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素微
摘 要 班級微信是將微信運用于教育領(lǐng)域,它是以一個班級為單位,由教師、家長共同參與的,集家長與教師、家長與家長之間思想交流、資源共享和互助互進的平臺。本文提出班級微信實踐應(yīng)用的幾個策略,讓班級微信成為家校聯(lián)系工作的“新寵兒”和“新助手”, 促進學生、家長的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關(guān)鍵詞 班級微信 班級管理 家校聯(lián)系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1-0137-02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微信作為一種新的社交平臺走進我們的日常教育教學。在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中,班級微信應(yīng)運而起。班級微信以班級互動為前提,以學生、教師和家長的溝通交流為原則,超越了傳統(tǒng)的家校聯(lián)系和班級管理的方式,實現(xiàn)了家庭、學校之間的零技術(shù)、零成本的交流。廣大班主任借助它,與家長之間開展那種微信朋友式的聊天,展示孩子成長軌跡,宣傳學校、班級、教師的教育活動成果,潛在的強大家校聯(lián)系功能已經(jīng)成了我們廣大班主任的“新寵兒”、“新助手”,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班主任與家長的交流方式、思維方式、工作方法,促進了學生、家長共同成長, 共同進步。
一、運用班級微信展示學生的校園風采
身為家長都很想了解孩子每一天在校的表現(xiàn),尤其是孩子剛上一年級,家長對孩子在校表現(xiàn)特別不放心,對孩子的小學生活也特別好奇。然而,班主任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要滿足全班幾十名同學家長的這一需求,顯然有難度。自從有了微信,讓家長一起見證孩子的成長,便成了動動手指即能完成的“簡單任務(wù)”。
學校的校園文化往往會在一些特定意義時間段里、用特定的活動得到表達,通過活動學生受到了校園文化的熏陶,而家長通過對孩子在校園活動中表現(xiàn)的了解,實現(xiàn)對了校園文化的認可。孩子剛進小學校門第一天,我便為每個孩子拍下在小學的第一次留影,也就在第一天我建立了班級微信群。拍完照片我便在第一時間將每個孩子的照片發(fā)到了群里,隨之群里沸騰了,當家長們看到自己的孩子胸前佩戴小紅花站在小學的校園后,個個都很激動,紛紛在群里留言:“希望孩子度過美好的六年小學生活”“終于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孩子加油!”有的家長還分享到朋友圈:“家有兒郎上學堂了!”
每當班級和學校開展活動時,我也會拍下學生活動的身影,分享到群里,有時是分享活動精彩瞬間,有時是展示孩子的學習成果,有時是秀秀孩子的才藝,如:“小小故事會”“我是閱讀小星星”“我是小小書法家”……逐一向家長展示。
班級微信群就像為家長打開了一扇窗。透過這扇窗,家長們及時了解了孩子在校表現(xiàn),了解了班級動態(tài),領(lǐng)略到學生在學校里豐富多彩的生活。家長們分享著孩子成功的喜悅、欣喜孩子成長的同時,也感受到老師平時教學的辛苦,育人的精心,他們對學校教育更加支持,對老師也越發(fā)信任了。
二、運用班級微信聯(lián)合家長做好學生轉(zhuǎn)化
學困生在一個班集體中是不可避免的,他們課堂表現(xiàn)不好,經(jīng)常不完成作業(yè),學習成績不理想,往往會影響整個班級的教學質(zhì)量。班主任都要花很多精力做好后進生、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工作。為此,我除了在校加強個別輔導外,還利用微信這個好助手爭取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由于廣大教師和家長因工作原因,面對面溝通交流的時間與機會不多,很少能夠及時了解、發(fā)現(xiàn)孩子在學校中出現(xiàn)的問題與不足,通過建立微信互動,教師能在第一時間把孩子在校的表現(xiàn)反饋給家長,同時家長也能夠及時把孩子在家表現(xiàn)情況反饋給老師,通過它就能建立一個孩子質(zhì)量跟蹤的渠道。如:孩子課堂上有時又管不住自己時,只要我指指手機,他就會感到家長也會知道自己現(xiàn)在表現(xiàn)不好,也就安靜了下來。漸漸地,孩子養(yǎng)成了專心聽課的習慣,這都要感謝微信,正是它這雙看不見的“無形手”,幫助班主任聯(lián)合家長,為做好學生的轉(zhuǎn)化的工作出了不少力。
三、運用微信促進班級建設(shè)和管理
學校經(jīng)常給我們老師下發(fā)材料,如一些活動要求,一些告家長書等,這些材料有很多東西班主任都得跟學生講清楚,但低段孩子畢竟年紀小,有的東西會聽不進去,也聽不懂,且忘性大。我會把跟學生有關(guān)的工作要點或要求用紅筆劃出,拍成照片,發(fā)到群里,比如:每個學期的寒暑假之際,我會把學校放假及返校時間、假期要求、假期作業(yè)及注意事項等拍下來發(fā)到群里;不久前學校舉行運動會比賽,我把比賽項目、比賽人員、具體的比賽時間紅筆勾畫出來也拍成照片發(fā)到群里,這樣家長一看一目了然,勝過我跟孩子們費口舌的反復強調(diào)。
利用微信讓家長及時了解學校、班級的工作安排,學校和班級的工作也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促進了班級管理和班集體建設(shè)。
微信,作為一種方興未艾的新興網(wǎng)絡(luò)工具,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成了班主任、成了教育的“新寵兒”、“新助手”。不管是在教學,還是在育人,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尤其在家校聯(lián)系中,成了一座重要的溝通橋梁。
參考文獻:
[1]芮秀軍.班主任家校聯(lián)系藝術(shù)[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9).
[2]毛翠.學校微信:讓家校溝通“零距離”[N].開封日報,2015,(3):10.
[3]林志武.基于微信平臺的家校溝通新模式研究[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