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
摘 要:對于素質教育而言,審美教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審美教育是美育的一種,通過美育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此外,美育還是培養(yǎng)學生情操以及提高全民文化素質的重要手段,在中學基礎教育中非常重要。筆者主要分析了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審美教育管理落實的作用,希望能夠引起更多教師的重視。
關鍵詞:初中歷史;審美教育;作用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和審美教育有關的一些滲透點
1.勞動美教育的滲透
人和動物的最根本區(qū)別便是勞動,在勞動的過程中,人類產生了和審美有關的能力和活動。在和大自然不斷斗爭的過程中,人類的生存能力在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也產生了審美意識。比如,在初中歷史教材中和山頂洞人有關的想象畫,山頂洞人已經有了皮制衣服和由獸骨、貝殼制成的項鏈和裝飾品,這也直接說明了山頂洞人已經有了一定的審美意識。
歷史教材中經常出現中外著名的畫作和建筑,比如《最后的晚餐》和巴黎圣母院,等等。這些畫作和建筑的美麗也能夠將人們對審美的探索和追求很好地反映出來,這些畫作和建筑都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材料。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真正地認識到美是由勞動創(chuàng)造的,勞動本身是高尚的。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使其尊重勞動者。
2.行為美、道德美和理想美教育的滲透
在初中歷史教材中有很多重要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這也是進行社會美教育的重要素材。而社會美又可以分成理想美、行為美和道德美幾種。教材中關于行為美和道德美的例子比較多,比如,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能夠將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體現出來;林則徐虎門銷煙,為了人民不惜丟掉官位被流放;關天培死守虎門,為國捐軀等等,都能夠體現道德美,其現實教育意義都比較強烈。能夠體現理想美的有哥倫布為了自己的理想橫跨大西洋發(fā)現新大陸等,都能夠鼓舞學生,讓學生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3.藝術美教育的滲透
人們對世界進行認識、再現以及評價,藝術美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其能夠直接將學生的審美能力體現出來。初中歷史中運用的人類藝術文化的成果也比較多,比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藝術作品。通過賞析這些作品,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還能夠很好地宣揚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
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落實審美教育的原則
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進行美育教育需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歷史教學本身的特點。歷史教學不但需要將歷史知識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唯物主義觀點,還需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的教育。中學生本身的模仿性比較強,并且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也比較強,所以,教師在通過初中歷史教學進行美育教育的時候,必須遵守下面幾項原則。
1.根據思想性原則進行審美教育
歷史教學過程中的審美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能夠在無形中影響學生的思想。教師需要落實思想性的原則,將學生的熱情有效轉化成為學生實現崇高理想的動力。
2.堅持感情激勵的原則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有熱情,這樣才能夠通過歷史畫卷的展示,將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出來,讓學生更有熱情,從而進行審美教育。
3.堅持直觀性的原則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時,應該將歷史教學資源的作用發(fā)揮出來,比如圖片、電影等,直觀地對學生進行教育。
4.適時適度地對學生進行教育
歷史課本身不是美學課,其有自己的教學目的,教師進行審美教育時必須根據課本內容進行教學,不能只為了審美教育而進行審美教育。
三、結語
初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必須真正認識到其重要性,并根據相關的原則滲透審美教育,在做好歷史教學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呂曉雁.小議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實施審美教育管理的作用[J].成功(教育),2011(11).
[2]朱永文.試論高職歷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