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廣武
摘 要:2016年審定的“部編本”初中教材,伴隨著新一輪的教改于2016年秋季開學正式使用。在學習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幾個課下注釋于前幾套教材存在著一些差異,本文將對其中的“不,同‘否”與“說,同‘悅”兩組字從字形角度進行討論,嘗試找出一種更為合理的解釋。
關鍵詞:部編輯 ;語文 ;注釋; 通假字
2016年審定的“部編本”初中教材,伴隨著新一輪的教改于2016年秋季開學正式使用。這是一部接地氣的語文教材,已經(jīng)使用在廣大師生中受到很高的評價。從人教社到各地教育局、教研室都組織了多種形式的培訓和學習活動,幫助廣大教師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教材。在學習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幾個課下注釋于前幾套教材存在著一些差異,在此我本將其中兩處拿出來討論一下。
一、不,同否
“部編本”上冊第八課《<世說新語>兩則》中第二則《陳太丘與友期行》課下注釋⑦注解“尊君在不”句時,解釋“不”為“不,同‘否?!倍?001年審定的初中語文教材中同樣選取了該篇,在注釋改句時將“不”解釋為“不,通‘否句末語氣詞,表詢問。”兩套教材分別用“同”和“通”兩種不同的說法。
“同”和“通”是文字學上的兩個術語,分別表示異體字和通假字 。下面我們試著從字形的角度來討論一下兩個字的關系。
“不”《說文解字》載“不,,鳥飛上翔不下來也。從一,一猶天也。象形。凡不之屬皆從不。”段玉裁注釋為“像鳥飛去而見其翅尾形?!薄胺苍撇蝗徽摺=杂诖肆x引申假借?!苯Y合說文和段注來看,“不”是從地面仰視角度看到的鳥飛行的形象,假借為當否定詞用的“不”字。這種解釋看似合理卻也有一些問題。我們檢索更高的字形《甲骨文編》中收錄“”,《金文編》中收錄“”等字形。從字形看像“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其本義應該為:萼足。例如《詩·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韡?!编嵐{:“承華者曰鄂?!痹谑褂眠^程中因為音近假借來表示“不”的含義。
“否”《說文解字》載“,不也。從口從不?!倍斡癫米⑨尀椤皶?。不亦聲?!奔磸目趶牟坏靡獾囊粋€會意字,也就是徐鍇所說的:“不可之意見于言,故從口?!本推洚a(chǎn)生的年代來看,檢索字形甲骨文中尚未見到“否”字形,金文中可見到幾個字形如“”??梢娖洚a(chǎn)生年代應該晚于“不”字形。
從音韻角度上看“不”為“幫母尤韻”,“否”也為“幫母尤韻”,可見二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同音的。清代歷史學家﹑漢語學家錢大昕首先提出的第一條漢語聲母演變規(guī)律,“古無輕唇音”,是說上古時期的唇音聲母只有“幫”組“重唇音”聲母,沒有“非”組“輕唇音”聲母,就是只有雙唇音聲母“幫”、“滂[p']”、“并”、“明[m]”,沒有唇齒音聲母“非[pf]”、“敷[pf‘]”、“奉[v]”、“微[w]”。這種變化應該產(chǎn)生在中古以后。
由上可推知,“不”字形的造字義為花蒂的子房的象形造字,因為字音相同假借來表示否定含義的“不”;然后又新造專門用來表示否定含義的會意字“否”。這兩個字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并行使用,隨著語音的演變在中古以后“不”字形分化為二:一為表不會、不是等含義的“不”;一為表示“不然,不是這樣”含義的“否”。在此基礎上意義虛化為句末語氣詞,表示一種詢問的語氣。兩個字在語音上相同,意義上相近,且有同源關系,因此不應該將兩者歸為通假字,在表示“否定”這一含義上兩者之間有著先后的順序,并且在“否”字形產(chǎn)生之后,“不”字形很少用來表示這一含義,只是在文獻中出現(xiàn),因此兩個字形之間應該是古今字關系,“不”為“否”的古字,“否”為今字。
二、說,同“悅”,愉快
“部編本”上冊第12課《<論語>十二章》課下注釋④注釋“不亦說乎”時將“說”解釋為“說,同‘悅,愉快?!倍诙?001年審定的初中語文教材中同樣選取了該篇,在注釋改句時又先后兩種說法:第一版解釋為“說,‘悅的古字”;第三版解釋為“‘說通‘悅,愉快?!?/p>
“說”《說文解字》載“,釋也。從言兌。一曰談說?!倍斡癫米⑨尅罢f釋者、開解之意。故為喜悅?!薄按藦难詢稌狻?。檢索暫無更早的字形。
“悅”《說文解字》未收錄,為從心,說省聲的形聲字。
“兌”《說文解字》載“兌,說也。從兒聲”,甲骨文、金文中可見“兌”字形,如 。從時間上來說“兌”字形產(chǎn)生時間最早,然后是“說”字形,在之后是“悅”字形。
從意義角度來看,“說”為“此從言兌會意”的會意字,從“兌”字中得到一部分意義,從兒,從口,八象氣之舒散。從兒從口即“兄”字。上為“口”,下為匍伏的人,象一人在對天祈禱。長兄即長子,是帶領子弟們向上天、向祖先禱告的人?!皟丁睘殚L兄禱告時口中說話、出氣的形狀。禱告要說話,要把事情告訴給上天或者鬼神,取悅于鬼神,并希望鬼神能夠賜福于人。所以將其與“言語”的“言”組合會意出新字形“說”?!罢f”字形自產(chǎn)生之初,就有了禱告的過程“說話”和禱告的結果“愉悅”兩個方向,也就同時兼有兩種含義,再加上“說”字形還肩負著“說服”這一含義,身兼數(shù)職。
為了表意明確在“說”的基礎上增加“心”表示心情方面,也就是禱告的結果,使鬼神“愉悅”。從自行演變角度看“說”與“悅”存在著先后的產(chǎn)生順序,而且在“悅”字形產(chǎn)生之后,“說”字形基本上不在表示“愉悅”的含義,只在文獻中存在。
因此“說”與“悅”兩個字形在表示“愉悅”這一含義的義項上應該是古今字的關系,“說”為“悅”的古字,“悅”為今字。
由此來看幾套教材中關于“說”的解釋2001年審定的第一版應該是更準確的,后幾版以及“部編本”的解釋是欠妥當?shù)摹?/p>
三、結語
“不”與“否”,“說”與“悅”兩組字在產(chǎn)生時間上存在著先后,在特定義項上新字形產(chǎn)生之后,舊字形的這個義項逐步消失,最后只保留在傳世文獻之中,因此這兩組字均應該為古今字關系?!安烤幈尽苯滩膶@兩組字的解釋是欠妥當?shù)摹?/p>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2]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
[3]語文(初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一、二、三版.
[4]語文(初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