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佳奇
【摘 要】
本文主要結(jié)合心理學上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理論知識,通過聯(lián)系小說《包法利夫人》中人物的心理活動等細節(jié)刻畫,從主觀和客觀分析為什么愛瑪沒有自我,同時還考慮到小說作者福樓拜自身的特殊性,由此得出愛瑪?shù)臒o自我是一種必然結(jié)果。
【關(guān)鍵詞】
包法利夫人 愛瑪 福樓拜 人格理論
一、從主觀理想的破滅分析人物沒有自我的原因
居斯塔夫福樓拜是法國文學史上一位偉大的作家?!栋ɡ蛉恕肥抢锍瘫降拇碜?,歷來受到人們的議論與研究。由此衍生出的一些專有名詞,諸如“包法利主義”“福樓拜問題”等,對于后世學者的研究起到了開創(chuàng)引領(lǐng)的作用。
愛瑪是一個鄉(xiāng)下佃農(nóng)的女兒,按照正常的人格發(fā)展順序,她本應(yīng)該形成一種普通農(nóng)村婦女所具有的自我概念。而愛瑪在自我還沒有發(fā)展完善的前提下,就去接受和她原有的思想觀念差異巨大的貴族式教育,再加上浪漫主義的美好幻想對她的迷惑吸引,妄圖飛上枝頭變鳳凰,將自我代入到一個不切實際的貴族身份中,導致錯誤超我的提前介入,一旦回到落差巨大的現(xiàn)實生活,必定會在本我和超我的強烈碰撞中走向崩潰。
弗洛伊德認為,“本我是一個人接觸外界以前就存在的內(nèi)心世界,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組成,只遵循享樂原則。” 在過度追求超我理想的過程中,情愛的欲念使得愛瑪誤以為實現(xiàn)愛情就能實現(xiàn)自我,從她瘋狂地思念賴昂,再到第一次偷情后的心理活動,甚至于后來對羅道爾弗歇斯底里的告白等等,無不反映出愛瑪因為沒有自我,拋棄超我,而逐漸淪為男人的附屬品,本我的欲念讓她從一個少女變成一個蕩婦。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愛瑪在追求超我的過程中不斷受阻,所以便通過滿足本我的需要來麻痹自己,而這又導致她沒有辦法塑造正確的自我,以至于當理想愛情徹底破滅時,“她感到痛苦的,只是她的愛情?!睕]有了自我的約束與限制,一味遵從本我的享樂原則,將主體寄托于不切實際的愛情幻影之上,一旦愛情破滅,愛瑪也終將走向毀滅。
二、從客觀物象表現(xiàn)隱喻人物失去自我的內(nèi)因
小說中通過對一些客觀物象的描寫來反映愛瑪?shù)臒o自我性的發(fā)展過程。先是狗,書中特意寫到有一個獵警送給了包法利夫人一只意大利種小母獵犬,這只狗被賦予了一種短暫的重要意義,成為愛瑪墮落的見證者?!八鼞n郁的嘴臉,心軟了,于是把它當成自己,好像安慰一個受苦人一樣,大聲同它說話。”這就是那條狗的第一次出現(xiàn),一段微妙的插敘,愛瑪?shù)倪@句話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對她自己說的,通過對動物的描寫來側(cè)面反映出愛瑪內(nèi)心的混亂與痛苦。狗的第二次出現(xiàn),也是它的最后一次出現(xiàn)。查理和愛瑪搬到了永鎮(zhèn)寺,這一次旅行標志著愛瑪從幻想向現(xiàn)實墮落的轉(zhuǎn)變。在旅途中,愛瑪?shù)墨C犬跑了,這只狗的離開也許就象征著愛瑪?shù)淖晕覍⒁蝗ゲ粡头怠W髡邉e出心裁的安排布局中,愛瑪失去自我走向毀滅,雖在情理之外,但早在意料之中。
對于愛瑪眼睛的描寫也是容易被人忽視的細節(jié)。眼睛作為心靈的窗戶,其實最能反映出一個人內(nèi)心的波動起伏。愛瑪?shù)谝淮纬鰣鰰r,書中描寫:“她美在眼睛:由于睫毛緣故,棕顏色仿佛是黑顏色。眼睛朝你望來,毫無顧忌,有一種天真無邪的膽大神情?!痹诘谝淮瓮登楹?,她的眼睛也發(fā)生了變化:“但是一照鏡子,她驚異起來了。她從來沒有見過她的眼睛這樣大,這樣黑,這樣深。”書中多次提到愛瑪?shù)难劬?,幾乎每一次都有所差異,且不論這是作者有意為之還是無心之舉,表面上看到的似乎只是愛瑪?shù)难劬Γ瑥纳倥畷r期的清澈澄明到變成人婦后的烏黑深沉,實質(zhì)上眼睛失去的只是原有的美麗光澤,而愛瑪失去的卻是自我。
三、從福樓拜的創(chuàng)作理念理解人物沒有自我的初衷
為什么福樓拜一定要把愛瑪塑造成一種沒有自我的形象呢?這其實和福樓拜本身自我概念的模糊以及他寫作方式的特點有關(guān)。在《福樓拜的鸚鵡》一書中,朱利安對福樓拜給出了一個有趣的定義:“克魯瓦塞的隱士、第一個現(xiàn)代小說家、現(xiàn)實主義之父、浪漫主義的屠夫、連接巴爾扎克至喬伊斯的浮橋、普魯斯特的先驅(qū)、在自己洞穴中的熊……”難以想象一個人竟然會有這么多種身份,而福樓拜也經(jīng)常幻想不同的主觀自我?!八_特說福樓拜身上具有完整的非現(xiàn)實成分,自愿使他的自我成為想象物,這映射在故事文本中的人物身上,導致愛瑪自我存在的缺失和對自我本身的客體欲望的迷戀?!?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就不難理解福樓拜筆下的愛瑪為什么沒有自我了。
小說最后寫道:“她的生活仿佛一具被解剖的尸體,連最秘密的角落也露到外面,盡這三個人上上下下飽看?!泵恳粋€讀者又何嘗不是這三個人中的一個呢?我們在閱讀這本書的同時,愛瑪這樣一個女性角色完完全全地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她的生活,她的情感,她的性格,她的一切,我們都一覽無余。這句話讓我想起了書中的一幅插畫:福樓拜在解剖包法利夫人。他就是要將愛瑪完全徹底地剖析給每一個人看,因為當一個人被描寫到極致時,其實就演變成一種虛無的存在。你總能在他身上找到一處和你相似的地方,他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形象,而是代表了蕓蕓眾生的一種存在狀態(tài)。
福樓拜的創(chuàng)作理念就是非人格化的,他明確提出:“我的原則是藝術(shù)家的主體絕對不能是他自己?!痹谶@種絕對客觀中立的敘述風格的影響下,愛瑪這一形象是否擁有自我對福樓拜而言無足輕重,他只是真實地再現(xiàn)了當時社會的一個浪漫主義者的自我毀滅過程。從包法利夫人的故事中我們可以領(lǐng)悟到,愛瑪自我形象的虛無性正是體現(xiàn)了福樓拜對浪漫主義的批判,在他看來,脫離現(xiàn)實的浪漫主義追求終會把人引向毀滅與死亡?!皭郜敚褪俏?!”這句話也許就是福樓拜創(chuàng)作初衷的最好印證。
【參考文獻】
【1】張傳開,章忠民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述評.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7
【2】葉浩生編.西方心理學的歷史與體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法]福樓拜著,李健吾譯.包法利夫人.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4】[英]朱利安.巴恩斯著,湯永寬譯.福樓拜的鸚鵡.南京:譯林出版社,2005
【5】柴鮮.論愛瑪自我之存在.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
【6】 Francis Steegmuller, ed.The Letter of Gustave Flaubert,1830-1857.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