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麗
摘要:教學,是教與學的關系。教師教的積極性,學生學的積極性二者必須統(tǒng)一協(xié)調,這樣才有最佳的教學效果。在初中語文教學時,我的教學體會和具體方法是:擺端教學心態(tài),教師注重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教師督促學生知識的落實鞏固,教師在授課中,注重知識向課外輻射延伸。
關鍵詞:初中語文;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096-01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怎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首先必須讓學生對科任老師產生心理的認可。為此,我從下面幾方面加大情感投入。
1.1教學語言應具有趣味性。要想把課教活,就要求把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道理具體化,因為形象的比喻,風趣的語言,繪聲繪色的描繪都可以感染學生,使他們愉快、動情、著迷。如可運用一些幽默的教學語言,調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既學到知識,又享受到學習的樂趣。例如:提問時,幾個同學的答案都一樣,于是我說:"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同學們聽后,臉上都露出會意的微笑。當學生回答問題聲音較小時,我就笑著說:"問題回答得非常好,可惜沒用麥克風。"
1.2教學語言應具有科學性。"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所以,教師講課時語言表達要準確、中肯、規(guī)范、合乎語法,既不能廢話連篇,模棱兩可,也不能拐彎抹角,不著邊際。另外,要適當運用體態(tài)語言輔助。如教《口技》時,文中提到聽眾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我先請同學們想象一下聽眾的神態(tài)、舉止,然后我就邊講解,邊用體態(tài)語言來解釋。這樣學生很容易理解這句話。對于學生響亮、正確的回答,我會用微笑和點頭表示肯定和贊賞,收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教學效果。
2.注重培養(yǎng)語文能力
自主學習。學生要想學有所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F(xiàn)代社會是文化多元、環(huán)境復雜的社會,要求人們有獨立思維能力,也就是說,弘揚人的主體性和主動性是時代發(fā)展的主旋律,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是現(xiàn)代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
比如,在課改之后的今天,教師常常會使用到學案,也就是引導學生自學的素材。在學習"黃河"的話題時,學案中有這樣一個要求:讓學生課后查資料,看看黃河流經哪幾個省,并搜集整理一些有關黃河的俗語和詩句。學案發(fā)放之后,講課之前,學生通過看電視,看報紙,甚至通過父母幫助上網查資料。這樣,一來學生會對自己查詢的資料印象深刻,利于知識的夯實;二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便枯燥為有趣,利于提升素養(yǎng)。
激勵引導。在教學中,教師一句表揚性的語言,可能激勵一位學生,從而改變他的一生,也可能因為一句不恰當?shù)脑u價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導致失去自信心。而如今的激勵,已不能停留在表面,而需教師更高的素養(yǎng)來支撐評價。在學習《雨巷》的時候,教師肯定會給學生介紹戴望舒人生經歷,因為他的詩歌語言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憂郁基調,與其人生經歷尤其情感生活的不幸密切相關,并進而影響到他的詩歌語言基調,最終形成其感傷凄清、蒙眬婉曲的風格。之后便帶領學生品讀詩歌,當講到"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飄過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像夢中飄過……"這部分時,感知比較差的同學會產生一種幻覺,好似鬼飄過的感覺,有些恐怖。面對這類學生,教師如果能夠先肯后否再引導,肯定他對詩句的斷層理解,否定他不聯(lián)系背景的思考,那么他就會有所意識,并會自我批判。我想這樣會少一個厭學的學生,正合課改的要求。
3.初中語文教學中要加強交往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蘇聯(lián)學者列德涅夫在《普通中等教育內容的結構問題》一書中正面提出過這個問題。交往能力是社會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交往教育是教育系統(tǒng)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作為母語教育的語文課是"天生"的交往教育課程。人只能在交往中學交往,在運用語言工具的言語活動中學語言,在言語交際活動中獲得言語交往能力,有了言語能力才能獲得人文、科學知識。因此,列德涅夫將語文課歸位于交往教育的核心課程。而語文教育作為一種過程性、開放性和生成性的存在,需要在人們運用實踐、理解欣賞、交流對話中不斷發(fā)展完善。語文學科自身的特性便決定了進行合理的初中語文教學交往的必要性。因此,語文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即運用語言與外界交流的能力,"教給他怎樣把自己的思想、感受、情緒等,借助于語言這個載體傳達給對方"。
在新課標的背景下,語文課程集人文性與工具性為一體。其中,工具性即通過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應用與實踐能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并將語文知識的學習應用到其他學科中。這要求教師構建一個輕松、開放的課堂。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與想象,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實現(xiàn)從課內至課外、從學習至實踐的延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提升他們的人文修養(yǎng)。
4.開展語文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語文課堂應注重"活動教學",語文活動是一個由認知到實踐,從實踐中學會做人的教育過程,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yǎng)也就隨之而提高。從語文活動的目的任務看,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容本身就融入了思想品德內容,學生思想品德素養(yǎng)的提高可以在健康有益的語文活動中得以實現(xiàn)。在教學中我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語文活動如:詩歌朗誦比賽,成語故事比賽,手抄報,演課本劇等。語文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語文知識、技能、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發(fā)了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