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菲
摘 要:拼布藝術是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表達形式,在包袋設計中應用較為普遍。本文剖析其形式美感和藝術特性,發(fā)現(xiàn)和熟悉這一形式美的語言,為今后的包袋設計和設計教學作梳理歸納,以期獲得更多的研究和應用。
關鍵詞:包袋設計;拼布藝術;形式美
包袋一詞,按照構造形式可以大致拆分為“包”和“袋”兩種式樣,用一塊布或皮包覆住物體并用繩捆扎或將對角打結在一起即成“包”,也可稱為“包袱皮”,當今在日本地區(qū)保留和發(fā)展得極為豐富;將布塊或皮革對折兩側縫合,開口處用緊固材料收緊的“袋”,使用功能便捷,材料、工藝等也更為精美。包袋設計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改善,受到審美觀念多元化的影響,融合了豐富的藝術風格,其裝飾“職能”有超過實用需求的趨勢。拼布藝術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就被視作一種新型的藝術創(chuàng)作與表達形式的載體,對拼布藝術在包袋設計中的應用進行梳理,探討其在包袋設計中的藝術設計形式美感,不僅有利于提高包袋設計的活力,還可以促進拼布藝術的推廣與創(chuàng)新。
1 拼布藝術
“拼布”這個詞匯,是近年來對英文單詞“Quilting”“Patchwork”的通俗翻譯?!癙atchwork”是指拼綴的、拼縫的意思,是一種工藝手法,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古埃及和中國早期的北方地區(qū)。拼布藝術就是運用拼布這種工藝手法,通過改變材料的肌理形態(tài)或圖案的組成方式,形成獨特設計觀感的過程,它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和古典的唯美主義情調。拼布藝術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形態(tài)的思想情感和審美認知的人類手中形成了多種多樣的藝術特色,其主要構成形式在于“拼”,用碎塊化的材料,創(chuàng)造出一種在秩序、肌理、色彩、針法等方面都混合交織的特殊視覺、觸覺效果。按照風格差異,拼布藝術可以大致分為美系、日系和韓系三種。
美系拼布歷史悠久,在漫長的發(fā)展歷史中衍生出了多個細小分支,整體來講其特征是色彩鮮明,個性強烈。美系拼布有濃厚的情感意味,大部分作品都是有紀念意義的。現(xiàn)代很多美國社區(qū)都有拼布協(xié)會,人們日常會聚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在拼布過程中進行感情交流。日系拼布藝術強調工藝美感,熱衷于以數(shù)量龐大的細碎塊狀面料拼接,大多使用本土紡織物,色彩淡雅柔美。拼布在日本的發(fā)展歷史并不算長,但卻迅速發(fā)展并形成了自身的風格,這與其民族的基礎美學教育是分不開的。韓系拼布藝術具有明顯的民族特征,這與該民族的傳統(tǒng)服裝造型元素中就有拼布形式有關。代表性的韓系拼布作品將傳統(tǒng)配色與圖案運用其中,運用輕薄的絲綢材料制作,尤其注重縫份的處理,成品正反兩面都整齊美觀,色彩鮮亮輕快,風格突出。在中國,拼布藝術是舶來文化與傳統(tǒng)女紅技藝的混合產物,更傾向于按照制作的工藝技術各自發(fā)展,目前還并未有明顯的統(tǒng)一特征。
2 包袋設計中拼布藝術的形式美感
包袋是屬于服飾品范疇的一種具有時效性和流行性的產品,是功能與裝飾的結合產生的結果,與服裝設計相關聯(lián),又保持獨立的藝術風格。包袋設計受到當下新藝術、新材料和新工藝影響頗多。拼布藝術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在包袋設計中的應用屢見不鮮,同時拼布藝術作為一種普遍的裝飾手法,其形式美感從材料、色彩、圖案和工藝等構成要素來體現(xiàn)。下面,筆者就從這幾方面來逐一探討和分析。
2.1 材料的豐富美
現(xiàn)代包袋設計所使用的材料以皮革、紡織面料、非織造面料為主,拼布藝術的裝飾手法讓材料使用幾乎不受限制,運用碎塊化連接的手段,能將大量不同質地的材料加入到包袋設計中,拓展了設計思路,充分考慮人們的喜好,發(fā)揮不同材料的特性,通過加工提煉,運用材料的排列、組織、結構變化,創(chuàng)造出更為豐富的視覺肌理和觸覺肌理。拼布藝術增加了包袋設計的形式,以它特有的豐富質感來營造設計的美感,如金屬、亞克力的精致光潔之美,羽毛、樹皮的自然之美,皮革與絲綢的對比之美等。
2.2 色彩的秩序美
色彩是一種特殊的設計語言,色彩與形態(tài)、功能、美感的關系從兩個方面的不同層次來表現(xiàn):一方面,色彩輔助形態(tài)、功能和美感在服裝中的表現(xiàn);另一方面,色彩又主導形態(tài)、功能和美感在服裝中的表現(xiàn)。拼布藝術在色彩表現(xiàn)上也有自己的特點,拼布的色調取決于各種不同顏色面料的搭配和不同材質面料的搭配。拼布藝術中的色彩不同于真實的客觀世界,它是情感化的,對人的心理產生不同情感的感官傳遞。拼布藝術中的色彩設計通常用的方法有同類色拼接、鄰近色拼接和對比色拼接。同類色拼接可以配合不同質感或不同圖案的面料,使色彩柔和舒適;鄰近色拼接在色彩和諧的基礎上更富于變化,增加了比同類色更為多元化的視覺感受;而對比色拼接更多的是呈現(xiàn)出色彩的活力與設計師掌控色彩的能力,既有強烈的視覺刺激又不失整體協(xié)調性。正如19世紀德國心理學家費希納說所說,“美是復雜中的秩序”,色彩與色彩的組合排列,從視覺上和心理上構造重復、漸變和節(jié)奏的秩序美感。
2.3 圖案的多元美
圖案是拼布藝術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它融合了人類生活的每一個元素,也是人類力量、意志和審美的表達方式。不同地域都有其獨特的代表性作品,迄今為止,在拼布悠久歷史中所沉積下來的,被廣為流傳的經(jīng)典圖案類型就有數(shù)千種。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以6個六邊形為組合構成的“祖母花園”拼布,表現(xiàn)古老歐洲民族圖騰元素的“凱爾特”拼布,以花卉或者動物為原型、色彩濃烈的“夏威夷”拼布,還有模仿教堂花窗圖案的“彩繪玻璃”拼布,有太陽島拼布之稱工藝獨特的“摩拉”拼布,回歸質樸的“阿米什”拼布,為了饋贈、祝賀、紀念等而特別制作的“巴爾的摩”等。除了這些經(jīng)典圖案外,現(xiàn)代藝術流派也對拼布圖案有顯著的影響,抽象主義、波普主義等讓拼布圖案從主題到內涵都更加豐富多元。
2.4 工藝的精巧美
拼布藝術的呈現(xiàn)依賴于工藝制作,國際上按照有填充物和無填充物進行劃分,在中國更多是按照工藝稱謂區(qū)分,如用平縫拼接的衲、拼、補,通過增減面料營造立體視覺效果的綴、貼、鑲、堆,基于固定填充物而發(fā)展出如畫筆般自由走線的絎,還有將刺繡針法嫁接進來的倒針繡、鎖鏈繡、打籽繡等。無論是手工制作還是機械運作,選擇最適合的工藝技法,都是對拼布藝術視覺美感的極致追求。
3 結語
拼布藝術的美是人類在長久的發(fā)展過程中總結出的形式美,是實踐生活美學的最佳表現(xiàn)方式之一。包袋設計中對拼布藝術的應用是具有普遍性的,因此,只有真正了解和掌握拼布藝術美的形式,才能更好地從其內涵精神、工藝技巧中汲取設計養(yǎng)分,正確認識和掌握形式美的特點和規(guī)律,熟悉形式美的語言,讓包袋設計更加具有活力,同時也能助推拼布藝術在中國的土壤上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李晨晨,吳晶.論拼布藝術及在設計中的啟示[J].現(xiàn)代裝飾(理論),2012(10).
[2]李弘.拼布藝術形式在裝飾藝術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5(11).
[3]王妮.包袋設計元素探討[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8(05).
[4]李欣.形式美的發(fā)展與美的構成[J].數(shù)位時尚:新視覺藝術,2009(06).
[5]杜杰.淺談拼布藝術發(fā)展軌跡、現(xiàn)狀[J].文藝生活,2010(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