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綺
摘要:古詩詞具有簡潔、篇幅短小而意蘊豐富的特點。學生要充分了解詩中意境,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補充和領悟。因此,在教學中運用“引導想象”教學策略,對于優(yōu)化小學古詩教學,提高學生的整體認知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古詩教學 引導想象 教學策略
古詩作為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閱讀內(nèi)容,在教材中比例的增加,充分體現(xiàn)了人們對于古詩的重視以及古詩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古詩學習的目標是這樣表述的:誦讀優(yōu)秀的古詩,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詩人的情感,認識新字,理解詞義,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
我在從事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想象力逐漸消退。但是,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識的源泉?!睙o論是學習語文,還是今后從事科研活動,豐富的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睂τ诤⒆觼碚f,用古詩來打開他們想象的世界,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他們天性的需要。
課堂上用什么策略讓孩子們充分地感受理解古詩呢?孩子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是建立在對事物感知的基礎上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思維發(fā)展的特點是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這種抽象思維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根據(jù)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通過聯(lián)想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是符合他們認知心理發(fā)展特點的。古詩詞具有簡潔、篇幅短小而意蘊豐富的特點,很多古詩就是一幅幅精美的畫卷,學生要充分了解詩中意境,詩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補充和領悟。因此,在教學中運用“引導想象”教學策略對于優(yōu)化小學古詩教學,提高學生的整體認知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谏鲜鏊伎?,我提出“小學古詩‘引導想象課堂教學策略”。
一、課堂上運用“引導想象”策略的具體方法
1.演一演。古詩的語言比較抽象,小學生理解起來往往感到困難,但通過表演,可以把抽象的語言還原成具體的場面,減緩理解坡度,開啟想象大門,領會詩的意境。有的古詩簡潔地描寫了人物之間的交往,教這類古詩時,可啟發(fā)學生想象其中的情節(jié)并扮演角色,演出課本劇。
如上《回鄉(xiāng)偶書》時,讓學生扮演詩人和孩童,讓學生想象兩人遇見時的對話、動作、神態(tài),然后進行表演,學生興趣高漲,演起來惟妙惟肖。
“賀知章”彎腰駝背地上了場,慢悠悠地在路上走著。這時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孩出現(xiàn)了,看到賀知章一副驚訝的表情。
小孩兒(好奇地問):“您是誰呀?從哪里來的?”
賀知章:“我就是這個地方的人?!?/p>
小孩:“那我怎么不認識您呀!”
“我走的時候,你還沒有出生呢!”賀知章摸摸“胡子”說。
“那我應該叫您老爺爺了,請您到我家做客吧!”小孩子熱情地拉住賀知章的手。
“謝謝你,小朋友,你真是一個好孩子?!辟R知章很高興的樣子。
這樣的表演,不但記憶積累了古詩文,而且還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演能力,提高了文學審美能力,促進了對古詩文的理解。
2.媒體輔助。有些詩,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演示,能幫助學生感受詩中的畫面美,加深對詩的理解。如教學《詠柳》時,先出示柳樹的圖片,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看到的柳樹,然后再學習古詩,學生能夠以自己描述的情景為依據(jù)展開想象,進而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學習之后,再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描繪一幅柳樹的畫面,很容易使學生感受到古詩的畫面美。
3.聯(lián)系生活。如王安石的《元日》描繪的是人們喜迎除夕,忙碌愉快的情景。教學時可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自己過年時的心情,使他們腦子里呈現(xiàn)出喜悅的畫面,再介紹一些舊俗,學生會展開想象從而感受到詩中的畫面美。
4.感官刺激。如駱賓王的《鵝》其中“紅”“綠”“白”“清”等詞,能引起視覺上的美感,“歌”有聽覺感受,“浮”“撥”等動詞有觸覺感受,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用眼、耳、鼻、皮膚等多種感官去感受,感受詩中有聲有色、有靜有動的畫面美。
5.畫一畫??刹捎谩耙髟娮鳟嫞援嬛v詩”的教學模式去打開學生的心扉。這是因為古代詩歌大多數(shù)都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情并茂的。因此,可讓學生去創(chuàng)造詩中的形象,根據(jù)詩中所寫的景物,把它畫在紙上,再讓學生從畫中去體會詩人的感情。通過為詩配畫,讓學生透過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去捉摸詩人的感情脈搏,體會詩人的感情波濤,領會詩的深遠意境。
6.對對子?!稇浗稀返慕虒W片段:
師:讓詩人這么想著、戀著、夢著的江南是怎樣的?仔細讀讀詞,找到詞中的句子。
生:這一句是寫江南的美景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保ㄗ杂勺x,指名讀,男女分組讀)
利用巧對對子的游戲,既顯現(xiàn)了兩幅畫面:太陽出來,朝霞映照得浪花比火紅;春、天到來,江水綠得像藍天寶石一樣,又感知了古詩詞對偶和對比的方法。
7.音樂渲染。古詩文中很多富有韻律、節(jié)奏,誦讀起來朗朗上口的詩文,很受孩子們的喜愛。配樂朗誦詩是一種創(chuàng)設意境,以想象為主的教學方法,目的在于啟發(fā)學生思維,發(fā)揮學生想象。反反復復誦讀這些經(jīng)典古詩文,可以加深學生對詩意、詩境的理解,有利于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詩文意境與繪畫形象互補、融合的想象意境。
8.寫一寫。比如,在《長相思》中,“故園無此聲”可以讓學生想象詞人故園是怎樣的?動筆寫一寫,再與征途的“苦”“寒”比較,得出思鄉(xiāng)情感之濃。這樣的操作,即使原作只是一段概念化的短文,也能通過具象化的手段而化之為一段形象生動的好文章。這中間,學生的思維必將活躍起來,表達興趣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總之,古詩作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燦爛文化,僅以想象入手是遠遠不夠的,但它卻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我會以這良好的開端為良機,進一步去探索,讓古詩在孩子心里生根發(fā)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