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清代前中期廣東羅定州的開發(fā)

      2016-11-02 08:41:16陳宇思余天佑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6年7期
      關鍵詞:西江流域清代

      陳宇思 余天佑

      摘 要:清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移民大開發(fā)時期。羅定州西臨梧州府,東鄰肇慶府,為西江流域中下游的重要地區(qū)。隨著羅定地區(qū)相當數量的以土地交易文書為主的民間文獻的發(fā)現,為了解西江流域中下游的鄉(xiāng)村社會風貌提供了豐富的歷史信息。文章以民間收集的清代羅定州的土地交易文書為第一手史料,結合清至民國的方志等史料,擬從水利修建方面就清代中后期羅定州地區(qū)的地方開發(fā)情況進行分析研究,以豐富華南經濟區(qū)的研究。

      關鍵詞:清代 西江流域 羅定州 民間契約

      ★基金項目: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SK13LX460)后期成果

      華南經濟區(qū)的構建成熟于清代,包含了廣東、廣西東部、福建和浙江一部。龐大的華南經濟區(qū)內部也分為若干次區(qū)域,與珠三角有著密切經濟聯系的次區(qū)域包括廣東全境與廣西東部地區(qū)。清代同樣是華南經濟區(qū)各次區(qū)域開發(fā)的成熟期,羅定州是一個較為有代表性的區(qū)域,羅定州的設立,系明萬歷五年(1577年)鎮(zhèn)壓羅旁瑤族起義之后,明廷施以的新政之一,“萬歷五年,割瀧水縣為羅定州”[1]。在直隸州東西兩側設立新縣,“割本州晉康鄉(xiāng)田四千五十八石二斗三升三合一勺立東安縣,又割晉康都城鄉(xiāng)田米五千三百五十四石一升五合七勺立西寧縣”[2]。距離桂東與肇慶均有便利的水陸交通。自升州以來,大量的漢人移居該地,開展農墾,對西江南岸的開發(fā)產生了重大影響,該地由明代的“瑤區(qū)”成為了國家編民占主流的區(qū)域。

      梧州學院收藏了數量不等的羅定州地區(qū)(東安、西寧二縣尤多)民間土地契約文書①,約百余紙之多,以嘉慶、道光、光緒、宣統時期的土地轉讓、交易文書為主,契約時代多集中于清中后期,也涉及民國年間的田地交易,是了解當地的經濟狀況的寶貴材料,同時也能間接反饋出清初以來兩縣的開發(fā)狀況。東安與肇慶府接壤,西寧與廣西岑溪縣相鄰,兩地在清代前期的開發(fā)呈何種狀況,本文將作下列分析。

      一、清代羅定州水利設施信息簡述

      羅定州東安、西寧兩縣建縣之始,從無到有,國家對當地進行勸耕農墾,水利設施的建設得到跟進,西寧縣最早的水利設施是東圳和西圳,“俱附城,知縣林致禮開筑灌田,利民闔邑,至今賴之”[3]。到康熙初年地區(qū)平定后,編志人員的普查發(fā)現西寧當地的水利設施已沿著縣城周邊分布,下屬村鎮(zhèn)中僅鎮(zhèn)康都記載有陂塘[4],乾隆年間的農墾使得兩縣的水利設施得到增加,乾隆《東安縣志》記載的水利設施已遍布下屬都甲。[5]至清道光年間,東安縣內“晉康都陂曰:羅花陂、白石坑陂、雙坤陂、井塘陂、觀圳陂、羅官陂、逢逾陂、建飾陂、大陂、羅埇陂;思勞都陂曰:南門陂、石旁陂、羅杓陂、沉首陂;思辨都陂曰:大陂、大蓬陂、大坑陂、狗逕口陂、羅亭陂;都騎都陂曰:圍頭陂、大王陂、社尾陂、東石陂、西石陂;楊柳都陂曰:都澇陂、大陂、革坑陂、蒲沙陂、羅倫陂;芙蓉都陂曰:芙蓉陂、老鴉陂、黃泥陂、大陂頭陂、雙利d陂、正飾d陂、東光d陂;洪文都陂曰:夾河橋陂。”[6]西寧縣境內“風流d陂在城南一里;第一步水陂在城南二里沖;竹陂在城南十五里;車窖陂在城南二十五里;百家莊陂在城東百里;石頭岡陂在城西十五里;河田陂在城西十三里;西岸陂、息飾陂俱城西十里;木朗陂在十五都;鎮(zhèn)康陂在都城鄉(xiāng)”[7],通過對比康熙年間西寧縣周邊及下屬都甲和乾隆年間東安縣周邊及下屬都甲的水利設施記載發(fā)現,道光年間兩縣周邊只分別增加了羅亭陂和木朗陂兩處陂圳設施。

      考查羅定州兩縣民間契約文書中發(fā)現,當地農民在田產交易時除了解田地面積外,不僅在文書中載明“陂由圳水到蔭”或“原有圳水通流灌蔭”或“有陂圳水路灌蔭”等字樣,也載有“陂”、“圳”和“坑”的信息。

      從收集的契約歸屬地信息看,載有明確水利設施名稱的東安縣文書大多書名大寨堡思磊甲,其次為粗石堡小垌,而西寧縣文書則較少書寫地名,僅有幾份表明交易田地稅額登載在建康都一甲,在東安縣境內契約最多的灌溉設施為白梅坑,26份契約中達11份之多,有關東安縣伍國榮的三份田契中集中發(fā)現了機械引水設施:大河車陂。記載坐落在西寧縣境內較多的灌溉設施為大坪陂和水美大塘。參照清代道光年間地方史志,東安、西寧兩縣可謂是遍布水利灌溉設施,但契約文書上這些水利灌溉設施均未在地方史志中出現。

      二、清中后期羅定州開發(fā)歷程——以水利修建為視角

      (一)通過對比契約與方志,東安縣的地方都甲經過了長時間的社會變遷,體現了當地開發(fā)的歷程。在東安縣地方史志中所載的水利灌溉設施的都甲乃東安縣明代從德慶州割附或東安立縣時創(chuàng)立的老都甲,如晉康、思勞、思辨、都騎、楊柳、芙蓉六都皆從德慶、高要、新興三州割附,洪文一都乃萬歷創(chuàng)設東安縣時的都甲,[8]均是東安縣核心區(qū)域,水利灌溉設施已然完備。契約文書所載的水利灌溉設施在鄉(xiāng)一級,地名中的大寨堡與粗石堡在東安縣西北,界鄰西寧縣,兩村毗鄰,處于東安西北部銅鼓山區(qū)域。乾隆年間方志載入的坊都中可見大寨堡而未見粗石堡,[9]道光年間方志中則出現了粗石堡[10],說明遲至康熙后,東安縣的西北山區(qū),建立了許多新的村鎮(zhèn),清廷設立了典史直接管理新保甲,大寨堡是當時的產物。在乾隆后,開拓的腳步深入銅鼓山內部,建立了粗石堡。雖然乾隆年間已有大臣上報羅定州田地開發(fā)潛力已告罄,然通過對比契約與方志發(fā)現,東安縣西北部的農墾并未停止。對比光緒年間編纂的《廣東圖說》,原典史管轄下的陂瑤、西路瑤、歌村瑤、北路瑤,[11]西山巡檢司管轄下的霧水瑤、云容瑤、云廉瑤[12]已全然消失,當地無明載瑤人聚落。

      (二)西寧縣契約則有自己特點,只記錄載稅都甲,而不記真實田土所在地名,如“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初十葉紹光等賣田契”、“道光十五年葉晴軒賣田契”中明確說明載稅在建康都一甲,應當說,上述契約分別屬于鎮(zhèn)南都和建康都下屬的里甲。

      (三)兩縣的方志所載水利設施多在設縣伊始即已開始修建,西寧縣東圳、西圳為最早的水利設施,“百家莊陂開辟于明萬歷初年,即今之西壩”。“西壩上下二圳發(fā)源黃埇坑,由平地窩、大陂、二陂、合水口、鴨漂、菩山菴、連灘、三廟前、雞埇、中寨等處,經流引灌油菜壩、長樂圍、石腳、蘭寨、百家莊處田二十余頃”??梢娒魅f歷年間西寧開縣時,修建的水利設施對城郭周邊形成系統灌溉網,這種復雜大型灌溉網的建成確實需要官方力量所推動。

      三、水利與當地農村經濟

      從契約文書中分析,東安、西寧兩地存在著完備的私修水利,說明當地開發(fā)經歷了一個從粗放到成熟的階段:

      道光以后,當地的水稻耕作潛力已發(fā)揮到極致,由于當地為丘陵地帶,地形對輸水灌溉有很大限制,據民國初年的農村調查報告反映,“(羅定)縣中山居強半,故可耕之地較少。而耕地又多復高低不齊,灌溉甚為困難,排水亦非易事……近江流處,土地肥沃,灌溉較便,收獲較豐。近山者,土質亦非太劣,表土常有五寸至一尺者,惟灌溉大不利耳,所幸各處多是粘質壤土,保水力非弱也”。嘉慶二十五年,羅定州人口57.1萬,耕地870435畝,人均耕地1.52畝,面積690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63.44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數高于南部的廉州府、高州府,東部的嘉應州,但卻低于經濟發(fā)達、人地矛盾已十分尖銳的廣州府。從契約上看,村民們極為重視水源的利用,在東安縣的契約中,“咸豐七年葉信興退頂耕田契”中就載明他的田產“原食石山腳陂水灌蔭”;“同治四年曾木旺絕退耕地契約”中也載明買家田產“石山腳陂水蔭”;“咸豐元年十二月三十日曾文佳補退山塘田契”中,曾文佳之田坐落在牛角山腳。從這些山腳陂圳信息分析,這些陂圳的水源可能來自于山上,為了保證近山處田地產量,當地村民從山間引水灌溉田地。東安縣“同治五年梁南英等賣田契”中就出現了“批明芋插坑口全陂全圳水源及沙基竹木柴草盡入契內賣斷”字樣,為現發(fā)現的東安縣文書中僅一例包含灌溉設施在內的買賣契約,說明村民十分重視用水水源的歸屬,若非私人掌握的水源與陂圳,不會輕易載入契內出賣。不僅如此,契約中還闡明了“所有坵角、子母田邊平坦荒地任意開墾”,陂圳的灌溉作用能使周邊荒地變成一片沃土,表明該田產暗含的巨大經濟潛力。從嘉道之后,開墾土地的內容已逐漸淡出廣東官員的上疏,廣東地方政府對農村經濟的關注已轉向如何利用水資源(包括降雨)達到農作物的豐產,如嘉慶二十年,廣東巡撫董教增奏報廣東全省農業(yè)態(tài)勢良好時就提及,“廣東省城十一月(12月1日—29日)上中兩旬得有微雨數次,下旬陰晴相間?,F在土膏沃潤,二麥、雜糧均皆暢茂。各屬報情形與省城約略相同”。

      四、結語

      綜合分析可以得知,羅定地區(qū)在明代是各種勢力交叉參雜的“瑤區(qū)”,清代是羅定州地區(qū)經濟走上大發(fā)展的時期,契約文書中的東安縣村莊變遷可以看出不遲于雍正、乾隆時期,東安、西寧兩縣迎來了大規(guī)模的移民浪潮,呈現往山區(qū)內部開發(fā)的趨勢。道光以后,村民對山間水源的極度重視、大開發(fā)的紅利已經消失,當地農業(yè)經濟進入集約式經營的階段。

      參考文獻

      [1] 康熙德慶州志[M].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初編(第26冊).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319.

      [2] 康熙德慶州志[M].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初編(第26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320.

      [3] 康熙西寧縣志[M].浙江省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第61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83.

      [4] 康熙西寧縣志[M].浙江省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叢刊(第61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83-84.

      [5] 乾隆東安縣志[M].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初編(第26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199-201.

      [6] 道光廣東通志[M].中國地方志集成·省志輯·廣東(第6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3:623.

      [7] 道光廣東通志[M].中國地方志集成·省志輯·廣東(第6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3:623.

      [8] 道光東安縣志[M].中國地方志集成·廣東府縣志輯(第48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3:573.

      [9] 乾隆東安縣志[M].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稀見方志初編(第26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94.

      猜你喜歡
      西江流域清代
      廣西西江流域旅游經濟與生態(tài)環(huán)境 耦合協調發(fā)展時空分異研究
      西江流域農民棄耕調查與化解機制研究
      商情(2019年37期)2019-08-21 03:15:53
      西江流域水文化遺產旅游開發(fā)研究
      科學與財富(2018年8期)2018-05-09 01:30:10
      西江流域跨域航道行政執(zhí)法合作研究
      珠江水運(2018年1期)2018-02-23 12:40:35
      廣西西江流域生態(tài)補償問題與對策研究
      略論清朝蒙古族“那達慕”概況
      武術研究(2016年9期)2016-12-15 22:22:52
      永遠的末代皇帝
      藝術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2:14:22
      清代怎樣整治形形色色的詐騙案
      人民論壇(2016年32期)2016-12-14 19:41:06
      清代典妻習俗與戶婚制度的競存及原因評析
      清代寫真人物略考
      戲劇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7:16:40
      色达县| 河池市| 英德市| 神池县| 清水县| 郧西县| 屏边| 京山县| 揭东县| 天峨县| 赤水市| 卓尼县| 阜新| 吴堡县| 清镇市| 舟山市| 元氏县| 宜都市| 许昌县| 长葛市| 建平县| 博客| 永登县| 鄂尔多斯市| 潢川县| 屯昌县| 旌德县| 万盛区| 阜南县| 新营市| 蓬安县| 三河市| 龙岩市| 犍为县| 新昌县| 资源县| 东光县| 德庆县| 黔南| 平陆县| 察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