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慧
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古代地中海智慧之珠
文/李慧
斯特拉波寫道:“作家們記錄到,在描記地基線的時候發(fā)生了一件事,這預示著與這座城市日后相伴的好運:當建筑師們在用粉筆(字面意思是‘白色土質顏料’)描記圍墻的線時,供應的粉筆用完了;而當國王到達時,他的膳務員提供了一部分為工人們準備的大麥,借助此法,街道也被定好了線,而且數(shù)目也比以前更多。那時,據(jù)說他們將這件事解釋為吉兆?!标P于此事,普魯塔克則寫道:“但是突然間,來自河流和池塘的不計其數(shù)、種類體量不一的鳥兒們像云一般落在了這個地方,吞食了每一粒大麥,以致亞歷山大也因為這一預兆而極其不安。然而預言家勸告他應當心情歡暢,因為他在這里建立的城市將會擁有最為豐富和有益的資源,會成為撫育各國之人的母親。”
2002年,位于地中海海斯爾賽灣、被稱為“世界最佳建筑”的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新館(Library of Alexandria)正式開館。傾向地中海的圓柱形主體宛如一輪旭日,文化墻上刻著包括漢字在內的數(shù)十種最古老的文字和符號,整個建筑散發(fā)著耀眼的、包容的文化之光。不應忘記的是,這項獲得了埃及政府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的建筑工程,是致敬古代智慧的一座紀念碑。
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大帝要從孟菲斯前往地中海岸邊,他在途中的一場夢境促成了一座文化名城——亞歷山大里亞的誕生。據(jù)說,最負盛名的希臘游吟詩人荷馬在夢中催促他在馬雷奧蒂斯湖和地中海之間建立一座城市,將《荷馬史詩》視為最珍愛讀物的亞歷山大大帝對荷馬所言極其看重,甚至親自主持劃定城市界線。斯特拉波和普魯塔克都寫到,在建城之時發(fā)生了奇異之事,預言家認為這些都是吉兆,預示著這座城市將擁有財富、威望和尊崇。羅得島的迪諾克拉特斯是這座城市的建筑師,他按照墻、棋盤式街道和港口、供水系統(tǒng)的計劃推進著工程的進度。公元前320年,曾經的尼羅河三角洲西北部小漁村拉寇悌斯(Rhakotis),當時的亞歷山大里亞,成為了繼承亞歷山大帝國埃及部分遺產的托勒密王朝的首都。它是這一地區(qū)影響和權力最大的城市,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中的法羅斯燈塔(the Pharos)和據(jù)說囊括所有書籍的圖書館都是亞歷山大里亞古城最大的自豪。
托勒密埃及時期重要城市分布
圖書館的館長都是飽學之士,按照時間順序可以列出這樣一個名單:來自法勒倫的哲學家、政治家德墨特里烏斯;來自以弗所的語言學家芝諾德圖斯,他曾校對了荷馬史詩;來自昔蘭尼的文學家、目錄學家卡里馬庫斯;來自羅得島的詩人、語法學家阿波羅尼烏斯;來自昔蘭尼的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數(shù)學家、哲學家、語言學家,被稱為“地理學之父”的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公元前275~前193年),他曾經測量過地球的周長,認為地球周長是39360公里,這個數(shù)值與實際極其接近;來自拜占庭的語法學家、文獻學家、詞典編纂家阿里斯托芬;來自薩莫色雷斯島的語法學家阿波羅尼烏斯;文獻學家阿里斯塔克斯。在古代地中海世界,能夠擔任館長的,都是希臘化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qū)最杰出的學者,備受人們的尊重,而擔任館長一職本身,也是對他們學術成就的莫大褒揚。
法羅斯島東端,左下角為著名的法羅斯燈塔
據(jù)說,亞歷山大曾經計劃在尼尼微(Nineveh)建立一座大型圖書館,還準備翻譯迦勒底文獻。原為亞歷山大部將的托勒密一世與熱衷文化的亞歷山大一樣,樂于繁榮文化、提倡知識。于是在公元前3世紀,托勒密王朝創(chuàng)建了一系列文化機構,包括圖書館、博學園和博物館,其中圖書館的宗旨就是“收集全世界的書籍”,使之成為包容所有知識的寶庫。托勒密一世曾經寫信給“世界上所有君主和統(tǒng)治者”,希望對方能夠“毫不遲疑地給他送來”不同作家的著作,包括詩人和散文作家,修辭學家和哲學家,醫(yī)生和預言家,歷史學家和其他所有人;他還下令停靠在亞歷山大里亞的船只上凡是有書籍的,都要被抄下來,復本交還原主,原本則要留下。為了得到更多書籍,托勒密王朝的國王采取了各種方式,除了重金購買、抄寫、征收,甚至還不惜動用騙取之類的手段。
圖書館的管理需要學術精英的努力,從圖書館主持者的選擇上,就能看出托勒密統(tǒng)治者的良苦用心。歷任館長都是飽學之士,有哲學家、語言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語法學家、詩人、文獻學家、詞典編纂家、政治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等。圖書館所提供的大量藏書、豐厚的薪俸和待遇吸引各地的學者云集于此,如發(fā)現(xiàn)了杠桿原理的偉大發(fā)明家阿基米德這樣的卓越學者都曾在這里留下身影。這座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學校”的圖書館,使得亞歷山大里亞的學術之風日盛一日。曾有拜占庭文獻這樣寫道:“博學之士從每一個國家招募而來,他們都是極其諳熟希臘語,也精通自己母語的人。每一群學者都分到了恰當?shù)奈墨I,于是每一篇文獻都有了希臘語的譯文?!?/p>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這座圖書館最終成為了古代地中海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型圖書館,據(jù)說館中的藏書多到了要再修建分館“女兒館”的地步,兩所圖書館可以容納50~80萬種書籍,這在2000年前的科技條件下簡直令人難以置信。館藏目錄更是令人目不暇接:游吟詩人荷馬的全部詩稿;古希臘三大悲劇家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得斯的原始手稿;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手跡;歐幾里得的真跡,其中包括《幾何原本》;被稱為西方醫(yī)學奠基人的希波克拉底的著述手稿;古埃及人和托勒密時代的各類著作;甚至還有經過修復的印度手稿文集,等等。在諸多藏書中,不應忘記的還有第一本希臘語圣經舊約。
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想象圖
托勒密國王渴望著“跨過世界的邊界”,這不僅僅指權力,也包括古老的智慧和知識。為此,托勒密的國王們和圖書館主持者還打算費盡心力將浩瀚的收藏文獻譯成希臘語,圣經的七十士譯本就是在這樣的文化風尚中誕生的。這個故事主要出自一個名叫阿里斯特阿斯之人的記述,這位作家應該是托勒密“菲拉德爾福斯”時期的官員。
進行這次翻譯工作時,主持圖書館工作的是來自法勒倫的學者德墨特里烏斯,早在公元前307年,他就來到埃及避難,托勒密一世(公元前367年~公元前282年)對他十分信任倚重,任用他為自己的顧問。據(jù)說,德墨特里烏斯建議收入“猶太律法的書籍”,他認為這些書籍應當以正確的形式收入圖書館。圖書館的收藏情況大有進展之時,托勒密一世參觀了圖書館,此時德墨特里烏斯又提議收藏猶太律法書籍,這次托勒密一世認可了他的主張,還說到:“是什么阻礙你處理這件事?你知道,在人力和物力方面,你可以下令得到你所需要的一切。”德墨特里烏斯認為這些書的要點在于譯本,它們不是像一般人所相信的那樣用敘利亞語寫成,而是用一種完全不同的語言——希伯來語寫成。宗教是走進其信仰民族的心靈之途,對于希望更好地統(tǒng)治這些民族的托勒密國王來說,宗教書籍的收藏和翻譯就顯得尤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在談到此次翻譯工作時,德墨特里烏斯的觀點是“也”值得翻譯,這說明這已經不是圖書館的第一次翻譯工程。
為了獲得猶太人的支持,托勒密一世釋放了猶太囚徒并賠償其原主人損失,由此贏得了耶路撒冷高級祭司以利亞撒的信任。國王的消息這樣說:“我們決定做會令所有猶太人高興的事:我們提到的那些猶太人,在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那些猶太人,以及所有日后可能來到這里的那些猶太人。因為我們已經決定將你們的律法從希伯來語譯成希臘語,以便它們可以在我們的圖書館中找到它們的位置,與國王其他的書一樣?!庇谑牵€以色列部落的每一個部落都找出六位博學的猶太人,組成一個七十二人的代表團。這個代表團在埃及得到了托勒密一世的熱情迎接。當時在有猶太觀眾的劇場里,流行與諸如巴比倫之囚這樣的舊約事件有關的“悲劇”,甚至有用希臘語寫作的人也嘗試創(chuàng)作這樣的作品。來自耶路撒冷的賢人抵達后,這樣的作品也被停演。這七十二位賢人被安頓在法羅斯島后便埋頭工作,對于學者們認同的文本,德墨特里烏斯和他的助手們則進行收集,并完成最后抄本。就這樣,七十二位譯者在七十二天內翻譯完畢,七十士譯本也由此得名。
在宗教發(fā)展的歷史上,七十士譯本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整個希臘語世界,大流散中的猶太教堂里都回響著它的誦讀之聲;它流傳到了巴勒斯坦,并被尊為權威文獻;它是希臘正教的圭臬,評注希伯來文獻的學者們也要以它來理解和校正文獻;甚至幼時的耶穌也可能學習過本地拉比的手抄卷和語言課程,那就是希臘語的七十士譯本。
被焚毀的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
凱撒大帝(Gaius Julius Caesar)生于公元前102年,出身于貴族家庭,憑借其出色的政治軍事才干和自己的人格魅力贏得了支持,曾擔任行省總督、羅馬共和國執(zhí)政官等多項要職。公元前60年,他與龐培、克拉蘇結成同盟,也就是歷史上的“前三頭同盟”,然而最終同盟破裂,公元前53年克拉蘇死于東征。公元前49年被元老院宣布為敵人之后,凱撒率軍返回羅馬,受元老院拉攏的龐培逃離羅馬,在逃到埃及時被托勒密國王的部下所殺,清除了龐培余黨后,凱撒被任命為終生獨裁官。公元前48年凱撒進入埃及,戰(zhàn)火殃及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然而共和派擔心凱撒會稱王而威脅共和制,便于公元前44年3月15日刺殺了凱撒。
克利奧帕特拉七世 埃及末代女王,被稱為“埃及艷后”,大約生于公元前70年或公元前69年,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國王托勒密十二世之女。她按照當時法律與自己的弟弟托勒密十三世結婚,兩人共同統(tǒng)治埃及,但后來兩人為爭奪權力而決裂。她命令仆人扮成商人,帶著把自己包裹在里面的毯子前往來到埃及的凱撒那里,等到了凱撒面前就從毯子里出來與凱撒見了面,憑著自己的美貌和智慧成功地籠絡了凱撒,并在凱撒的幫助下奪回權力,兩人育有一子。凱撒遇刺身亡后,她用自己的魅力迷住了羅馬大將安東尼,兩人結成同盟,并有了三個孩子。后來安東尼與屋大維的矛盾激化,雙方決戰(zhàn)于亞克興海角,但戰(zhàn)斗期間女王乘船離開戰(zhàn)場,安東尼追隨而去,最終戰(zhàn)敗。公元前30年,屋大維占領亞歷山大里亞,安東尼自刎,女王用毒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屋大維生于公元前63年,后成為凱撒的養(yǎng)子,他的母親是凱撒的侄女,父親屬于騎士等級家庭。凱撒被刺殺后,他與安東尼、雷必達組成“后三巨頭”。公元前30年他占領埃及,將埃及變成羅馬的行省。他成為了羅馬的最高統(tǒng)治者,得到了元老院授予的“奧古斯都(Augustus)”的稱號,后來還有保民官、大祭司等職號,擁有“第一公民”的稱號。他在軍事、財政、文化方面均采取了有效措施,穩(wěn)定了羅馬國內的形勢,帶來了四十年的“羅馬和平”。公元14年去世,后被列入神的行列,受到羅馬人的崇拜。
狄奧多西一世 大約公元346年出生于一個伊比利亞半島基督徒家庭,長大后加入羅馬軍隊,379年開始與羅馬皇帝格拉提安共治,統(tǒng)轄東部,392年成為整個帝國的皇帝。為了維護基督教的地位,他宣布基督教為國教,下令禁止古代奧運會,但又認為教會不應擁有政治權力。他在395年去世,去世前將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由兩個兒子分別統(tǒng)轄。他是統(tǒng)一的羅馬帝國的最后一位皇帝,有“大帝”之稱。
阿慕爾·伊本·阿斯 生卒年代大約為公元585~664年,來自麥加,早年反對伊斯蘭教,后又信仰了伊斯蘭教。他是著名的阿拉伯軍事統(tǒng)帥,641年率領穆斯林軍隊第一次征服了埃及,645年拜占庭人收復亞歷山大里亞城。除了650年被拜占庭軍隊短暫地再次占領以外,埃及一直掌握在阿拉伯人手中。阿慕爾在尼羅河東岸建立了一座新城來作為統(tǒng)治中心,并在城中修建了埃及最早的清真寺,后來他曾擔任埃及總督,并在埃及去世。
歐麥爾 伊斯蘭教歷史上最有影響的哈里發(fā)之一,生于584年,644年逝世,起初反對伊斯蘭教,后也信仰了伊斯蘭教,于634年成為第二位正統(tǒng)哈里發(fā)。他精通伊斯蘭法律,有“阿爾·法魯?shù)隆保ǚ直鎸﹀e的人)的綽號。在他統(tǒng)治期間,得到了包括黎凡特、埃及、安納托利亞東部和幾乎薩珊波斯王朝全部疆域在內的廣闊土地。
然而繁華如煙,在古代地中海世界的風云變幻中,這座偉大的圖書館也與滋養(yǎng)著自己的這片土地一樣,經歷著一次次歷史風暴的侵襲。公元前47年,羅馬統(tǒng)帥凱撒大帝為了幫助埃及艷后克利奧帕特拉七世(Cleopatra)攻打亞歷山大里亞,戰(zhàn)火殃及這座圖書館的主館,眾多書籍被焚毀。公元前30年,羅馬新統(tǒng)帥屋大維(Gaius Octavian Thurinus)在打敗埃及艷后和安東尼之后,將埃及降為羅馬帝國的行省,還將一部分圖書運往了羅馬。
四百年后,狄奧多西一世(Theodusius Ⅰ)成為羅馬帝國皇帝。這位出生于基督教徒家庭的皇帝為了維護基督教的地位,下令毀掉亞歷山大里亞城的異教宗教建筑。在這樣的浪潮中,狂熱的基督教徒毀掉了薩拉貝姆神廟,神廟中圖書館分館內的藏書有的被劫掠,有的被燒毀,這座文化寶庫再次遭受重創(chuàng)。
7世紀中期,新興的阿拉伯帝國不斷開疆擴土,最終成為埃及這片古老土地的新主人。占領亞歷山大里亞之后,阿慕爾·伊本·阿斯向哈里發(fā)歐麥爾請示應如何處置圖書館的藏書。歐麥爾對此的指示是:“至于你(指阿慕爾·伊本·阿斯)提到的那些書,我的回復如下:如果它們的內容與真主之書一致,我們就用不著它們,因為如果是這樣的話,真主之書已經足夠了。另一方面,如果它們中有與真主之書不符的內容,就沒有必要保存它們了。開始吧,然后銷毀它們?!卑⒛綘栕罱K執(zhí)行了哈里發(fā)的命令。這些書被分往亞歷山大里亞的數(shù)千間公共浴室,一卷卷地投進了火爐以保持浴池的溫度。據(jù)說,“燃盡所有這批資料花去了六個月的時間?!痹浾樟凉糯澜缥拿鞯膩啔v山大里亞圖書館就這樣在一次次的烈焰中灰飛煙滅,成為歷史和傳說中的一聲嗟嘆。
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新館內景
這座宏偉的圖書館總建筑面積達36770平方米,共有11層,總高度達33米,同時還深入地下12米,使用面積85405平方米,主圖書館、青年圖書館、盲人圖書館、天文館、手跡陳列館、古籍珍本博物館、國際資料研究學院、修繕保養(yǎng)工廠、會議中心等一應俱全,還有供展覽、演出或其他活動使用的空間,功能十分完善。圖書館周圍還有美麗的水池和廣場,走過天橋就可以前往城市其他地方。
雖然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已然毀于不同時代的戰(zhàn)爭和沖突而成為過往,但人們從未遺忘它,夢想有朝一日能夠與它再次相遇。1974年,埃及的學者提出重建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埃及政府、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積極支持這一建議。人們希望能夠在它的原址進行重建,但當時的考古發(fā)現(xiàn)并沒有給出足夠的定址證據(jù),最終是埃及自己決定了新的館址,就位于亞歷山大里亞海濱區(qū)的濱海大道上,圖書館建成后將可以俯瞰地中海的海岸風光。1989年,在世界性的公開招標中,挪威的斯諾赫塔建筑事務所在數(shù)百家競爭者中間脫穎而出,贏得了這次意義非凡的設計任務。在建設過程中,人們又發(fā)現(xiàn)了許多遺跡,從而得以確定這里正是希臘羅馬時期的皇宮區(qū),所以人們認為這里一定與舊館所在十分接近。經過數(shù)年的艱辛,2002年,這座凝聚著各方心血的宏偉圖書館終于正式開館。
相比舊圖書館,新圖書館的宗旨更為廣博:這座新館要推動埃及與世界之間的相互了解,推動文明之間的對話,還要適應當代科技的發(fā)展,成為積極的數(shù)字化基地。這樣的辦館宗旨得到了世界的廣泛共鳴,希臘、法國、俄羅斯、巴西、美國、中國、日本、阿曼、土耳其等國都熱情地捐獻了各種珍貴圖書、手稿等,以表達對古老文化智慧的敬仰和對埃及文化事業(yè)的支持。經過耐心細致的努力,新圖書館的收集成果已經初見成效,藏品中有很多重要的影像制品,更有許多珍稀圖書、手稿、書畫等,其中有的甚至鑲嵌寶石或是以金字寫就,從古老的手稿到現(xiàn)代的書刊,可以說是文山書海,采擷人類文化之精華,而世界各國的古代貨幣則使它的收藏獨具特色。
置身于這座追思古老文化的圖書館中,人們能夠感受到現(xiàn)代建筑學的獨特魅力——鋼架玻璃屋頂和柱頂?shù)乃睦馔哥R使明朗的陽光得以透進館內,在光線的彌散中將寬敞的空間照得清晰明亮,應和著時間的變化而不斷流轉,這使得人們不由自主地生出幾分幽思,感嘆光陰的流逝以及消隱在歲月洪流之中的先賢功業(yè),居于此時而忘于此時。
圖① 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新館(Ahmed Younis Sif Saad 攝)
圖② 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新館(Effeietsanders 攝)
圖③ 圖書館外墻(Cary Bass 攝)
雖然歷史上關于圖書館建筑本身的記載并不多見,不過還是擋不住人們尋找它的蹤影,一支來自波蘭和埃及的考古隊近年來的發(fā)現(xiàn)或許能為今人展現(xiàn)出其宏偉莊重的風貌。他們認為自己可能發(fā)現(xiàn)了傳奇的古代亞歷山大里亞王室圖書館遺跡,至今它已經消失了一千多年。當時的最高文物委員會秘書長扎西·哈瓦斯說,經過長期的考古發(fā)掘,專家們發(fā)現(xiàn)了13個會議室,它們可以容納約5000名學生在此學習?!斑@是在整個地中海區(qū)域的希臘—羅馬遺址上第一次發(fā)現(xiàn)這樣的大教室綜合建筑,”他說,“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也許阿基米德和歐幾里得都曾經在這樣的講堂中受益良多、大放異彩。
圖①②③均為亞歷山大里亞布魯齊昂區(qū)考古遺址
考古學家在城中的布魯齊昂區(qū)域發(fā)現(xiàn)了這些房間,它們沿著以前發(fā)現(xiàn)的羅馬圓形劇場門廊修建,這座門廊本是一個大型公共廣場東面的柱廊;這些房間的大小和內部結構都很相似。人們推測,從位置的接近程度來看,這座劇場就是圖書館建筑設施的組成部分。至于這些房間本身,專家們認為應該是大教室或聽眾席的遺跡,每一間都有若干排階梯狀坐席,呈“U”形或“N”形沿墻壁延展開,中間還有一處高出來的座位,顯然是供講師使用的。這樣的講堂形成了一列,范圍從劇場一直到這處遺址的北部邊界,其中有的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發(fā)現(xiàn),經過長期研究,現(xiàn)在人們才得出結論,這些講堂綜合建筑體是一所學術機構的遺跡,而旁邊的劇場也應該是同一所學術機構的組成部分,按照考古學家格爾澤格茲·邁切熱克的說法,“可能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已經顯露出真容”。
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認為,這些大講堂屬于5世紀學術機構的一部分,直到7世紀仍在運行,這樣的時間正好吻合第三次火劫的說法??墒沁@座傳奇的圖書館在人類文明歷史上有著如此顯赫的聲望,事實上我們對它卻仍然所知不多。隨著亞歷山大里亞城考古工作日復一日的進行,相信考古工作者們的汗水和期望一定能夠再次點燃這座人類智慧的燈塔,就像當年法羅斯燈塔在夜色中指引海船進入亞歷山大里亞港口那樣,令這座圖書館的知性之光照亮今人通往古代智慧和心靈的歷史文化之路!
(作者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