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字典》趣聞
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華字典》近日摘得“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這本字典從1953年問世至今,全球發(fā)行5.67億本。很多人從小與其親密接觸,不過它背后的很多故事,大多數(shù)人卻未必了解。
1949年后,民國時期編纂的《新字典》《中華大字典》等無論在例句,還是釋義上都已無法滿足需要,于是新中國成立了以魏建功為社長的“新華辭書社”,負責編纂《新華字典》。
初版《新華字典》問世于1953年,最初由魏建功用隸書題寫書名;1954年第二次印刷時,為突出集體,淡化個人,改用拼集魯迅手跡作為書名。1956年國家開始推行簡體字,但魯迅只寫過“化”,沒寫過“華”,設計者被迫從魯迅手跡中找“化”和“十”拼在一起。周恩來質(zhì)問說:“魯迅在世時,還沒有簡化字,這個‘華’字不是湊成的嗎?”于是此后《新華字典》改用簡化宋體字作為書名。
《新華字典》以小聞名。據(jù)說歐洲袖珍國圣馬力諾政要曾送給中國一套三卷的大詞典,周恩來回贈了一本小小的《新華字典》,以至有“大國出小詞典,小國出大字典”的說法。
《新華字典》初版時,只署名為“新華辭書社編”。其實,在這本小字典的旗下,匯聚了一批聲名卓著的大家:葉圣陶、邵荃麟、魏建功、陳原、丁聲樹、金克木、周祖謨……
《新華字典》創(chuàng)意于新中國成立前夕。“那時,解放大軍已經(jīng)包圍北平,父親找來了周祖謨、吳曉鈴、張克強、金克木等幾位北大的語言學家,在圍城的炮聲中商議編字典的事?!蔽航üχ游褐粱貞浾f,“當時我還在上高中,有時放學回家,就能瞥見先生們在光線很暗的客廳里商議事情?!?/p>
《新華字典》初稿完成后,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提出過具體意見。據(jù)葉圣陶的日記記載,語言學家、辭書學家王力先生對《新華字典》初稿也發(fā)表過看法。他們可以說是《新華字典》初版的首席學術顧問。
《新華字典》至2011年最新修訂,已出過11個版本,每個版本各有特點。1959年版開始突出漢語拼音給漢字注音的方式;1965年版的例句“太陽最毒”被認為問題非常嚴重;2011年版“房奴”“秀場”等網(wǎng)絡熱詞被收錄其中……
這本小小的字典影響了幾代人的人生。201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著名作家莫言小時候有個特殊嗜好,那就是背《新華字典》。正著背完倒著背,有時候,問起哪個字在第幾頁,他都答得出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