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彩連,陳翔,管莉倩,陳昌木
(廣東省湛江中心人民醫(yī)院內鏡中心,廣東 湛江 524307)
治療性溝通在消化內鏡取異物患者中的應用評價
陸彩連,陳翔,管莉倩,陳昌木
(廣東省湛江中心人民醫(yī)院內鏡中心,廣東 湛江 524307)
目的:探討治療性溝通在消化內鏡取異物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內鏡中心擬行內鏡治療的上消化道異物患者31例設為對照組,予常規(guī)的宣教;將2015年3月至2015年10月同類患者31例設為觀察組,予治療性溝通。比較不同的溝通模式下2組患者心境狀態(tài)、護理滿意度和不良事件發(fā)生例數(shù)。結果: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心境狀態(tài)評分明顯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例數(shù)明顯減少,而護理滿意度評分則明顯提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治療性溝通可幫助化解患者的恐懼感,提高患者心境狀態(tài),主動配合操作,降低手術風險,減少不良事件發(fā)生,保障治療效果,提高護理滿意度。
治療性溝通;消化內鏡;異物;心境狀態(tài);不良事件;護理滿意度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foreign body in digestive endoscopy.Methods:A total of 31 patients with foreign body undergoing endoscopic treatment from Jun 2014 to Feb 2015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and received conventional education.A total of 31 patients with foreign body undergoing endoscopic treatment from Mar 2015 to Oct 2015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received 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The number of mind state,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adverse events were analyzed.Result: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mind state,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adverse events in 2 groups.Conclusion: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can help to resolve the patient's sense of fear,improve the mind state,active cooperation,reduce operation risk and adverse events,ensure the treatment effect,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 words]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digestive endoscopy;foreign body;mood state;adverse events;nursing satisfaction
上消化道異物內鏡治療已成為首選的處理方法,但內鏡下治療受異物種類、內鏡介入的時機等諸多因素影響,存在著較大的難度和風險[1]。且患者常因不能耐受而產生恐懼、緊張、急躁、焦慮等不良情緒,兒童更甚、哭鬧不安。如何使患者在較短時間內接受內鏡手術并積極配合順利取出異物,我科嘗試將治療性溝通的護理模式應用于消化內鏡取異物患者中,現(xiàn)報道如下。
1.1研究對象 均為上消化道異物;且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者。排除意識障礙;有精神疾病者。根據(jù)納入和排除標準選擇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內鏡中心擬行內鏡治療的上消化道異物患者62例,男36例,女26例,年齡1.5~76歲,平均(36.42±1.80)歲。異物原因:自殺10例,誤吞46例,胃石6例;異物種類:食物15例,非食物47例(金屬20例,玩具11例,日用品10例,胃石6例)。異物部位:食道異物26例,胃內異物30例,十二指腸球部異物6例。將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1例設為對照組,2015年3月至2015年10月同類患者31例設為觀察組,2組年齡、性別、異物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溝通模式
1.2.1對照組 予常規(guī)宣教。(1)術前心理護理干預:主動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手術顧慮,提前向患者說明手術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取得患者信任。(2)護理技術宣教:向患者介紹操作的配合,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不適及應對措施。(3)術后護理和用藥:術后飲食指導和注意事項。
1.2.2觀察組 按治療性溝通模式的要求,本課題擬定各治療階段的溝通計劃,實施心理輔導,引導患者配合治療。(1)接待患者時的治療性溝通:用和藹的語言作自我介紹并安慰患者,了解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診斷、異物停留時間,以及患者的一般資料,向患者介紹手術治療的目的、意義、過程。(2)取異物前的治療性溝通:向患者介紹大概操作過程和可能出現(xiàn)的不適癥狀,如何配合才能順利取出,以消除患者恐懼心理,取得合作。耐心解釋治療過程需患者密切配合,指導其采用放松療法或按醫(yī)囑藥物鎮(zhèn)痛以減輕不適,示范配合的技巧,如屏氣和深呼吸動作等。(3)麻醉治療前的治療性溝通:上消化道異物須緊急取出,常需要在局麻或全麻狀態(tài)下進行手術。一般來說正常操作下對黏膜的損傷很小,檢查前噴麻藥(達己蘇),以減少操作過程對咽喉黏膜損傷。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介紹所選擇的麻醉方式以及其特點和效果,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4)取異物時的治療性溝通:對不穩(wěn)定的躁動患者予以約束。告訴患者手術的進程以及特殊體位的擺放、患者手術中可能經(jīng)歷的感覺,盡量想象使自己感覺愉快、身心舒適的某特定事物如大自然的美景,回想曾經(jīng)歷過最開心的事和人。(5)手術完畢時的治療性溝通:取物后告知患者勞逸結合和適當休息的重要性,向患者講明取異物后可因麻藥物的作用出現(xiàn)咽喉不適、疼痛、吞咽困難等,麻醉藥過后即可恢復,須禁食、禁水,術后4 h后可清淡飲食。鼓勵患者康復期間可做適當運動。患者治療結束,護患溝通完畢時,根據(jù)患者的病情、交流效果及互動等情況再做補充,并向患者致以感謝。
1.3效果評價
1.3.1心境狀態(tài)比較 采用簡式簡明心境問卷(POMS-SF)[2]評價心境狀態(tài)。該問卷表來源于McNair所編寫的POMS,包括6個維度。每個維度分5種不同情感狀態(tài)的程度,依程度從低到高計分:“一點沒有”為0分,“略有一點”為1分,“中等”為2分,“相當明顯”為3分,“非常明顯”為4分。每一分量表的最高得分,分別為24,28,20,24,20,20分,最低得分為0分。分值越高,表示心境狀態(tài)越差。2組患者問卷調查統(tǒng)一定于患者手術完畢測試,兒童可讓家長代筆,20 min內完成。
1.3.2不良事件發(fā)生例數(shù)比較 不良事件是指在疾病醫(yī)療過程中因診療活動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醫(yī)療異常事件(即非正常的過程和結局)[4]。根據(jù)《廣東省醫(yī)院臨床護理質量評價指南》[4]中的 “手術護理質量指標”,統(tǒng)計2組患者發(fā)生不良事件的例數(shù)。
1.3.3護理滿意度 按我院統(tǒng)一制定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查,統(tǒng)計滿意度。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2組患者心境狀態(tài)評分對比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心境狀態(tài)評分明顯降低,見表1。
表1 2組患者心境狀態(tài)比較(分,±s)
表1 2組患者心境狀態(tài)比較(分,±s)
組別 n 心境總分 緊張-焦慮 憤怒-敵意 疲乏-遲鈍 精力-活力 迷惑-混亂 抑郁-沮喪觀察組 31 43.84±6.36 6.87±2.17 8.74±3.07 7.52±2.83 6.90±1.97 8.23±3.28 5.58±1.63對照組 31 59.74±5.53 10.94±2.68 11.71±2.27 10.06±2.38 8.61±2.58 11.19±2.37 7.23±2.04 t 8.919 6.974 3.755 4.229 3.420 4.170 3.389 P 0.000 0.000 0.001 0.000 0.002 0.000 0.002
2.22組患者發(fā)生不良事件例數(shù)對比 對照組發(fā)生不良事件4例,分別為跌倒1例、低血糖昏厥2例、窒息1例,觀察組無不良事件發(fā)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6.19±2.69)分,高于對照組(88.87±4.61)分(P<0.01)。
3.1提高患者心境狀態(tài),配合內鏡下取物 治療性溝通是建立護患治療性關系的重要手段,表現(xiàn)形式就是護患間的切題會談,切題會談既包括語言性溝通,又包括非語言性溝通,因其具有收集資料,滿足患者需求,解決健康問題,促進健康的治療作用,因而稱之為治療性溝通[5]。治療性溝通的模式是一對一的,在與患者談話過程中,實施者注重收集信息,了解患者的內心體驗和感受,充分尊重患者的意見及想法,在相互溝通過程中糾正患者的非理性認識,教會患者應對,讓患者掌握有效的信息后自愿配合內鏡取物。
3.2加強溝通,減少不良事件,防止意外 上消化道異物患者常因發(fā)生原因不同,配合程度也不同,尤其是兒童、老年人、有自傷傾向者,極易在取異物過程中因過度掙扎引致異物脫落等情形發(fā)生,而導致墜積性肺炎、窒息、吸入性肺水腫等并發(fā)癥。有的上消化道異物停留時間較長尤其滯留在食管內者,易造成透壁性糜爛、瘺管形成,并可殃及食管主動脈,引發(fā)大出血的危險。治療性溝通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患者心理、精神和社會等相關健康問題,讓患者從醫(yī)護人員處獲得更多的心理慰藉,用以提高對治療的依從性和執(zhí)行力。治療性溝通還可加深術前對患者的了解評估,對操作不合作者麻醉前給予鎮(zhèn)靜和約束,以免誤傷,禁食患者預防出現(xiàn)低血糖反應而跌倒,疼痛患者預防引發(fā)昏厥等。通過治療性溝通取得患者及家屬信任和理解,不貿然強取,溝通也加強對異物性質的核查,了解異物與食管壁及周圍毗鄰臟器的關系,做好急救配合,避免不良事件發(fā)生。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發(fā)生不良事件4例,而觀察組發(fā)生不良事件例數(shù)為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治療性溝通可降低手術風險,減少不良事件發(fā)生。
3.3提高鏡下取物成功率,提高滿意度 治療性溝通是醫(yī)護人員通過溝通利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引導患者配合治療的一種手段,在溝通中護患建立良好的關系,彼此信任,共同解決護理問題。本課題的治療性溝通模式,術前注重評估患者心理反應,多溝通、安撫,耐心解釋,并示范手術過程中的配合技巧,所以鏡下取物成功率大大提高,降低了事故發(fā)生頻率,提高護理安全系數(shù);術中誘導患者使用聯(lián)想法,可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術后做好康復指導,告誡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杜絕類似意外發(fā)生。本研究中觀察組的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治療性溝通可保障治療效果,提高護理滿意度。
[1]鄧瓊,周麗華,秦芩.內鏡治療上消化道異物的流行病學分析與護理干預 [J].護理研究,2014,28(9):3288-3290.
[2]王建平,陳海勇,蘇文亮,等.簡式簡明心境問卷在癌癥病人應用中的信、效度 [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118(6):404-407.
[3]彭剛藝,陳偉菊.護理管理工作規(guī)范 [M].4版.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11:288-300.
[4]李小芬.治療性溝通在自發(fā)性氣胸病人中的應用 [J].全科護理,2013,11(3):598-599.
(楊秀梅 編輯)
Application of 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Foreign Bodies in Digestive Endoscopy
LU Cailian,CHEN Xiang,GUAN Liqian,CHEN Changmu
(Endoscopy Center of Zhanjiang People's Central Hospital,Zhanjiang 524307,China)
R459.7,R573
A
1008-2344(2016)03-0176-02
10.16753/j.cnki.1008-2344.2016.03.016
2016-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