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像許多幼升小的家長一樣,在大班上學期結束的那個假期,我就開始著手兒子紅豆的幼小銜接。我從書店里挑選了一本維尼熊漢字描紅本,一本10以內的加減算術練習冊,每天讓紅豆各做一頁。起初,為了讓紅豆有興趣,我以鼓勵為主,并把鼓勵的方向放在書寫與做題的順序、做作業(yè)時的態(tài)度,以及完成作業(yè)后的檢查習慣上。對于書寫的標準,答題時所用的方法,是否答對,我并不太在意。我認為,這個年紀的孩子寫字,與他的空間能力與小肌肉發(fā)展是相關的,寫出來的字東倒西歪是正常的;而他對加減算式的理解也要經歷具象到抽象,所以需要用到手指頭計算。我也教他學習的方法,但不強求他一定要用我的方法,因而,紅豆對學習很有熱情。
可是時間一長,看到周圍的家長開始緊鑼密鼓地給孩子報興趣班,我對紅豆的“幼小銜接”態(tài)度也變了。下學期,我給他報了硬筆書法班,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量是假期里的4倍,而班里好多小朋友寫的字比紅豆都要好。于是,當看到紅豆寫得太不標準時,或者寫作業(yè)拖拉時,我開始朝他練嗓子了。接著,紅豆不愿意寫字了,后來他一寫字就要哭,甚至還埋怨我為什么要給他報硬筆書法班。
我開始反思,幼小銜接的意義到底是什么?我們到底要讓孩子銜接什么?
幼小銜接是讓孩子提前學小學的東西嗎?絕對不是!把孩子硬逼著提前進入大量的“書寫和答題”模式,就會讓像紅豆這一類型的孩子討厭學習,失去興趣。如果是這樣,便成了一次失敗的銜接。
那孩子要銜接什么呢?我逐漸認識到,學習能力、生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交往能力、習慣的銜接等方面都很重要,還要讓孩子保持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對小學生活有憧憬。
我開始調整對紅豆的態(tài)度與要求,繼續(xù)用鼓勵的方法,肯定他在做作業(yè)時好的習慣,慢慢地,紅豆也不再排斥了。對10以內的加減法,我也不再拘泥于讓孩子做算式題。我們的生活中不就是處處充滿著數學嗎?我讓孩子在整理柜子里的襪子時,順便問他有多少對白襪子,多少對黑襪子;帶他去超市的時候,讓他幫我拿3顆西紅柿,2個土豆,順便問他一共拿了幾樣東西。孩子對這些熱情很高,會很認真地完成。對于認字,我拋開認字卡,把文字寫在便簽紙上,和紅豆一起把便簽紙貼在相應的物體上。自從把銜接的內容與生活相結合后,紅豆的學習效率比以前大大提高了,而且也很愿意接受。
我想,幼小銜接的對象不僅是孩子,還有像我一樣有些焦急的家長。有時候,我們會拿自家孩子和周圍的孩子比較,看到的都是自己孩子的不足??墒牵總€孩子都是獨特的,每個人都會有他的長處,我們不要忘記肯定他,等待他去進步。作為家長,我們要調整好心態(tài),為孩子建立良好的支持性氛圍,讓他順利度過銜接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