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麗丹
摘 要:表演游戲的核心是“游戲”“表演”是其呈現(xiàn)方式。表演游戲中,只有讓幼兒真正在場,才能彰顯表演游戲的教育意義。讓幼兒在場,意味著對幼兒思維、觀點的真正尊重與吸納。讓幼兒在場,需要教師更新教育理念,將幼兒視作“哲學家”。
關鍵詞:幼兒教育;表演游戲;幼兒在場;教育理念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0-0065-01
表演游戲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方式,其能將文藝作品中的場景、人物與故事情節(jié)讓幼兒以表演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表演游戲具有豐富幼兒創(chuàng)造性與想象力的作用,可以豐富幼兒的生活體驗,進而理解優(yōu)秀文藝作品。從理論上來說,表演游戲有著顯而易見的積極意義。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講,表演游戲的意義又“顯”而“不易見”。這是因為,表演游戲更多的是以成人視角去研究的,因而在不知不覺當中,表演游戲失去了其幼兒的本義。表演游戲必須堅持“讓幼兒在場”的理念,寧可讓游戲樸素、稚嫩一些,也要讓幼兒能夠真正走入其中。
一、表演游戲中“幼兒在場”的實踐意義
幼兒在場是“以人為本”的感性描述,相對于宏觀的理念而言,這種感性描述更適合幼兒教育,更適合幼兒教師的成長需要。幼兒在場意味著幼兒在表演游戲中具有真正的主體地位,而主體地位是必須通過具體的措施來得到保證的。在表演游戲“白雪公主”中,有兩個基本的設計取向:一是教師指派學生分別擔任故事中的不同角色,然后通過多次排練,進而給其他幼兒(或同行與領導)提供一場精彩的視覺盛宴;二是教師帶著幼兒一起去感受故事,認真思考故事中的人物與情節(jié),認真思考用什么方式來表達故事中的人物與情節(jié)。顯然,前者的結果更好,而后者的過程更豐富。選擇的背后是教育理念的問題,是教育視角的問題。要讓幼兒在場,要讓《白雪公主》的故事潤澤每一個幼兒,那顯然后者更具意義。因此,教師應首先從幼兒的初步認知入手,讓幼兒說說自己所知道的《白雪公主》的故事,通過讀、聽、看多種方式,理解以不同的形式呈現(xiàn)的《白雪公主》的故事。這樣的“前戲”,豐富了幼兒的多元認知。在幼兒思維中,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的形象是立體、活潑的,故事情節(jié)也是可塑的:當一個小女孩在母親的幫助之下給予白雪公主以優(yōu)美的舞蹈方式體現(xiàn)時,當七個小男孩嘰嘰喳喳且七嘴八舌地表現(xiàn)自己所理解的小矮人時,當一個男孩所扮演的女巫以深沉的聲音表達一種內心的欲望時,其他孩子都被深深地打動了……這個過程中,有一些細節(jié)比較粗糙,有一些情節(jié)還有破綻,但每一個幼兒都很開心,他們獨有的創(chuàng)意也打動了每一個聽課者。這樣的設計真正體現(xiàn)了讓幼兒在場,具有顯著的參考意義。
二、“幼兒在場”支撐表演游戲活動本質
表演游戲的實質不是“表演”而是“游戲”,幼兒喜歡游戲,表演只是賦予游戲以一種特有的形式,非為成人而表演,它是幼兒將自己所理解的文藝故事中的各個元素,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也就是說,表演是表演的幼兒內心的故事理解,而非成人理解下對幼兒思想的控制。因此,幼兒在場在表演游戲中的核心意義在于,其是讓表演游戲體現(xiàn)本質的重要的引領性思路。在“老鼠娶新娘”表演游戲中,教師有引入節(jié)奏明顯的音樂、豐富多彩的圖片、生動有趣的動作、形象生動的漢字寶寶等意圖,這些意圖與幼兒內心的想法是否存在共通之處,是幼兒能否真正在場需要認真考量的問題。教師在游戲之前做了一個鋪墊性工作:隨機選取六個孩子,讓他們說說怎樣表現(xiàn)娶親時的“趣味”。結果發(fā)現(xiàn)幼兒自然想到了語言、動作、背景音樂等,然后再讓他們各抒己見,結果又發(fā)現(xiàn)他們能夠想到一些動畫片中的節(jié)奏明快的音樂,能夠想到用多媒體當作背景素材的呈現(xiàn)方式等。有了幼兒的這些思考,教師再結合原有思路去重新加工本游戲的設計思路,結果在表演的過程中,隨著嗩吶主奏的音樂響起,一個“老鼠”胸帶紅花、昂首挺胸,兩個“轎夫”抬著“新娘”顛轎的新穎方式出場,夸張的表演,使得下面的“觀眾”時而注目,時而哈哈大笑,整個表演與觀看的過程十分和諧。兒童在場的本質意義在于表演者與觀看者的同時參與,在于他們對文藝故事中某個環(huán)節(jié)的共同認知或多元理解。當幼兒將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的表演呈現(xiàn)在其他孩子面前時,就是真正的幼兒在場,就是表演游戲的本質體現(xiàn)。
三、由表演游戲展望幼兒教育的價值內涵
表演游戲作為幼兒教育中具有顯著研究意義的對象,在表演游戲中強調幼兒在場的觀點,其實是為了在整個幼兒教育中建立對幼兒的真正尊重。要認同幼兒在接受教育之前的思維是有意義的,是有教學參考價值的,是幼兒教育的真正起點。哲學原本就有“愛智慧”的內涵,哲學家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指引者,視幼兒為哲學家,就是認定他們的言行與思考存在著智慧意義。而在表演游戲的實踐與反思中,也確實能夠證實這一點,因為幼兒智慧的參與,表演游戲才變得更有童趣與意義。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從表演游戲展望幼兒教育的價值內涵,就需要教師強力矯正與此相矛盾甚至是背離的教育理念,仔細觀照自己在教室內的一言一行。唯其如此,才能在幼兒教育中真正實現(xiàn)幼兒在場。
參考文獻:
[1]但菲,馮璐,王瓊.表演游戲對4歲~6歲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影響[J].學前教育研究,2009(08).
[2]徐東,李林燭,劉一春.幼兒園表演游戲整合課程的可能性及策略[J].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15(05).
[3]劉焱,朱麗梅,李霞.幼兒園表演游戲的特點、指導原則與教學潛能[J].學前教育研究,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