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資深媒體人,主持《林雨一刻鐘》20年,著有《小雨集》《林雨語林(左右卷)》等?,F(xiàn)在每天更新微信公眾號“林雨語林”。
朋友在醫(yī)院照料老伴一年多??上攵?,心里很苦。
每每想起那種煎熬和辛苦都心有戚戚,想表示問候和理解。有時坐下來,會想給她寫點什么,起碼道個辛苦,但又怕她無暇看,還怕影響到她的情緒。
這么著,日子過了很久。一天見到她,很憔悴。她說:老伴過世了。那時我很愧疚,為自己的疏于表達。我囁嚅著說:我一直想給你寫封長信,結(jié)果連短信也沒有給你發(fā),對不起。朋友疲憊地笑笑,說:心里有了。
心里有了,沒表達等于沒有,對方并未感受到。
我們的情誼不能僅僅守于心,心里有了,應該及時兌現(xiàn)。不能寫長信,短信、微信都行。在信息發(fā)達的時代,勤于表達是最簡單的。
從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我們并不疏于表達。哪位名人就算有了一丁點小事,全國人民一起刷屏。好像那是自己親近的老朋友似的,其實和自己八竿子打不著。
但在應該寫封長信的時候我們經(jīng)常連短信也沒有發(fā)出。為失禮,內(nèi)心還經(jīng)常涌出自責。但也只停留在自責而已,長信還是沒有動筆。
的確,該寫長信的時候一定寫封長信。郵箱、微信、紙質(zhì)信,都能表述。這種種表述,是自己的需要,也是對方的需要。
一位有情感的人,不會疏于表達。習慣和善于表達,不僅會使人交友廣泛,也能證明自己有溫度。
紙質(zhì)的書信現(xiàn)在寫得不多了,偶爾收到哪怕只言片語,也會有欣喜若狂的感覺,很珍視地留存。
經(jīng)常,我會想恢復手寫長信的習慣。但現(xiàn)在不知道如何郵寄平信,郵票要貼幾毛錢,會不會送到。看見街頭的那些郵筒,并沒有被使用似的,寂寞地都生銹了。
其實,寄出的信,很多時候是自言自語,記敘自己日子的細節(jié),真實生動。拿起以前的信件,有時會驚訝:這是我寫的嗎?
隨手隨意寫出的書信,很多成為重要的歷史資料,即使我們普通人家長里短的書信,也是最真實的民間訴說。最私人的書寫,真實又不刻意的情緒、場景中,積累和再現(xiàn)著民間的分類史。
不過,在手寫書信就快絕版的現(xiàn)在,寫封長信或者短信,也不完全出于挽救一種溝通形式。寫點信、說點話,敘敘舊、寫寫真,是人與人更深層的交流。
我們基本的交流,現(xiàn)在很多是:勤于轉(zhuǎn)發(fā),疏于思考;關(guān)注大局大人物,忽略小家身邊人。吃飯喝酒聊天兒,發(fā)個表情逗逗樂,其實是交流形式與方法的浮躁。
具體到朋友間,只心里有是不夠的。還不僅是心里有,對方不知道,“也是我們在為自己疏于表達找的借口。因此,一定在想寫封長信的時候提起筆。那是心里涌出的最真實的情感,別被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