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祥
(江蘇省濱??h濱淮鎮(zhèn)西灘小學,江蘇 海濱 224500)
淺談小學數(shù)學學困生原因及轉化措施
陳其祥
(江蘇省濱海縣濱淮鎮(zhèn)西灘小學,江蘇 海濱 224500)
小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出現(xiàn)困難,有學生自身心理、家庭、社會等方面的因素。學困生的轉化方法有:改變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習動力;尋找閃光點,以樂促學;改進教法,加強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降低要求,肯定成績,促進轉化。
學困生;成因;轉化策略
以班級制教學為前提,就學生客觀成績分化差異而言,較多學生的學習成績處于中間狀態(tài),少數(shù)學生兩極分化——優(yōu)異的,學困的。學困生盡管為數(shù)不多,卻直接影響到班級學生成績的平衡,給教師的教學各方面帶來阻礙。因此,教師首當其沖的教學任務之一就是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做好這一項工作,要求每個教師明確一個指導思想,即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教師和學生,教和學是一對矛盾。教學過程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這一統(tǒng)一的過程中,學生的學是主體,教師起組織引導作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有學生的學才有教師的組織引導,故學生是主體。(二)教學活動是認識活動,學生的學是內因,是根據,教師的教是外因,是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同樣,在引導學困生的轉化過程中,學困生的學是內因,教師采取一系列轉化措施是外因。明確這一辯論關系,才能使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實現(xiàn)學困生的轉化。
“學困生”主要是是指智力正常,但學習效果低下,學習成績暫時落后,學習感到有困難,達不到國家課程標準要求的學生。雖然他們人數(shù)不多,但如果對他們不能進行有效的轉化和教育,他們就會越來越差,影響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學困生”的形成主要有學生自身心理、家庭和社會等方面的因素。
(一)自身心理因素是基礎:一般學困生自制力比較差,缺乏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他們缺乏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缺乏克服困難的意志,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缺乏學習的信心。而學習本身又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一部分學生逐步成為學困生。
(二)家庭因素是重要的外部因素:部分孩子受家庭影響成為學困生。(1)在現(xiàn)階段,大多數(shù)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都是盡量滿足,使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的性格,沒有吃苦耐勞的品質。這些性格缺陷在學習中很容易造成學習上的懶散,從而成為學困生;(2)現(xiàn)在單親家庭越來越多,單親家庭中的孩子缺乏安全感,這些孩子大部分膽小而且怕做錯事受罰,不善于與人交往,沉默寡言,容易發(fā)生情緒與行為問題,從而使孩子成為學困生;(3)一些家庭中父母教育方法不正確,孩子犯錯就是簡單粗暴地打罵,沒有給孩子進行正確的交流、疏導,教育方法的錯誤使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良好愿望,喪失學習信心,最終成為學困生。
(三)外界的負面影響是催化劑:小學生本身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現(xiàn)在社會、媒體的負面影響,使他們變得不再那么童真,出現(xiàn)偷竊、說謊、打架、早戀等一系列問題。網絡游戲更是對學生有相當大的吸引力,使他們甚至逃課也毫不在乎,為了追求暫時的刺激而不惜丟掉自己的學業(yè)。
學困生由于學習成績差,來自多方面施加的壓力很大,包括學習環(huán)境中同學的歧視,老師采取的冷淡、放任、簡單、粗暴態(tài)度的刺激。社會環(huán)境中,家長遷怒、責備等不良因素的影響,極大地損傷了學生的自尊,使學生看不到希望,感受不到溫暖和幫助。因而形成嚴重的抵觸情緒和自卑心理。這些不良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要使學困生不但失去了應有的自尊自信,而且無形中產生了消極被動、自暴自棄的行為表現(xiàn)??梢?,不良外因刺激促進內因畸變的惡性循環(huán),因此,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改變學困生的環(huán)境是學困生轉化的前提。在學困生轉化中,教師一定要滿腔熱情地了解學生、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并經常督促幫助他們,通過學習互助的方式使他們感受到別的同學不是歧視而是在幫助他們,使他們在集體中得到溫暖。同時,教師要注意發(fā)現(xiàn)學困生在某一方面的專長或突出表現(xiàn),盡量發(fā)揮他們的特長,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當他們在某些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績時,應及時地肯定和鼓勵他們,并幫助他們轉化成克服不足方面的動力。教育家魏書生曾說:“在犯錯誤的學生面前,困難的不是批評,不是指責,更不是數(shù)落他一系列的錯誤,而是找出他的錯誤的對立面——長處。只有找到長處,才算找到了錯誤的克星,才算幫助他找到了戰(zhàn)勝錯誤的信心”。協(xié)調教師、學生、家長之間的關系,教師和家長要充分吸取經驗教訓,科學地選擇有效的開導方法,讓學生放下思想包袱,在學校里抬起頭來走路。
講課時要注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盡量降低學習難度,分散難點,給予模仿性練習的機會,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情況及時得到反饋。講授速度要適合學困生的接受情況,講課語言應盡量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特別應加強直觀教學,凡能利用直觀教具的應盡量利用。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善于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具體事物去說明知識點,用學到的知識去解答學生感興趣的實際問題,從感興趣的事物中提出他們沒有想到或解答不了的問題,有效地激發(fā)求知欲望。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主動自覺積極地進行學習。因此,培養(yǎng)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要千方百計地提高學困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學困生除了幫助他們查缺補漏外,還應適當放低要求或評分標準,肯定微小的進步,做到欲快先慢,慢中求快,循序漸進,逐步提高,使他們容易看到成績,同時給他們更多的幫助,排除他們學習上的障礙,這樣有利于鼓勵他們進步,鞏固他們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隨時注意學生作業(yè)測驗的反饋,逐步提高要求,改進教學方式,加快學困生轉化的速度。
總之,學困生的轉化,任重而道遠,是一項及其艱巨的工程,但是只要我們教師更新教育觀念,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待學困生,一步一個腳印地將學困生轉化工作做到實處,讓我們以慈母之愛動其心;用嚴父之愛導其行;拿人師之愛“點石成金”吧!
[1]劉洪.小學數(shù)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亞太教育,2015,(7).
[2]李愛東.淺談小學數(shù)學學困生轉化的策略[J].東方青年(教師),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