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俠
【摘 要】 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的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作者結合語文教學實踐試圖多角度分析如何讓語文閱讀教學助學生健康人格形成一臂之力。
【關鍵詞】 閱讀教學;健康人格;教育功能;審美再造
【中圖分類號】G64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2-0-01
健康人格即人格的良好狀態(tài),是現(xiàn)實的適應生存和發(fā)展的人格狀態(tài)。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期,也是個體健康人格培養(yǎng)不容錯過的一個階段。語文閱讀教學融知識教育、能力訓練、道德培養(yǎng)、情操陶冶于一體,對于學生人格塑造有著無與倫比的優(yōu)勢。它能夠使學生受到情與理的潛移默化,從而陶冶情操、凈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那么閱讀教學中如何助力學生的健康人格呢?結合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以下為作者的一孔之見。
一、有效發(fā)揮語文閱讀教學的思想教育功能,在自我完善中塑造健康人格
學生的語文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語言素質、人文素質。而閱讀文本中相當一部分課文本身具有強烈的人文情懷,是政治課無法替代的。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動性,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達到培養(yǎng)學生人格,提高思想素質的目的。如:岳飛“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吶喊,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氣魄,陸游“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衛(wèi)國成輪臺”的赤誠……這些感人肺腑的表達,洋溢著強烈的愛國情懷,充盈著飽滿民族情感。對于處在倫理道德發(fā)展關鍵期的初中生而言,無疑將產生正向的導引作用。又如《長征》中的“周團長”,為了戰(zhàn)友,為了革命勝利,他選擇赴死,而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雖然學生中有人不解,竟然提出“為了活命為啥不吃戰(zhàn)友尸體”的有違倫常的問題,但這恰恰反映出對學生進行理想主義和生命意義教育是多么必要。語文閱讀教學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使學生在自我認知的完善中形成適應現(xiàn)實的健康人格。
二、深入挖掘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教育功能,在美感共鳴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果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是偏重于“曉之以理”,那么審美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則是“動之以情”。語文《大綱》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觀。閱讀文本中相當一部分內容是文學作品,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作品的審美陶冶功能,引導學生體會作品的語言、形象、感情,指導學生辨別真假、美丑,提高鑒別欣賞能力,以飽含情感的講解品味,誘發(fā)學生感應的心靈,使之在美感共鳴中得到凈化,達到人格塑造的目的。教學中,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入情入理的啟發(fā),平等和諧的交流,都可以學生驅遣學生的形象思維,激發(fā)學生活躍的情感,引導學生進入美的境界,從而在美感共鳴中塑造健康人格。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披文入情,在教學《臺階》一課時,我首先動情地講起了自己的父親,學生聽得入神,然后紛紛講起各自的父親如何為了家庭忙碌、為了自己成長一路執(zhí)著,全班沉浸在濃重的情感氛圍中。我看時機成熟,于是水到渠成地進入了課堂教學。我在講《臺階》一課時,懷著對父輩的深刻體驗去動情地講授,懷著對中國農民的悲憫情懷去引導學生感悟,學生的情緒受到沖撞,好幾個學生不能自抑,情感受到觸動。我想,不用說教,把孝心獻給父母,把愛心獻給弱者的觀念已深深烙在每個人的心底。
什么是人性美,《論美》一文的教學告訴我們,只有美的形貌與美的心靈結合起來才是真正的美。而學生對美的認知還不全面,于是,在教學此文時,我組織學生和他們一起進行課堂辯論,在唇槍舌戰(zhàn)中,引導學生對人性美有了理性的感知。還有教材中大量的寫人記事文章也是很好的美育教材?!渡⒉健分小拔摇弊鳛橹心耆朔隼蠑y幼,表現(xiàn)出承前啟后的莊嚴使命感;《囚綠記》中“我”對綠的追尋,讓我們看到中華民族的希望。教師引導學生對這些人物事跡進行審美注意,在獲得美感享受的同時,凈化了心靈,汲取塑造健康人格的有益養(yǎng)料。
三、充分利用語文實踐的經驗再造功能,在身體力行中助力健康人格
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對美進行再創(chuàng)造,也有益于塑造健康人格。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將自己的審美經驗與審美客體融而為一,在創(chuàng)造美的同時也完善自身。學習《于園》時,學生深深陶醉于祖國優(yōu)美的自然風景和悠久的歷史文化中,此時我給出這樣一個訓練題:請對“于園”展開想象,寫成抒情散文片斷。學生思路大開,有的想到古老的中華民族雖歷經滄桑卻生機勃發(fā),有的想到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tǒng)建筑急需搶就,都很精彩。學了《窗》后,學生無不認為不臨窗病友冷漠、自私、忘恩負義、見死不救的性格可鄙。于是在續(xù)文中讓他轉化,醒悟過來后繼續(xù)給其他病友帶來歡樂;還有的同學頗有心計地讓他飽受精神折磨,從中體現(xiàn)了豁達大度、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的審美取向。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痹谒枷虢逃蛯徝捞找敝屑橙⊥晟谱晕胰烁竦那楦辛α浚挥型ㄟ^生活體驗才能內化為具體的信念和行為方式,進而形成健康的人格素養(yǎng)。為此,教師要適時組織多種語文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多個積極的人格實踐的機會。如,“母親節(jié)”給媽媽做件力所能及的事,為母校獻歌表達感恩之情等,在這一過程中,增進了對母親、學校的感情和理解,磨練了意志,鍛煉了思維能力,這對弘揚孝道、尊師精神不能不說是一種有意的作法。鼓勵學生利用假期深入生活,培養(yǎng)積極情趣,飽覽祖國大好河山,陶冶情操,了解風土人情;鍛煉觀察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總之,要讓語文閱讀教學助力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每一位執(zhí)教者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既要充分認識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健康人格培養(yǎng)的重要性,更要將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同時還應認識到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并非一日之功,也并非僅此一條途徑,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之路。只有這樣,語文教學才能真正為學生的健康人格助力。
參考文獻:
《發(fā)展心理學》林崇德.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