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國
一
倉央嘉措的詩句,自上世紀(jì)被翻譯成漢文后,便超越了民族、時空、國界,獲得了人們普遍的喜愛和熱烈的追捧,成為藏族文化的驕傲和中華文化的瑰寶。
關(guān)于他的身世,一般的記錄簡單而冰冷:倉央嘉措,1683年生于西藏西南部,1697年被西藏的當(dāng)政者第巴·桑結(jié)嘉措認定為五世達賴的轉(zhuǎn)世靈童,同年在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儀式。后因第巴·桑結(jié)嘉措在權(quán)力爭奪中失敗,被蒙古族和碩特部的拉藏汗所殺。倉央嘉措于1705年被廢黜,1706年在押解北京途中,“病殪于青海湖畔,遺體運塔爾寺焚化”。
然而在民間卻有著不同的說法,學(xué)者們的筆下也有不同的結(jié)論。在賀蘭山麓的阿拉善地區(qū),這兒的蒙古族人民一直認為,倉央嘉措并沒有在青海湖畔圓寂,而是在信徒們的幫助下逃脫了出來,輾轉(zhuǎn)來到阿拉善地區(qū),在這兒傳教三十年,最后圓寂在這兒,肉身就供奉在賀蘭山麓的南寺。
出于對倉央嘉措詩歌的喜愛,我對這一說法十分感興趣。也聽說過倉央嘉措曾在賀蘭山麓的南寺、昭化寺修行,但一直不得其詳。一個艷陽高照、秋風(fēng)送爽的日子里,我和朋友們駕車,翻越賀蘭山,打算實地一探究竟。出了山口,就見左邊有一塊指示牌,標(biāo)著“昭華寺”三個大字。我們決定先到這兒看看,便遁著指示牌,走了幾公里瀝青路后,折進一條沙土路,又走了幾公里,一座藏式風(fēng)格、古色古香的寺院就赫然出現(xiàn)在面前了。
這座寺院,背倚賀蘭山,面臨騰格里大沙漠。前矗一座藏式的圓形白塔,右列八座宏偉的方座圓頂白塔。簡樸典雅的大門上方,用蒙古文、藏文、漢文寫著“昭華寺”三個大字。我們推開虛掩的大門,放眼望去,院落寂靜,悄無一人。只見古木松柏蔽蔭下,正面有一大殿,兩邊圍有側(cè)殿,都門戶緊閉,鐵鎖赫然,整個院落透著一股肅穆、神秘。我們繞過大殿,來到后院,卻隱隱聽見誦經(jīng)之聲。走近一座小屋,門戶半閉,昏暗的屋內(nèi),一燈如豆,青煙裊裊,一個老喇嘛正在禪床上入神地誦著經(jīng)文。見有人來,老喇嘛停止誦讀,問,你們有什么事?我忐忑地說:師傅,我們想?yún)⒂^一下,不打擾吧?他回答,好,可以!便下了禪床,打開房門,請我們進來。見他這么痛快,我又請求,師傅,您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嗎?他爽朗地說,好,我?guī)銈兊角懊嫒?!就帶我們走到前邊的大殿,從腰里解下一大串鑰匙,尋出一把來,打開鐵鎖,推開吱呀呀的大門。見正面供的是三世佛,我問,六世達賴倉央嘉措來過這兒嗎?老喇嘛說:倉央嘉措來阿拉善后,修的第一座寺就是這座寺,他長期就在這兒修行,圓寂后,肉身也是供奉在這兒的。我問:不是說肉身供奉在南寺嗎?他耐心地解釋道:倉央嘉措是在沙漠深處的承慶寺圓寂的,圓寂后,肉身就供奉在我們昭華寺。那時南寺還沒建好,修建好后,才由他的徒弟移過去的??墒?,“文革”中,卻被紅衛(wèi)兵燒了。我們偷偷把骨灰弄了出來,分成三份,南寺、昭華寺、承慶寺各保留了一份。說著,繞到后面靠墻處一列佛像前,對著中間一座金塔,虔誠地合十頂禮,然后極其恭敬地以右手掌示意道,這塔里就藏著他的骨灰。
這就是名滿天下的倉央嘉措的靈塔嗎?世人苦苦尋找了許久,原來卻在這里。我曾去過布達拉宮,與那里歷代達賴滿綴珍寶,十?dāng)?shù)噸黃金造就的靈塔相比,眼前的這座靈塔明顯簡樸許多。雖也金碧輝煌,但顯然是鍍金的。想不到曾為喇嘛教最高領(lǐng)袖的倉央嘉措,身后竟然屈居于此荒僻之地。我們對他多舛的命運、顛沛流離的身世更感唏噓不已。
瞻仰完倉央嘉措的靈塔后,老喇嘛又領(lǐng)我們繞到前面,指著廊柱上掛的兩幅畫像說:上面這位老人,是倉央嘉措弟子的轉(zhuǎn)世靈童。下面這位青年,就是倉央嘉措轉(zhuǎn)世靈童的像。??!這里竟然藏有倉央嘉措轉(zhuǎn)世靈童的畫像!我湊近仔細一看,相片上的青年,面容清瘦靈秀,眉宇間卻略顯憂郁之色。便問,他還在世嗎?老喇嘛說,不知道。上世紀(jì)50年代,他就因受不了當(dāng)時的斗爭和迫害而出走了,一直沒有蹤影。所以也就再沒有尋找轉(zhuǎn)世靈童。倉央嘉措的世系也就中斷了。我又問,怎么沒有倉央嘉措的像?他說,有。遂又帶我們到側(cè)殿,說,這是倉央嘉措殿,然后打開殿門,拉亮電燈,恭敬地用手掌指向中間的一座佛像說,這就是倉央嘉措的佛像。我們忙趨前瞻仰,藏式風(fēng)格,塑的是青年時期的形象,靈秀睿智,外層涂金,下面供奉著酥油長明燈。我問,現(xiàn)在有什么祭祀活動嗎?他說,有的,每年的五月,我們有專為他舉行的紀(jì)念尊師倉央嘉措忌辰夏季祈愿法會。那時來的人就多了,歡迎你們也來。
老喇嘛說得明白透徹,我們也聽得豁然開朗。這兒專設(shè)有倉央嘉措殿,供奉有倉央嘉措的塑像、骨灰塔、轉(zhuǎn)世靈童的畫像,還有每年五月舉行的祈愿法會,都毫無疑問地指向了一個答案,倉央嘉措后半生確曾生活、修行在這里,阿拉善人民的傳說果然不謬。告別了這位熱心的老喇嘛,出得廟門,天已黑了,一輪圓月高掛在東邊的賀蘭山頂上,使人不能不想起倉央嘉措“在那東山頂上”的著名詩句來。
二
為了弄清歷史的疑團,繼續(xù)探尋倉央嘉的足跡,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又專門去了阿拉善八大寺之首的廣宗寺,即俗稱的“南寺”。
南寺在賀蘭山麓,也是一座喇嘛寺,關(guān)于這座寺廟,可是有著諸多神秘的傳說。
相傳,唐朝時,皇帝患病,請了多少名醫(yī)都治不好。萬般無奈之際,聽說釋迦牟尼佛前的十六羅漢具有無邊的神力,請他們來或許還有辦法。皇上遂派一高僧帶了重禮前去西方邀請。十六羅漢來到東土后,施展法力,將皇上的病治好了?;噬戏浅8屑ぃ诰┏切拊炝_漢廟供奉。但羅漢們不肯,執(zhí)意要去西北方的賀蘭山修行。正在賀蘭山修行的達摩居士,聽說羅漢們要來,十分高興,當(dāng)即將山中一處清凈洞府清掃干凈,又用松柏及各種花卉裝點好。羅漢們到賀蘭山后,見這景致,非常喜悅,同達摩居士一起做了四十五天的夏安居。羅漢們辭行后,達摩在此地,修建了一座十六羅漢廟,內(nèi)塑十六羅漢相,以供后人敬奉。這就是現(xiàn)今賀蘭山南寺的前身。
據(jù)說,一日,倉央嘉措獨身一人騎馬走進了賀蘭山。沿途奇花異草布滿了山路兩旁,潺潺流水順著山路蜿蜒相隨。穿過狹長的山溝,忽然眼前出現(xiàn)了一片碧綠的草場。里面住著兩戶人家,遠處高地上還有一座小廟。原來,這里就是達摩居士和十六羅漢修行的福地。再抬頭四望,那環(huán)繞開闊地的群山呈現(xiàn)吉祥八徽,天若八副金輪,地如八瓣蓮花,祥云繚繞,瑞氣藹藹,猶如走進自己修習(xí)多年的本尊勝樂金剛壇城一般。倉央嘉措欣喜不已,舉意要在這祥瑞之地建造一座寺院。他登上了東邊的高山,向山谷里的開闊地俯視良久,將自己的坐墊向山下拋去。那坐墊如一瓣花朵般在空中飄了一會兒,輕輕落在了開闊地東端的那片小臺地上,遂在這兒留下了記號。
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倉央嘉措在他有生之年未能實現(xiàn)這一愿望。后來,由他的弟子阿旺倫珠達爾吉遵照師父的遺囑,建成了阿拉善最大的寺廟廣宗寺,俗稱南寺,并在那塊坐墊飄落的臺地上建造了大雄寶殿。
我們一行到南寺那天,也是一個好日子。穿過三關(guān)口,沿賀蘭山麓東行幾公里,就進入了南寺的溝口。溝口兩邊,浮雕著十六羅漢的生動塑像,印證著他們在賀蘭山隱居修行的傳說??催@石像,頗有些年頭了,不知是什么年代所雕。賀蘭山的石頭,可都是尖銳易碎的礫石,能夠雕成一人來高的浮雕石像,不是易事。進得寺來,找到寺管會馬主任,一位爽朗干練的中年人,說明了來意后,馬主任熱情地將我們帶到大雄寶殿,對著釋迦牟尼佛側(cè)面一尊佛像說,這就是倉央嘉措的佛像,又示意說,旁邊就是藏有倉央嘉措骨灰的靈塔。我充滿敬意地凝視著這莊嚴(yán)華美、金碧輝煌的佛像和靈塔,不知為何,這次的感受卻與在昭化寺有所不同。心想,在這遠離拉薩萬里之遙的賀蘭山麓,在蒙古族的寺廟里,卻有著三座倉央嘉措的佛像和靈塔,這不僅僅是命運使然,更反映了各地、各族人民對這位高僧的普遍熱愛。作為一名淡泊平生、只重內(nèi)心的圣門弟子、佛界詩人,身后如此,倉央嘉措應(yīng)該釋然了。
馬主任又將我們領(lǐng)到大殿后的一塊臺地上,那兒矗立著一座三四米高的舍利塔,方座圓身尖頂,底座為白色,塔身為金色,前面立著一塊黑色的石碑,上面書寫著“倉央嘉措禮贊”的碑文。馬主任說,這兒就是當(dāng)年供奉倉央嘉措肉身靈塔的地方。這靈塔是新修的,原來的在“文革”中,被紅衛(wèi)兵毀壞了,他們將倉央嘉措的肉身在那邊的空地上燒毀了。我循著他的目光望去,見靈塔右后方也建了一座小白塔,旁邊還煨著松柏枝葉,發(fā)出淡淡的輕煙,裊裊向上飄去,與碧空中的祥云融為一體??梢姡?dāng)?shù)氐娜藗儯圆煌o(jì)念在這兒遭受劫難的高僧,毀壞的建筑又更好地修建了起來。
在南寺的僧舍里,我見到了幾位高僧,還得到了許多珍貴的資料,但大部分是看不懂的蒙古文?;貋砗?,我請好友畢力格先生幫我翻譯了出來,發(fā)現(xiàn)其中竟然有珍貴的阿拉善衛(wèi)拉特文獻書齋收藏的古籍《上師活佛各代轉(zhuǎn)世傳承》一文,是用古代蒙古文記錄各代活佛的珍貴資料。但寫作年代不祥,據(jù)說作者名巴雅斯呼愣,應(yīng)南寺大喇嘛等人的要求而作。其中《六世達賴?yán)飩}央嘉措從拉薩駕臨阿拉善實錄》一節(jié),詳實地記錄了倉央嘉措來阿拉善前后的行蹤和事跡。據(jù)《實錄》載:
康熙四十六年(藏歷)火豬年秋天,二十五歲的六世達賴?yán)锉徽埑鑫鞑?。?jù)眾人傳說,他路過羊八井地方時,念青唐古拉峰展示了迎送的姿態(tài)。接著他們走到朵口錯那湖畔時,北京來黃信(皇帝詔諭)說,將達賴?yán)镎埖奖本﹣?,讓他何處駐錫?如何供養(yǎng)?你倆能隨便做主嗎?接到信,兩位使者及其隨從都非??只蹋磸?fù)祈求德都博克多喇嘛(六世達賴的尊稱)開恩寬恕,否則我們將全部喪命。第二天,他們又到一個住宿地,見到一老者。他們問老者此地是什么地方?老者說這個地方叫貢噶淖爾(貢噶湖),他自己的名字叫阿爾斯楞。為了滿足當(dāng)?shù)乇娙说囊?,德都博克多做一次法術(shù)后,當(dāng)晚攜帶舍利母、金剛橛、檀木念珠等寶物,獨自一個人離開此地朝西南方向走去。這時突然火光沖天,地動山搖,狂風(fēng)大作。他正辨認方向時,一位身穿黑服的女人從他旁邊走過去。于是他就朝著她走去的方向走,直到黎明才稍微休息了一會兒。第二天,他遇到班迪加布等從澤力克返回的部分阿日克地方的商人。他跟他們一起到阿日克,在班迪加布家住兩個月,念誦呼圖格圖經(jīng)。之后,他跟拉崗寺的一個人一起到達寶如那巴地方的一座小寺時,博克多楚英讓都勒的弟子把他們請到自己的家中休息。從這里,他獨自一個人出去,在一座般若義理的小寺和山洞里修道幾個月……
由此可見,倉央嘉措并沒有在青海湖畔病逝,而是逃脫了出來。道理很簡單,一是康熙皇帝后來反悔了,將這位活佛押到北京如何處理?弄得不好,會傷了藏人的心,嚴(yán)重影響邊陲和藏地的穩(wěn)定。二是押送他的使臣和兵士們也心存忌憚,唯恐對活佛不敬會招來罪過。這時,慌稱倉央嘉措圓寂,對上對下是最好的交待。而倉央嘉措逃脫前后的經(jīng)過,十分詳細,時間、地點都歷歷在目,若非親歷,絕難這樣翔實。當(dāng)為倉央嘉措當(dāng)年親述的記錄,這也證實了這份古籍的真實。
《六世達賴?yán)飩}央嘉措從拉薩駕臨阿拉善實錄》,在詳細記述了倉央嘉措于貢嘎湖脫離,在西藏、印度、尼泊爾等地近十年的游歷后,說:“當(dāng)年(康熙五十五年,藏歷火猴年)十月十二日,他和幾個弟子從阿拉坦寺直接來到阿拉善的扎布斯?fàn)枮跛氐胤剑麻脚_吉(蒙古貴族)班斯?fàn)柤硬己推拮幽悄舅杉疫^冬,受到金剛佛般地敬奉”。在這里,他一眼就認出了班斯?fàn)柤硬純蓺q的兒子系他的恩主、曾在西藏當(dāng)政的第巴·桑結(jié)嘉措的轉(zhuǎn)世靈童,將他收為自己的弟子,為他舉行了灌頂儀式,給他賜名阿旺倫珠達爾吉,并親自確立了阿拉善地區(qū)另一重要的轉(zhuǎn)世靈童世系。這不僅是他出于對因政爭失敗而被殺的第巴·桑結(jié)嘉措的同情和憐憫,更說明了他知恩圖報、不忘故舊的人性情懷。后來,阿旺倫珠達爾吉不但很好地繼承了倉央嘉措的衣缽,成為了阿拉善本地第一代呼圖克圖(大活佛),而且他的這一世系,歷經(jīng)六任轉(zhuǎn)世靈童,至今仍綿延不絕?,F(xiàn)內(nèi)蒙古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內(nèi)蒙古大學(xué)教授賈拉森就是他的第六世轉(zhuǎn)世靈童,也是國際著名的倉央嘉措研究專家。
據(jù)記載,倉央嘉措來到賀蘭山麓的阿拉善時,并未公開自己的真實身份,而是以“阿旺曲扎嘉措”“大布喇嘛”等名義活動,隨身攜帶了證明其身份的佛界至寶“舍利母”“金剛橛”“金印章”“檀木念珠”等寶物。舍利母為佛界至寶,為歷代達賴所掌管;金剛橛據(jù)說是唐高僧玄奘所留下的,擁有無窮的法力。這也說明,倉央嘉措并不是冒用達賴的名義在活動,而是以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和佛教造詣?wù)鞣税⒗频男疟姟?/p>
當(dāng)時阿拉善的阿寶王爺是和碩特旗親王,恰是向朝廷奏請廢黜倉央嘉措的拉藏汗的后人,他的福晉是清朝皇帝的女兒多格欣公主,夫婦倆都是虔誠信仰佛教的人。據(jù)《實錄》說,他倆聽說阿拉善來了個法力高深的西藏喇嘛,便把他請進王府。倉央嘉措進府后,通過一番學(xué)識和智慧的較量,王爺和福晉十分佩服這位從西藏來的高僧,拜他為終身師傅,支持他在阿拉善建立寺廟,弘揚佛法。公主還親手剪下自己的頭發(fā),精心制作了一頂佛冠,作為起誓的信物送給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與阿寶王爺和多格欣公主建立供施關(guān)系后,在阿拉善弘揚佛法,深得人民的敬重和愛戴。草原人民深信,阿拉善地區(qū)的吉祥和順,人民安居樂業(yè),是與這位活佛弘揚佛法,廣結(jié)福田,護佑蒼生有關(guān)的。
三
畢力格先生曾長期在阿拉善工作,對阿拉善的事情十分熟悉。知我熱心此事,還幫我搜集了《阿拉善傳奇》等有關(guān)資料,上面記載了當(dāng)?shù)亓鱾鞯牟簧儆嘘P(guān)倉央嘉措在阿拉善的傳說和民間故事。這些故事,更為生動有趣。
傳說,倉央嘉措在貢嘎湖逃脫后,在外游歷多年,輾轉(zhuǎn)奔波,風(fēng)塵仆仆。一天,他來到拉薩附近的一座湖邊,面對藍寶石般的湖水,心情卻難以平靜。想到自己坎坷的身世、顛沛的命運,不禁悲從心來。布達拉宮近在咫尺,自己卻有家難回,天下之大,何處是歸宿呢?這時,湖水忽然涌動翻滾起來,吉祥天母哈姆神從湖心出現(xiàn),對他說,東北方向,有個以六字真經(jīng)的第一個字“阿”字起頭的地方,風(fēng)景秀美,土地遼闊,是你的福田,可去那兒安身。
聽了哈姆神的指引,倉央嘉措大喜,遂往東北方向走去。走著,走著,就到了蒙古地區(qū)。一天,他到一戶人家門口,見老兩口正在門前的草場上獻奶祭,心想,這是戶好人家。便走近打問,這是什么地方?老人說:這地方叫阿爾畢斯。倉央嘉措心中一喜,是個以“阿”字起頭的地方。便走進了老人的氈房,老人見倉央嘉措是個僧人,十分尊敬,拿出一雙新靴子說,師父云游四方,一定是很費靴子吧。倉央嘉措心中一緊,獻靴子是送客的意思,看來此地不宜久留啊。便告辭了主人,繼續(xù)云游尋找。一天,走到一座大山旁邊,那山氣勢雄偉,云霧升騰,山脈綿延天際,好像有一種縈回不斷的祥瑞之氣籠罩在上面。倉央嘉措十分喜歡。走到一戶人家門前,也是老兩口,老人熱情地邀請他到家,拿出一塊坐墊請倉央嘉措坐。倉央嘉措心中一喜,送墊子是留客的好兆頭啊!便問老人,這是什么地方?老人說這里是阿拉善,這座山叫阿拉山,漢人叫賀蘭山。好!是以“阿”字起頭的地方!倉央嘉措大悅,決定留在阿拉善,弘揚佛法,做一番利益生靈的大事業(yè)。
可是倉央嘉措初到阿拉善時,并未暴露自己的身份,人們只道他是一個普通的云游喇嘛。因而,他有時給人念經(jīng),有時給人打工。有一次,他受雇給人放羊。夜里,狼溜進羊圈,吃了一只羊。主人很生氣,要責(zé)罰倉央嘉措。倉央嘉措沒有解釋爭辯。第二天,他找到那只狼,牽到主人面前說,這就是吃羊的那只狼,現(xiàn)在交給你,你看怎么處理吧。主人嚇得大叫:快,打死它!倉央嘉措說,狼也是一條命,害命的事我可不干。主人更氣了,說,你想讓狼把我的羊都吃了嗎!倉央嘉措不慌不忙地說:羊被狼吃了,是可憐,但可以早得解脫。狼害了一條命,不知道自己做孽,如果繼續(xù)害第二條、第三條,使自己的罪孽日趨深重,就永遠得不到自在。所以說,狼比羊更可憐,更值得憐憫。你說,還要打死它嗎?主人無奈,只得擺擺手說,隨便你吧。見倉央嘉措牽著狼出去,主人忽然醒悟,打了個哆嗦,自言自語地說,狼性情兇殘,這人能將狼像羊一樣牽來,肯定不是非同尋常之人,看來是菩薩下凡了。還有一次,倉央嘉措給人念經(jīng)后,宿在一座蒙古包里。半夜,主人家的仆人出來取柴禾,卻見倉央嘉措住的蒙古包上烈焰騰騰,火光沖天。仆人大驚,趕忙呼叫人們出來救火。喧鬧聲驚動了包內(nèi)誦經(jīng)的倉央嘉措后,他走出包外,不慌不忙地對眾人說,大家別驚慌,快回屋歇息吧,是我不小心疏忽了。說完,用手往火中一攬,拎出一條披單披在身上,那火頓時熄了。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倉央嘉措的名聲在阿拉善草原越傳越廣。人們稱他為“德丁葛根”,即“來自雪域高原的上師”。當(dāng)然,這些民間傳說帶有濃厚的神話傳說色彩。民間故事從來都是人民心聲的表露。這些帶有深厚情感的民間傳說在阿拉善長久口口相傳,說明了倉央嘉措在這里人民心中的位置。
倉央嘉措到阿拉善后,還多次到甘肅、青海,修建寺廟,弘揚佛法。關(guān)于他最后的歸宿,《實錄》說:
乾隆十一年(藏歷十二繞迥火虎年)五月八日,德都博克多葛根(倉央嘉措)在承慶寺圓寂,享年六十四歲。為了慈悲保佑終生,將其法體留在當(dāng)?shù)貋砉┓睢?/p>
《實錄》的記載和阿拉善流行的傳說是相同的,也和我們在昭華寺和南寺得到的信息是一致的。在阿拉善地區(qū)傳經(jīng)布道,弘揚佛法三十年后,這位深受當(dāng)?shù)厝嗣駩鄞鞯幕罘饌}央嘉措在承慶寺圓寂了。圓寂后先是供奉在他坐床的昭華寺,后移至南寺。經(jīng)西藏的達賴?yán)铩喽U喇嘛批準(zhǔn),認定了他的轉(zhuǎn)世靈童,而且后來班禪大師還收其為弟子。這說明了,當(dāng)時在西藏佛教上層,心里是清楚倉央嘉措的真實身份的。否則,一個偏遠地區(qū)的轉(zhuǎn)世靈童,是不可能有這樣高規(guī)格的待遇的。倉央嘉措親自收為弟子的第巴·桑結(jié)嘉措的轉(zhuǎn)世靈童,在倉央嘉措圓寂后,辦成了三件大事,一是建成了著名的大聚僧寺院廣宗寺(南寺),二是寫作完成了著名的六世達賴?yán)飩}央嘉措的傳記《妙音天界琵琶音》,三是主持舉行了六世達賴?yán)镛D(zhuǎn)世靈童都爾葛根的坐床大典。其中,《妙音天界琵琶音》于1757年成書以后,首先在南寺刊刻印行,后在各寺廟流傳開來。有考證說曾有活佛將此刊本敬獻給了十三世達賴?yán)铩J肋_賴看后贊不絕口,改訂了一些錯誤之后,下令在拉薩刊印,因而這個版本遂為西藏上層所知。但是,在這之前,應(yīng)該也有手抄本流入西藏。這都是研究倉央嘉措的重要資料和有力佐證。
當(dāng)我們在北國塞上的賀蘭山麓,探尋倉央嘉措的足跡,在對他坎坷的命運、傳奇的身世感慨萬端時,不能不強烈地感到,命運是無情的,也是多彩的。只要你守住內(nèi)心,不被挫折所擊倒,不碌碌無為度過一生,命運終究會回報于你,厚賜于你。倉央嘉措這位被放逐的西藏詩人,卻在萬里之遙的內(nèi)蒙高原、賀蘭山麓書寫了人生的傳奇,在蒙古族人民中受到了衷心的擁戴和虔誠供奉。這生動地說明了中華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筋骨相連、命運一體的血肉關(guān)系。這不僅是佛國領(lǐng)域的一段傳奇,更是我國各民族交流史上一段綿綿不絕的佳話。
責(zé)任編輯 石彥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