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華
摘要: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教師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認知和情感上均有所發(fā)展。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好朋友,要設置合理的作業(yè),要深入鉆研教材,要注重教學反思,改進教學方法,要用最真誠、最簡單的語言來激勵學生;學生要擁有積極的學習興趣,動手實踐操作能力,要把抽象的東西直觀化、具體化,要善于思考,總結結論。
關鍵詞:教師;學生;教法;學法
科學課堂的教學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知識,有實用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發(fā)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數(shù)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shù)學上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獲。它既關注學生當前的發(fā)展,又關注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新的課程標準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長期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同樣的教學內容在不同的課堂上,在不同的教師的講授下,教學的效果是不同的。有效的課堂教學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認知和情感上均有所發(fā)展。那么究竟如何提高“科學課堂下”的有效性教學呢?本人從事小學數(shù)學教學二十多年,做過一些思考與嘗試,現(xiàn)對如何提高“科學課堂下”的有效性教學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教師的有效教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教師來帶領這群無憂無慮的孩子,那么,再好的孩子也不過是“一盤散沙”,不能成就“大業(yè)”。
1、教師要走到學生身邊去,和學生融為一體,成為學生的好朋友
良好的師生關系,直接關系著課堂的教學效果,只有師生關系良好,使學生愛學、好學,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記得我自己在讀書的時候,如果任教自己的老師對自己比較好,自己喜歡上他的課,那么這個老師任教的那科的成績就特別好。參加工作后,和自己特別好的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也會特別好。從而使我反思到,要想讓學生學得好,那就要讓自己和學生成為好朋友,讓他們喜歡上我的課,這樣學生才會自己去學,這樣教學效果才會高效。
2、教師要設置合理的作業(yè),切實學生實際區(qū)分來布置作業(yè),讓學生通過思考,自己能完成的,全面開動學生的思維
在設置作業(yè)時,我將教學知識融入到學生喜歡的游戲中和日常生活中,這樣學生完成的質量好,學生的興趣才會高。例如:在教學“幾何圖形”的新知識前,我都讓學生自己先預習,然后讓學生找出自己身邊的相關的幾何圖形,并讓學生按要求嘗試操作,嘗試探討、發(fā)現(xiàn)周長、面積的求法。結果在第二天的課上,學生們都把自己的小手舉得高高的,等待著回答,這充分說明作業(yè)的設置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的情況。另外,相對于個別差異的學生,我布置一些不同的作業(yè)去讓他們完成,不是全部學生做同一樣作業(yè),使學生們都能通過努力,通過思考就可以完成作業(yè),不會把作業(yè)看成負擔,從而全面開動學生的思維。
3、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前后銜接,確保知識的有效性
知識的有效性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作為教師,應該對整個小學階段的教材都要有所了解,甚至要做到熟悉,知道在哪個年級學生要學哪個知識點,知道在哪個年級教材要求學生對知識掌握到什么程度,這樣教師才會在教學中得心應手,不會拔高或沒有完成教學要求,學生才會佩服我們教師。教師只有鉆透教材,確保知識的有效性,才能讓學生學得愉快,學有所成。
“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高效率的課堂,必須用好這“四十分鐘”的每一分、每一秒,教師必須在備課上下功夫。教師要認真?zhèn)浣滩?、備學生,要根據(jù)課堂學習目標和教學對象的年齡、認知、能力等,恰當把握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合理設計教學的每一個活動,全面考慮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要做到有的放矢,視機而行。同時要充分運用網絡媒體資源、教具、學具等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也只有在臺下做好這樣的充分準備,打有備之仗,才能讓四十分鐘綻放精彩,才能讓學生都學有所獲。
4、教師要注重教學反思,改進教學方法,促進課堂教學質量
記得有人說過“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為我們的教師不是圣人,一堂課不會十全十美。所以我們自己每上一節(jié)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預設與實施的效果、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的處理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有規(guī)律的東西,在不斷“反思”中學習,在不斷“思考”中成長。要學會問自己:“這節(jié)課學生學得怎么樣?”,以此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也一定會更好。
5、教師要用最真誠、最簡單的語言讓學生激情涌動
教師對學生課堂學習行為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甚至一生的發(fā)展都至關重要。評價的形式多種多樣,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都是對學生行為的評價,但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率最高、最直接的無疑是口語評價。小學生具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和智力水平。因此,課堂上在對學生進行口語評價時,要特別注意用符合小學生的特點和心理需求的語言激勵他們,不講大道理,并且及時捕捉評價的最佳時機,不失時機地抓住每一位學生的長處,及時給予鼓勵。如學生匯報多樣化算法時,發(fā)現(xiàn)有學生的算法與眾不同,頗具特色時,表揚他:“你的算法很有特色,你今天是最棒的!”如學生發(fā)言獨特,贊揚他:“你的發(fā)言真精彩,老師還想聽!”如發(fā)現(xiàn)膽小的學生也舉手發(fā)言時,及時鼓勵他:“你今天的表現(xiàn)真棒!”。這此簡短的話語使學生倍感親切,并從中體驗到了快樂,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學生的有效學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在素質教育改革的今天,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提高,這就要求課堂教學行為要圍繞學生的“自主發(fā)展”的引導、導向,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性?!稊?shù)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數(shù)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環(huán)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shù)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數(shù)學,是讓學生伴著興趣,貼近生活去學數(shù)學,是最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法。有效教學情境的設置,有利于解決數(shù)學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還原知識的形成和應用的生動場景,從而使定性的知識呈現(xiàn)靈動的狀態(tài)。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激發(fā)對數(shù)學的興趣,促使學生學好數(shù)學。
當然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能牽強附會,不能將學生強制地引入情境,這不利于學生積極性的調動,會導致學生疲憊,課堂低效,而是要讓情境創(chuàng)設服務于我們的課堂教學,這是我們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的目標。
1、教師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興趣的產生和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課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結果。例如:在教學簡單的混合運算和認識人民幣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準備一些的物品,在教室內辦一個“商店”,同時讓學生準備一定的“錢”(代用幣);在活動中,讓學生自扮收銀員(或服務員),其他同學扮購物者,由于學生對“買東西”興趣濃厚,積極性高,讓學生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加深對人民幣的認識,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學生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深深地認識到書本里的知識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培養(yǎng)了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不但不感覺累,由于參與到整個過程中,反而學習興趣高漲,教學重難點得到了突破,達到了預期的目標,真正實現(xiàn)了有效教學。
2、教師要讓學生加強動手實踐操作,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加深學生的感知印象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學生學習的效果。在和諧的氣氛中,在充滿自信的時候,在親身體驗中,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好,課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為此,根據(jù)學生好動、愛玩的心理特征,我覺得在教學中能借助學生親身經歷的事情,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從課前預習開始,到課內探究和課后幫教,充分發(fā)揮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及時地對學習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監(jiān)控、反思、調節(jié)、補救,增強學生的學習效能感。讓課堂充滿團隊合作氛圍,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感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效果會更好。例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中,我事先準備好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不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實物各一些,還有一桶水,和一些有關圓柱圓錐的學具,讓學生自己先去操作,然后在小組內共同探討,教師只作引導點撥,讓學生自己在實踐中找出問題,并自己去解決問題;這既充分調動了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又讓學生自己完成了本課的任務,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學,使學生印象深刻。
3、教師要將抽象的東西直觀化、具體化,增強學生的記憶與觀察
由于低年級學生的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還有待發(fā)展,因而在教學中,我們要根據(jù)此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將抽象的東西直觀化、具體化,讓學生借助實物來觀察分析,先初步進行感性認識,然后在進一步進行延伸,這樣,學生不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學生能更好的接受,感知深刻。例如:在教學“單位認識”的有關知識時,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身邊實物來感知一些單位,借實際的東西初步了解,再進一步深化,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
4、教師要讓學生善于思考,自己總結結論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課改后,教學更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借助手、腦等器官,自己總結結論,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而教師只是組織者,輔導者。例如:在教學“數(shù)的比較”中,我們可以采用游戲及鼓勵的言行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一塊進行比較、猜測,讓學生自主合作,交流討論,從而總結出數(shù)的比較規(guī)律,從而實現(xiàn)了本課的目標,也真正做到了自主教學。
總之,教學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其有效性是教師們所共同追求的。無論課程改革到哪一步,“科學課堂下”的有效性教學是教師永恒的追求,只有更好,沒有最好,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反思,需要我們在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努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需要我們把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為我們的目標追求,并持之以恒地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