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己揚 劉寶文
摘要:再障的中醫(yī)病機特點以腎虛為本、毒邪傷絡為標、瘀血是其重要病理產(chǎn)物,因此,治療上應以補腎生血、祛除毒邪、活血化瘀為要。
關鍵詞:再障;病機特點;腎虛;毒邪;瘀血
中圖分類號:R556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6)04-0074-02
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礙,導致外周血中全血細胞減少,臨床表現(xiàn)以貧血、 出血、 感染為主要特征的一組綜合征。第46屆美國血液學年會關于再障研究如下[1]:(1)再障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綜合征的一種;(2)其病理機制主要是T細胞功能亢進引起的造血組織的免疫損傷,屬于自身免疫性疾??;(3)免疫抑制治療和造血干細胞移植仍是其主要治療手段。該病歸屬于難治性疾病。中醫(yī)雖然無再障這一病名,但是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屬于虛勞、血亡、髓枯、血枯等范疇。中醫(yī)藥治療再障特別是慢性再障有確切的療效,遂將再障中醫(yī)病機與治療綜述如下。
1病機特點
1.1腎虛為本再障的基本病機以腎虛為本。腎為人之根本,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稄埵厢t(yī)通》認為“血之源頭在乎腎”。因為腎主骨、生髓、藏精,而骨髓是造血的場所,故腎之功能強健與否,直接影響到骨髓的生精造血功能。《諸病源候論》云“腎藏精,精者,血之所成”。如果腎臟虛損,腎精不足,必致氣血無以化生,精虧血弱,使血虛難復,遂成再障;如果腎臟無損、腎精尚足,即使有血虛,血液仍可再生。房大中等[2]認為腎元陽虛衰,無力溫煦脾胃,則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無法轉(zhuǎn)變?yōu)槟I精,血液不能被腎精所化,進而出現(xiàn)血少。因為腎為先天之本,蘊含元陰元陽,而脾胃功能的正常運轉(zhuǎn)需要腎陽的溫煦,如果腎臟受損,命門火衰,火不暖土,必致脾胃功能失調(diào),精微化生不足,導致血生無源。
1.2毒邪為再障重要的致病因素現(xiàn)在許多醫(yī)家根據(jù)再障的臨床表現(xiàn)及診療體會,認識到毒邪對再障的致病作用。劉大同[3]提出“熱毒致勞”:一為外感溫熱邪毒,二為內(nèi)生熱火化毒,其病機為熱毒內(nèi)陷,灼傷血絡,耗血動血,毀精傷髓,致血枯髓竭、生化乏源。寇孟珂等[4]認為再障患者多感受毒邪,毒邪侵入血絡,與精血搏結(jié),煉精為痰,精不化血,血無以再生。杜忠吉等[5]提出再障病機為毒邪入陷傷髓,精髓干枯,氣血津精虧損,血脈空虛,中醫(yī)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機體易遭受毒邪的循環(huán)往復的侵襲。由此可知,毒邪為再障重要的致病因素。機體遭受毒邪,毒入骨髓,耗傷腎中精氣,致腎功能受損不能主骨生髓,故而發(fā)生再障。再則,毒性炎熱、穢濁,易耗傷機體正氣,致使機體抗病能力下降,免疫功能失調(diào),衛(wèi)表不固,毒邪乘虛襲入,進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變證百出,纏綿難愈[4~5]。
1.3瘀血是本病重要的病理產(chǎn)物因為再障系慢性疾病,尤其是慢性再障的病程長可延至數(shù)年、數(shù)十年,經(jīng)久難愈。中醫(yī)云“久虛必瘀”、“久病人絡”,故再障患者多有血瘀表現(xiàn)。鄧友安等[6]觀察了不同發(fā)病機制的再障患者發(fā)現(xiàn)其均存在甲皺微循環(huán)異常。目前關于血瘀在再障形成的機制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因虛致瘀。如楊文華等[7]認為瘀血形成是由于腎陰不足,脈道空虛甚至枯竭,血流緩慢而致瘀;或腎陽虛衰,無力溫煦機體,寒從中生,寒凝血脈,血流澀滯而致瘀;或陰虛火旺,迫血妄行,血溢脈外而致瘀。二是因邪致瘀。各種致病因素主要為溫熱毒邪侵襲人體,熱毒煎熬精血,使血液濃縮,運行澀滯,血脈瘀阻;或熱毒迫血妄行,灼傷血絡,離經(jīng)之血溢于脈外,進而形成血瘀。瘀血作為再障的病理產(chǎn)物,可以出現(xiàn)在任何一個發(fā)病階段,并可成為致病因素進而加重出血,所以病情幾經(jīng)反復,沉痼難解,這也是再障經(jīng)久難愈的原因所在。
2中醫(yī)藥治療
2.1補腎為本補腎益精填髓是中醫(yī)治療慢性再障的主要方法,應貫穿再障治療的始終。李芮等[8]認為補腎益髓是治療再障的關鍵,多數(shù)現(xiàn)代醫(yī)家將慢性再障分為腎陽虛、腎陰虛及腎陰陽兩虛3型論治。徐瑞榮等[9],用補腎益髓法治療本病90例,并設對照組(西藥)30例予以觀察,其中治療組腎陽虛型按補腎益髓I號方(鹿角膠、黨參、當歸、白術(shù)、茯苓、黃芪、菟絲子、淫羊藿、骨碎補、巴戟天、補骨脂)服用;腎陰虛型按II號方(黃芪、當歸、旱蓮草、女貞子、枸杞子、生地黃、黃精、 阿膠、龜板膠、地骨皮、何首烏、山茱萸)服用;腎陰陽兩虛型按Ⅲ號方(黨參、黃芪、巴戟天、當歸、 何首烏、白術(shù)、淫羊藿、女貞子、旱蓮草、阿膠、龜板膠、熟地黃、生地黃)服用,并臨證加減。對照組則用西藥康力龍2~4 mg口服治療。2組共治療6個月,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為7778%,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667%,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總體療效率有顯著性差異(P<001)??梢?,補腎益髓法對于血液的生成有很好的療效。現(xiàn)代實驗研究證明,補腎中藥不僅可以刺激骨髓造血,還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及應激能力[10]。[HJ2mm]
2.2解毒為標劉大同[11]提出治療再障“解毒”應為第一要務,雖補虛重要,但一味補虛,有些患者則會出現(xiàn)發(fā)熱,甚至出血加重,是因熱毒內(nèi)陷,非托不解。再障治療當先澄源,清除毒邪對血液的損傷和髓道的煎熬,并配以填精補髓。臨床上根據(jù)患者邪正盛衰,治以清熱解毒、化瘀解毒、益氣解毒、滋陰解毒、溫陽解毒等。許多清熱解毒的中藥具有明顯的抑菌及解毒的作用,其功效甚至超過許多抗生素,而且更重要的是某些清熱解毒藥的主要作用并非其減毒部分,而是這些中藥不僅具有改善免疫功能、解除受損的免疫機制對骨髓造血的抑制作用,而且具有調(diào)節(jié)骨髓微環(huán)境,改善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從而使患者的貧血、出血等癥狀得到改善,外周血象回升。臨床常用解毒藥有:制馬錢子能消瘀、止血、鎮(zhèn)痛,又可解毒。漏蘆中大量硝酸士的寧,能深入骨髓來解毒,活血消瘀通絡能力也很強?,F(xiàn)代研究證明半邊蓮、魚腥草、半枝蓮對腫瘤有抑制作用,紫草有解毒涼血作用。此外黃連、黃芩、龍膽草、梔子等均有清熱解毒,涼血殺菌的作用。孫紅丹等[12]將28例慢性再障患者分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以清熱解毒涼血的中藥為主進行治療,方由羚羊角粉、水牛角粉、生地、熟地、麥冬、玄參、黃柏、雞血藤、甘草等組成,并根據(jù)臨床辨證加減。對照組采用西藥康力龍、左旋咪唑、一葉秋堿等常規(guī)治療。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2%;對照總有效率為71%。外周血象及骨髓象變化:2組治療前后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均有顯著差異(P<001);治療后骨髓象明顯增多(P<00 5)。該實驗研究認為中藥以清熱涼血為主治療慢性再障療效較好,且病情穩(wěn)定,不易復發(fā)。
2.3活血化瘀以生新孫漢英[13]研究發(fā)現(xiàn),將制模成再障的小鼠用復方活血湯后,其骨髓氧分壓測定顯著高于對照組,復方活血湯能夠增強免疫再障小鼠骨髓造血細胞粘附分子CD49d和細胞周期蛋白等D2的表達,從而促進骨髓造血細胞的增生。現(xiàn)代實驗研究表明[14],活血化瘀藥具有改善骨髓微環(huán)境,加速其新陳代謝,改善血液流變學異常,調(diào)整體內(nèi)正氣,提高機體的細胞免疫功能等作用,從而促進造血干細胞的生長,使造血組織容量增加。李禎祥[15]以炙黃芪、桃仁、紅花、 雞血藤、黨參、白術(shù)、當歸、白芍、巴戟天、肉蓯蓉等藥物為主,配合康力龍口服,同時髓內(nèi)滴注復方丹參注射液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1.8例慢性再障。其中有出血傾向加旱蓮草、 三七粉,陰虛明顯加生地黃、地骨皮、麥冬,陽虛明顯加肉桂、附子,結(jié)果有4例基本痊愈,3例緩解,4例有所好轉(zhuǎn),總有效率為83%。李建龍[16]采用活血化瘀法以桃紅四物湯加三七為基本方治療1.2例慢性再障患者。藥用桃仁1.2g,紅花1.2g,當歸10g,川芎l0g,生地黃10g,三七(研沖)6g,其中出血甚者加三七、茜草、水牛角粉,發(fā)熱者加玄參、生地、黃連,便結(jié)者加生大黃。患者經(jīng)3~9個月治療均獲臨床治愈。但活血之法宜慎用,周永明[17]提出妄用活血之品,易伐正氣,或可致出血加重;治當以活血兼以養(yǎng)血止血,瘀去,則新血方生。由于再障患者全血細胞減少、血小板低下,常有出血傾向,故在使用活血藥時當選用三七、丹參、當歸、雞血藤之類,活血而不傷血,止血而不留瘀。如因虛而致瘀,活血藥更宜與補血藥及健脾補腎藥合用,起到相輔相成、標本同治的作用,使瘀去而新血生長。
3結(jié)語
近年來中醫(yī)對于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尤其是慢性再障取得了良好的療效。但是仍然需要不斷努力,克服不足,實現(xiàn)進一步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邵宗鴻從“綜合征”到“自身免疫性疾病”[J]中華醫(yī)學信息導報,2005,20(9):6
[2]房大中,李永濱,林宏芹淺議再障的病機關鍵為腎虛[J]中醫(yī)藥學報,1.999,(1):8
[3]劉大同解毒托補湯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74例療效觀察[J]新中醫(yī),1.994,26(5):1
[4]寇孟珂,雷建春,李朝敏,等再生障礙性貧血“毒入骨髓”病機初探[J]四川中醫(yī),1.996,1.4(10):8
[5]杜忠吉,劉艷,易宏英再生障礙性貧血病機初探[J]山西中醫(yī),2005,21(3):60-61
[6]鄧友安,顏微仁,高丹,等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血瘀證的研究[J]中西醫(yī)結(jié)合實用臨床急救,1.997,4(2):62
[7]楊文華,萬增志補髓活血法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機理探討[J]天津中醫(yī),1.993(4):2-3
[8]李芮,徐純蘭,宮曉琴再生障礙性貧血辨證與辨病治療的機制[J]山東中醫(yī)雜志,2003,22(1):7
[9]徐瑞榮,王琰,安玉姬,等補腎益髓法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臨床研究[J]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6,30(4):293-294
[10]周靄祥,莊杰盾,鄧成珊,等大菟絲子飲為主補益中藥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J]中華血液學雜志,1.986,7(8):492-49 4
[11]徐亞文,王立書劉大同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經(jīng)驗[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7,9(1.64):71
[12]孫紅丹,趙傳堂,劉好良中藥清熱涼血為主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28例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05,45(1.9):86
[13]孫漢英復方活血湯對再生障礙性貧血小鼠骨髓造血細胞粘附分子及細胞周期蛋白表達作田[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99,1.9(2):100
[14]汪玉冠,史以謙活血化瘀在再生障礙性貧血中的應用研究[J]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1.999,23(6):57- 58
[15]李禎樣口服足衛(wèi)和榮湯和康力龍并骨髓內(nèi)滴注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臺實用臨床急救,1.999,6(6):260
[16]李建龍活血化瘀法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1.2例體會[J]實用中醫(yī)藥,1.995,10(4):3
[17]周永明,胡明輝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中醫(yī)病機特點和治療對策[J]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報,2003,1(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