混合住宿更有利于留學生更快地實現(xiàn)對中國文化深刻且熟練的理解、把握和應用,從而幫助留學生縮短其跨文化適應的周期。事實上,從訪談中收集到的關于東盟留學生來華后喜歡與中國學生交流、互動的信息看,留學生與中國學生混合住宿,以探索雙方浸入式發(fā)展的成長路徑,無疑存在很大的空間與可能性。

      【參考文獻】

      [1]車文博.當代西方心理學新詞典[K].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2]本杰明·李·沃爾夫.論語言、思維和現(xiàn)實—— 沃爾夫文集[M].高一虹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236

      [3]何伋,陸英智,等.神經(jīng)精神病學辭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8:378

      [4]楊逍.美國人感嘆漢語最難學[J].政工研究動態(tài),2006(16)

      【基金項目】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外國留學生教育管理分會項目“中華文化對東盟國家來華留學生成長的影響研究”(高留分會課題2013Y024);廣西民族大學校級教改項目“面向東盟來華留學生的跨文化教育管理研究”

      【作者簡介】張群芳(1973— ),女,廣西興安人,碩士,廣西民族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講師。

      (責編 黎 原)

      猜你喜歡
      訪談成長跨文化
      跨文化的兒童服飾課程初探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調(diào)查學生前概念的幾種方法
      訪談節(jié)目主持人職業(yè)素養(yǎng)研究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長
      煤企關注大學生員工心理成長的現(xiàn)實意義
      班級管理問題與應對策略研究
      優(yōu)化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研究
      基于Blackboard 網(wǎng)絡教學平臺學生應用狀況的調(diào)查分析
      轮台县| 长武县| 渝中区| 景东| 太原市| 兰州市| 黄山市| 甘泉县| 永靖县| 衡山县| 黄冈市| 大埔县| 永顺县| 秭归县| 泰和县| 永平县| 泽库县| 沙湾县| 大足县| 伽师县| 桐城市| 崇阳县| 潞西市| 镇康县| 衡水市| 淮南市| 平陆县| 濮阳市| 睢宁县| 呼玛县| 铜陵市| 馆陶县| 东莞市| 晋中市| 大理市| 南汇区| 喀喇沁旗| 互助| 甘孜| 金溪县| 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