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漢樂府詩《江南》看古代方位詞序

      2016-10-21 16:45張煜棪
      中國民族博覽 2016年2期
      關鍵詞:樂府詩江南

      張煜棪

      【摘要】“東西南北”四大方位詞的排序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及嚴密的內在邏輯。方位詞的文化意蘊與人類對其的普遍體驗決定了“東”、“南”分別在“西”、“北”之前,心理象似性理論亦佐證了這一點。此外,詞序也有可能受古音、中國人發(fā)音器官的特征以及中國古代的十字崇拜等因素影響。

      【關鍵詞】東南西北;方位詞序;樂府詩 ;江南;十字崇拜

      【中圖分類號】H131 【文獻標識碼】A

      一、緣起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1]

      作為一首漢樂府相和歌,《江南》非但不曾湮沒在歷史的河潮里,反倒以其高度的生命力,將荷塘中歡鬧嬉笑、你歌我和的真味與鮮度長久地留存了下來。詩中后四句,將“東”、“西”、“南”、“北”四大方位鋪排,反復詠唱,而絲毫不顯呆板,質樸自然且頗有意趣。

      然而,若在誦讀之后細細究去,便會發(fā)現詩中的方位詞序與其他不少文學作品中的有異曲同工之妙。譬如,在《木蘭詩》中,花木蘭“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此處雖為互文,在方位詞序的討論上卻仍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再如,《禮記·檀弓》中寫道:“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識也?!庇秩纾稘h書·張陳王周傳》中張良關于定都何處有如下高論:“夫關中左殽函,右隴西,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痹诠糯膶W作品中,以“東西南北”為序的表達,實不鮮見。

      誠然,語言表達確實存在隨意性,但當口頭表達固化為書面表達,乃至經過時間打磨、廣泛操用、經驗積累、自我調整之后鑄化作普遍的“社會習慣”,我們便不得不承認其中確有可捉摸或是難以捉摸的內在邏輯。欲探討個中的內在邏輯,筆者認為可從兩個方面入手:其一,厘清為何“東”在“西”前、“南”在“北”前、“東”在“南”前;其二,嘗試討論“東西”為何先于“南北”。

      二、四大方位的文化意蘊

      “東南西北”發(fā)展至今,從四個相對孤立的方位到一個內部有序的整合體,一切絕非巧合。方位詞序并不是將四個方位信手拈來之后隨意排去,而是根據每一個方位的文化意蘊結合人類對其的普遍體驗作出的安排。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東”如此:“東,動也,從木”。官溥說:“從日在木中。凡東之屬皆從東?!睎|風來,萬物生,故名東。中國古代乃是農業(yè)社會,我國農業(yè)文明發(fā)源于大河流域,以中原農耕文化為主流文化,因此歷朝歷代在歷法、節(jié)氣等諸多方面多以中原視角為主視角。中原地處季風氣候帶,每年開春便有東季風、東南季風從太平洋上吹來,為春耕提供了有利的氣候條件。“在長時期中,原始人無論對自己或自己借以生存的自然條件都沒有任何有聯系的觀念。后來逐漸才開始對自己和周圍環(huán)境有了極有限的觀念?!?[2]古代先民在勞動中積累經驗,經過恐怕是相當長時間的規(guī)律摸索,發(fā)現了“東風”之奧秘。他們也發(fā)現了,萬物生長靠太陽。那時,雖然人們還沒有“掙脫神話式的夢幻世界及其狹隘的感知世界之樊籠” [3],但在“夸父逐日”中,先民對光明之憧憬、對撲朔迷離的自然之觀想、對征服自然之渴望均得到了很好的映射。人們漸漸發(fā)現,太陽這個“大火球”竟日日從一個相對固定的方位升起,又從另一個相對固定的方位落下。這種對自然現象的規(guī)律性總結,不單是人類在從蒙昧枷鎖的掙脫中尋獲的歷史進步,更從時間界定、地理參照、農作度時等方面對人類生活乃至文明的延續(xù)與發(fā)展產生了無可抹殺的作用。而這樣的作用,或多或少又將人類推上了宣揚彌甚的敬日情結的地步。《尚書·堯典》中有“寅賓出日”之說,類似地,《呂氏春秋·孟春季》亦有這樣的記載:“立春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迎春于東郊?!?[4]

      崇“東”思想從純自然式的膜拜中脫胎出來,浸潤在生活中的每一處罅隙。封禪崇東,“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益有無其應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而不臻于泰山(東岳——筆者注)者也” [5];居室崇東,“故有剖符之封,析圭而爵,位為通侯,居列東第” [6];座次崇東,“堂上之位,對堂下者,南向為貴,不對堂下者,唯東向為尊” [7]。就連養(yǎng)生,古人也奉信東主生,主張東向而眠。

      再來看“西”?!墩f文解字》釋“西”如下:“鳥在巢上也,象形。日在西方而鳥西 ,故因以為東西之西。”雖然學界對于“西”字是否為“鳥在巢上”各執(zhí)一詞,但許慎的解釋確有可取之處,其不光符合常見鳥類的生物鐘,也與當時人類的心理與生存狀態(tài)相合。這很好懂:太陽落山,氣溫下降,加之原始的照明設備難以維持如白晝般光明的夜間生活,于是人們便日落而息(筆者認為此處的“息”指不勞作)。先民們以太陽升起之方向為東,“東”象征著生長與光明;又以其落下之方向為西,那么要說“西”象征著與“東”相反的寒冷與黑暗,也并不是信口雌黃。后來,“日薄西山”這一原本是描述自然景象的成語,被引申出了“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衰敗接近滅亡”的消極含義。與屬木、具青色、主生、代表春天的東相比,西屬金、具白色、主殺伐、代表秋天。所謂“秋后處斬”、“西歸”、“西遷”等固定表達的出現也與這層含義脫不了干系。

      上文在討論崇東思想時,曾提到座次問題,《史記會注考證》關于《史記·項羽本紀》中鴻門宴的座次,注道:“南向為貴?!边@其實與古代建筑物坐北朝南大有關系。每年冬至,太陽到達一年之中最北的地方——北回歸線,而我國處于北半球,中原地區(qū)仍在北回歸線以北,所以太陽仍是從南面照射過來的。建筑物坐北朝南,則可以最大限度地接受陽光。同樣地,山坡南面陽光充足,利于草木生長,旺盛的生命力帶來了鼎沛的陽氣,因而山南謂之陽?;蛟S正因如此,南帝(又名赤帝)掌管南方,代表著夏天,也反映了先民們對于火與熱的崇拜?!澳稀庇窒笳髦毁F與長壽,現代人常說的“壽比南山”,可以追溯至《詩經·小雅·天?!分械摹叭缭轮悖缛罩缒仙街畨?,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 [8]。

      “南面”一詞泛指尊位,在漢語中又有“敗北”一詞,反映了與前者相對應的感情色彩。北方屬水,具黑色。傳說中的幽冥世界叫作幽都,位于北海 [9],“北海之內有山名曰幽都之山,其上有玄鳥、玄蛇、玄狗、玄虎、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 [10]。這不免為“北”蒙上了一層黑暗與死亡的陰影。同時,冬天從西伯利亞吹來的西北季風席卷中原,帶來了冬意與寒冷。這一點在御寒能力、醫(yī)療水平較低的古代是不容小覷的。

      三、方位詞序的探究

      顯而易見,相較于“西”、“北”,人們對“東”、“南”抱有更為正面的文化情感傾向。有學者認為:心理象似性強調概念結構影響語言結構,人們使用心理象似性原則,把感知者的主觀感受應用到對詞的情感含義的識解以及詞序上 [11]。所以,當面臨“東”、“西”二者孰前孰后的問題,人們有意無意地便按照心理象似性原則做出了抉擇。“南”、“北”同理。

      另一方面,方位詞序也是按照一定的時空邏輯的。太陽東出西落,從時間上看,西面日落必然以東面日出為前提;從空間上看,北面少陽必然以南面見陽為前提。類似的邏輯在《詩經》中常見的表達“東征西歸”里也得以體現。中國古代的絕大部分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舞臺由男性主宰,在男權社會,崇陽思想越加蓬勃,與太陽緊密相連、象征陽性的“東”與“南”也就自然而然地就牢牢死死地壓在了“西”與“北”之上。不過,縱然“東”與“南”有著相似的前提地位,但它們之間的次序仍是可以推測敲定的:若無東方日出,則南方實不得見陽。故而,“東”理當位于“南”前。

      有學者指出,無論是“東西南北”還是“東南西北”,都遵循了參照點先于目標的認知規(guī)律 [12],孰是孰非,誠難定奪。筆者以為,不必爭出個是非,兩者都在現實生活中有普遍的適用性,此處暫只討論“東西南北”之詞序的可能原因。

      一方面,“先民最早的空間覺醒來自于耕作和祭祀中對太陽的觀想,在太陽升起和落下的自然規(guī)律中感知了東與西二元方位的空間觀念,之后,二元論的成熟啟發(fā)了與之對位的南北方位?!?[13]由是可知,“東西”先于“南北”在人類的腦袋里扎根。

      樂府立于漢武帝統(tǒng)治時期。那時,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學成為被廣推的正統(tǒng)思想。儒家以中庸為至德,重“和”,這種“中庸”思想使兩種相對立的因素彼此協(xié)調、配合適度,達到統(tǒng)一、和諧之境界?!皷|”與“西”、“南”與“北”,這兩組對立因素分別放在一起,使一個四字詞語不至傾斜,四平八穩(wěn)、內生和諧。除此之外,中國人行文講求對仗,這亦是某種意義上的平衡、和諧,“東西”與“南北”這一兩兩搭配恰也能符合這一文化心理。

      筆者以為,一種文化現象經過時間考驗發(fā)展為一種文化符號乃至文化情結,其個中奧妙定是不單純的,也許包括了森羅萬象,同樣也定是不能用寥寥數頁闡述清楚的。筆者在此提出兩個大膽的設想:第一,方位詞序與古音以及中國人的發(fā)音器官特征有關,第二,“東南西北”的順序與古代中國的十字崇拜有關。而筆者想在此簡單地討論一下第二點。

      十字符號早在人面魚紋盆、鹿紋盆等半坡彩陶上就能尋到蹤跡,而在臨潼姜寨出土的五魚紋盆、北首嶺魚紋彩陶盆、馬家窯旋渦紋彩陶盆等之上也可見到萬變不離其宗的十字符號 [14]?!爸袊枷让窦匆允謭D形構成陶紋的基本形態(tài),以‘十字的變體‘亞字紋作為族徽標志;商代青銅器多有十字形穿孔紋,陵墓常用十字形平面,古金文中有先人禮拜十字或在人的頭頂繪制十字的圖形,并且戰(zhàn)國銅器銘文中的‘黃帝二字都含有‘十字部,后世城市、建筑的格局也延續(xù)著十字框架。 [15]”中國古代建筑群方正的布局、中國古代城市道路網絡結構無一不反映出古人對十字符號的情有獨鐘以及在表意識及潛意識的推動下對十字精神的不懈探索。

      回過頭再看《江南》一詩,作為一首多人口頭即唱和歌,其后四句尤眾人合作完成。在藝術效果上,身處某一方位之人唱完由身處相對方位之人接過接力棒,頗有你來我往、兩相呼應的意趣,使歡歌笑語浸滿蓮間,赫然撐起了荷塘這片舞臺。而人們在選擇以“東—西—南—北”的順序高歌勞作時,不但從十字符號的與人際關系的幫助里中汲取了精神力量,無形之中也豐富了十字符號與人際關系的精神內涵。

      四、結語

      “東南西北”這一排序在古詩文中頻現的奧秘,不光引發(fā)了學界熱烈的討論,亦鼓勵了不少生活有心人去探究。筆者閱讀整理了部分已有的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并加以跟進與補充,同時也提出了兩點個人設想。之所以提出大膽設想,并非“為賦新詞強說愁”般為了求新所以故意為新,而是筆者經過思考與探索的拋磚引玉。此文旨在討論,而非定論,希望能對方位詞序探索得更加深入、方位文化內涵的越發(fā)豐富作出小小的幫助。

      注釋:

      [1]《江南》選自:余冠英選注.樂府詩選[M].北京:中華書局,2012,12.

      [2]袁珂.中國古代神話[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4,1.

      [3][德]恩斯特·卡西爾著,關子尹譯.人文科學的邏輯[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6.

      [4]呂氏春秋[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5]張大可.史記全本新注(二)[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6]張大可.史記全本新注(四)[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7]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

      [8]詩經[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9]袁珂.中國古代神話[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4.121。

      [10]李潤英,陳煥良注譯.山海經[M].長沙:岳麓書社,2006,386.

      [11]徐丹,吳莉.方位詞“東南西北”詞序的認知語義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33(9):156-157.

      [12]吳忠岫.漢英方位詞 “ 東”、“ 西”文化內涵綜述[J].科技信息,2008(16):571-572.

      [13]王冬梅.十字形符號在古代宗教建筑中的語義探究[J].華中建筑,2013(2):22-27.

      [14]錢志強.半坡人面魚紋盆上的十字符號與中國古代的宇宙觀(節(jié)選)[J].西北美術,1995(2):33-35.

      [15]王冬梅.十字形符號在古代宗教建筑中的語義探究[J].華中建筑,2013(2):22-27.

      猜你喜歡
      樂府詩江南
      最美江南
      樂府詩
      小編有話說①
      小編有話說②
      小編有話說①
      淺論陸機樂府詩的藝術新創(chuàng)
      漢樂府古辭在唐代的傳播
      曹丕樂府詩開端與結尾藝術淺析
      繡江南
      江南春雨等
      和龙市| 香格里拉县| 平谷区| 民和| 镇坪县| 谷城县| 偃师市| 阜新市| 西乌| 沙坪坝区| 康马县| 通化市| 屯门区| 临泉县| 瓦房店市| 宜昌市| 云南省| 洪泽县| 寿阳县| 乃东县| 新龙县| 渭南市| 青川县| 嘉兴市| 泰顺县| 宁陵县| 南汇区| 交口县| 黄大仙区| 远安县| 武山县| 吉木萨尔县| 公主岭市| 长沙县| 依兰县| 稷山县| 桂阳县| 庆安县| 满洲里市| 孟连| 云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