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鴻峰
摘 要:人物形象分析是小說學習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學習小說就要對其中的人物形象進行重點分析。在對人物進行評判時,傳統(tǒng)教學的教學模式與思維模式均習慣用階級的觀點,這樣就給人物形象附上了一個顯眼的標簽,讓人物形象不夠豐富,缺乏生活感,學生在理解文學作品上也較為單一,深度不夠。為此,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評價人物時應多角度,使作品的育人作用真正體現(xiàn)出來。
關鍵詞:小說閱讀;人物形象;祥林嫂
小說的中心是人物,而小說教學的重點往往也是從分析理解人物形象開始的,但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需注意諸多問題,要知道對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有多種方法。我們在教學時,應結(jié)合教學目標,與教材實際相連,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方法,力求做到面面俱到。針對一篇小說的人物形象分析,最好選擇兩種適當?shù)姆椒ǎ@樣才能明確教學目標,突出重點。
一、通過典型環(huán)境關照人物性格
環(huán)境除了囊括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與背景之外,人物的生活環(huán)境、風俗環(huán)境以及人際環(huán)境等也包含其中,而生活環(huán)境對人物性格的發(fā)展來說也是主要的制約因素。在教學中,我先向?qū)W生提問:“文章開頭寫魯鎮(zhèn)的一切‘都沒有什么大改變,而‘改變之大的無過于祥林嫂。魯鎮(zhèn)‘不變的是哪些?魯鎮(zhèn)的‘不變與祥林嫂的‘變有什么關系?”讓學生根據(jù)這一問題進行思考,展開討論。比如,祥林嫂在第二個丈夫賀老六死后重回魯鎮(zhèn),但大家對她的稱呼仍然是“祥林嫂”,由此可見這些人具有很強的貞潔觀念;魯四老爺認為祥林嫂傷風敗俗,不允許她在祭祀時沽手,在祥林嫂死后,還罵她是“謬種”;而四嬸對于祥林嫂捐門檻的舉動持不承認的態(tài)度,可以看出當?shù)貗D女深受封建迷信與封建禮教的毒害。整個魯鎮(zhèn),就仿佛一個牢籠,只是沒有門而已,代表當時病態(tài)的社會,魯鎮(zhèn)的“不變”與祥林嫂的“變”之間就是“吃”和“被吃”。
又比如,《祝福》里那“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年終祝福和魯四老爺陰冷、破舊的書房,對地獄的迷信、對寡婦的鄙視以及當時人與人之間冷漠的關系,構(gòu)成了當時的社會風俗畫,在這一風俗畫里,關于封建禮教的濃重陰影不無充斥其中,而這也是祥林嫂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也正是生活在這樣一個落后、愚昧的環(huán)境中,像祥林嫂這樣性格的人物才會不計其數(shù),才會受到迫害,最終被摧殘致死。
二、通過情節(jié)探索挖掘人物內(nèi)涵
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常在情節(jié)中展現(xiàn)出來,教學中我們首先應引導學生了解故事情節(jié),對情節(jié)發(fā)展的各個階段做到心中有數(shù)。不同的場面組成了情節(jié),隨著場面的轉(zhuǎn)換,情節(jié)也發(fā)生變化,呈現(xiàn)出開頭、發(fā)展、結(jié)局等多個階段。把握好人物在每一階段的思想性格特征,有利于我們對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更好地理解。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采取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展開思考,更加深入地對人物的內(nèi)涵進行挖掘。我首先向?qū)W生提問:“反抗精神在祥林嫂身上有沒有體現(xiàn)?”學生的回答是肯定的。雖然祥林嫂沉默寡言,但是她那有神的眼睛,干活時麻利熟練的動作無不從側(cè)面向我們反映出她剛強不屈的性格特征。就事實情況來說,祥林嫂有追求、肯努力,對于別人對她命運的安排她是拒絕的,她希望憑自己勤勞的雙手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生活。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她向命運發(fā)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戰(zhàn):她大膽外逃幫工;她拼命干活,只為創(chuàng)造獨立自主的生活;她用號啕大哭、大罵的方式反抗婆婆逼她改嫁,甚至還以命相搏。除此之外,她還十分有魄力,將自己勞動所得用以土地廟門檻的修葺,這些都是她想掙脫神權對她的絞殺表現(xiàn)。
接著我們向?qū)W生提出第二個問題:我們應該怎樣看待祥林嫂的反抗?這個時候,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看到祥林嫂倔強、反抗性格的一面,還應對人物內(nèi)涵進行深入挖掘,進而對這一性格背后潛在的奴隸性有充分的認識。在魯四老爺家,“她做工卻毫無懈怠,食物不論,力氣是不惜的”“實在比勤快的男人還勤快”,年底最繁忙的活兒,全由她一人承包,得到的僅僅是每月五百文,這是極不公平的,“然而,她卻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祥林嫂苦苦追求,甚至奮起反抗,但爭取的東西卻是奴隸地位的安穩(wěn)。但可悲的是,雖然獨立做人的愿望一直貫穿在她頑強抗婚的動力之中,但是對封建夫權給予她的“從一而終”的“權利”更為看重,她之所以將所有的勞動所得捐給土地廟,也是為了對沒有盡到“從一而終”義務而帶來的罪孽做出彌補。
三、通過外在描寫揭示人物命運
1.肖像描寫
所謂的肖像描寫就是對人物的身材、容貌、表情以及習慣性特點等面貌特征進行描繪,其主要是利用“形”達到傳“神”的目的,通過對人物性格特征的刻畫,將人物內(nèi)心世界反映出來。
學生在對課文仔細閱讀過后,我們讓學生思考:“文中對祥林嫂的肖像描寫共有幾次?而這些肖像描寫的意義又在哪里?”學生經(jīng)過討論后得出:隨著祥林嫂不斷變化的身世,作者對她在不同境遇有三幅肖像描寫,不僅對祥林嫂半生悲慘的歷史做出了簡單概括,也將封建禮教與封建迷信將人變成鬼的過程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祥林嫂初到魯鎮(zhèn)時“她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臉色青黃,但兩頰還是紅的……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向我們描繪出一個雖然“當家人”已死,但還沒有受到過多生活磨難的年輕寡婦的形象。而當再次回到魯鎮(zhèn),將所有勞動所得捐給門檻后,主人家仍然不讓她觸碰祭品,“贖罪”也終究沒有實現(xiàn)。這次祥林嫂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一夜之間,她變得精神不濟、懦弱膽小,“自是一個木偶人”;祥林嫂在受盡苦難之后,最終在祝福之夜離世,這時出現(xiàn)在“我”面前的祥林嫂,呈現(xiàn)出一個地道的乞丐形象,與一具僵尸相差無幾,“五年前的花白頭發(fā),即今全部變白,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尚能證明她是一個活物?!弊髡哂昧藢Ρ鹊氖址▽⑷宋镄は竦淖兓@示出來,不僅形象、鮮明地表現(xiàn)了祥林嫂的悲慘的命運與性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作者對祥林嫂強烈的同情感,以及對當時社會的憤慨。
2.語言描寫
俗話說,言為心聲。人物內(nèi)心往往通過語言表露出來,所以人物語言是體現(xiàn)人物性格的重要方面。我們在指導學生對人物語言進行分析時,要重點抓住那些個性化的語言。比如,《祝?!分邢榱稚┦グ⒚?,多次向人訴說阿毛被狼吃掉的情景,總是說“我真傻,真的”,雖然這句話只有5個字,但卻有著豐富、深刻的內(nèi)涵,將祥林嫂的性格真實地反映了出來。
3.動作描寫
老舍先生曾說:“人物描寫最難的地方就是讓人物立起來”。怎樣才能讓人物立起來?是我們所有教師都應思考的問題。只有成功的動作描寫才能讓讀者感受到一個生動的人,才能充分展示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在教學中,我們要指導學生針對人物在激烈的矛盾沖突中的行動進行細致分析,因為它是最能將人物性格體現(xiàn)出來的。比如《祝?!分?,祥林嫂捐門檻后,坦然地拿酒杯與筷子被制止時“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將祥林嫂的失望、絕望描繪出來,這也為祥林嫂的死埋下了伏筆。
總之,對學生來說,小說是他們非常喜歡的一種文體,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發(fā)揮引導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讓師生之間充分互動,特別是要指導學生結(jié)合自身所學分析人物形象,進而使教學效率不斷提高。同時,教師應知曉,雖然小說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是分析理解人物形象,但并不是唯一的,其他教學內(nèi)容也不可忽略,比如基礎知識的學習,要協(xié)調(diào)好各個教學內(nèi)容之間的關系,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使學生真正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王侯香.淺談小說《祝?!分邢榱稚┑娜宋镄蜗骩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3(02):135-136.
[2]彭延山.談初中語文小說教學中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J].學術探論,2013(12):55.
[3]黃輝.從孔乙己到祥林嫂-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之小說人物形象分析[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5(61):14.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