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
摘 要:隨著智能機器人技術的發(fā)展和信息技術教育課程與教材改革的深入,在信息技術教育中滲透機器人學科知識與機器人應用前景方面的教育已勢在必行,機器人教育也必將給信息技術基礎教育帶來新的活力。應在老師指導下進行機器人程序的設計與編寫,讓機器人真正進入課堂,引起學生對人類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關注,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的熱情,為學生在未來的信息時代獲得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信息技術;機器人;教學目標
智能機器人技術在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協作能力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因此,將智能機器人教學納入課程教學是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最佳選擇,是“三個面向”教育方針的最佳體現方式。本文擬就機器人課堂教學模式作一次嘗試性探討。
一、機器人走進信息技術教育課堂的必然性
目前,許多學校的做法是將機器人的知識模塊納入信息技術課程。但更多的學校是以課外活動和各種興趣班、培訓班的模式開展機器人教學,其目的是為學校爭取榮譽;但從長遠來看,采取這一方式難以為國家培養(yǎng)出更多的創(chuàng)新人才。智能機器人的教學內容必將給信息技術基礎教育帶來新的活力,智能機器人會成為培養(yǎng)中小學生能力、素質的智能平臺。
二、機器人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知識與技能
學生先要預想好做一個實現什么功能的機器人,然后親手組裝機器人,了解智能機器人各種驅動裝置的作用。在做好這些的前提下,再把這些零件組裝起來,組合成一個基本的外形輪廓。機器人的硬件都準備好的情況下,就可以考慮機器人的內部編程了。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要讓學生體會到機器人的內部編程是相當重要的,它會直接反映機器人的“智力水平”,即機器人的智能是否能夠滿足我們的要求。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不光要會程序語言,還要努力使程序最優(yōu)化。
三、機器人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過程與方法
在科學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通過機器人教學,學生可以經歷并體驗機器人的制作過程。比如,讓學生制作一個消防滅火的機器人,首先要讓學生知道制造滅火機器人的原理,需要什么零件,通過什么構造把這些零件組裝起來;在這個過程中,還要考慮設計智能機器人行走的路線,最后才進行程序設計。設計好程序并不代表完成任務,還需要一步一步加以調試。在調試過程中,可能要考慮很多因素,不斷修改軟件、硬件,從而逐步走向成功。
四、機器人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情感與價值觀
在智能機器人教學中,我讓兩三個學生組成一個組,并分配一個機器人,學生間必須合作才能完成任務。例如關于足球的項目,一般都是兩個學生一組:一個人制作進攻的機器人,另一個人制作防守的機器人。如果兩個機器人都做得很好,但是配合不行的話,那比賽也注定不會成功。機器人在場上的完美配合反映兩個學生在場下的配合默契程度,所以兩個人必須積極交流。有時沒參加比賽的學生也可參加賽前培訓,向參賽的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促進大家共同進步。
五、機器人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問題與反思
關于課堂教學的內容,我們首先要總結和歸納過去所取得的成就。其次,廣大信息技術的教師也要學會用發(fā)展的思維去看待信息技術教學,在教學中遇到困難時,要用長遠的眼光解決問題。比如,以前遇到的很多關于信息技術教育值得討論的事情,都是出于教學內容跟不上技術發(fā)展、課本教材得不到及時更新等原因,給教學造成很多困擾。把智能機器人帶入課堂,就解決了這些問題,使得信息技術教學適應了時代的發(fā)展,以前所要討論的那些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通過課堂教學,學生能夠了解機器人軟件、硬件結構、功能與應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在老師指導下進行機器人程序的設計與編寫。讓機器人真正進入課堂,啟發(fā)學生對人類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關注,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促使學生將來更容易適應各種技術革新,為學生獲得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侯樂佩.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4(15):71.
[2]王瑞霞.如何開展中學信息技術教學[J].新課程(中學),2014(12):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