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淋
電影《沉睡魔咒》中的女性意識
□尹淋
電影《沉睡魔咒》取材于格林童話《睡美人》,其用了大量篇幅來刻畫女性形象,使人觀影后印象深刻,本文將通過對女性角色的強化,男性角色的弱化,以及女性同盟的達(dá)成和救贖來簡要分析這部影片中體現(xiàn)出來的女性意識。
在傳統(tǒng)的男性文學(xué)作品中,女性的形象具有非常典型的特點,主要可以歸納為兩類:天使與妖婦。
“天使”是父權(quán)制社會中男性作家塑造出的用來滿足男性審美的理想女性形象,她們具備所有美好品質(zhì),善良,美麗,純潔,無私,并對現(xiàn)實中的女性起著文化規(guī)范的作用,長期受到父權(quán)制社會文化影響的女性自覺不自覺的參照文本中的“天使形象”調(diào)整自身的行為,她們忘記自己的身份,拋棄自己的主體性,丟掉自己的話語權(quán),去打扮,去迎合男人的喜好,成為被看的人,成為客體,成為取悅別人的人。而那些不肯順從男性,不肯放棄自我的女性,一律被丑化為妖婦。不論是西方還是東方的文化,“妖婦”形象都是遭人攻擊和唾棄的對象,而在這種文化氛圍中成長起來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女性,被警告,被教育要摒棄并遠(yuǎn)離這樣的“妖婦”,因為她們是不貞不潔,魔鬼的化身。
而在電影《沉睡魔咒》中,女性不再是男權(quán)社會意識形態(tài)下非善即惡的產(chǎn)物,與格林童話《睡美人》中那個因為沒有受到國王夫婦的邀請就對剛出生的公主施加殘酷的咒語的邪惡女巫不一樣,瑪琳菲森是一個非典型的反面角色,她是一個法力強大的精靈,是魔法森林的守衛(wèi)者,為了保護魔法森林不被老國王亨利侵犯而帶領(lǐng)魔界生物作戰(zhàn),她的形象結(jié)合天使與魔鬼于一身,翅膀是天使的象征,而頭上的角則是魔鬼的標(biāo)志。瑪琳菲森一開始處于一種無知的善的狀態(tài),因為不了解人性之惡,她善待闖入森林的“人類小偷”史提芬,原諒他的偷竊行為,同情他的身世,并和他成為朋友,甚至戀人;接著隨著史提芬的離去,到再次回來騙取瑪琳菲森的信任并割掉她的翅膀,天使的象征被去除,瑪琳菲森醒來痛苦萬分,認(rèn)識到他人和自己的陰暗面的她此刻充滿了仇恨,她身上的魔性被喚醒,同時翅膀的割掉也象征著女性的覺醒,因為覺醒往往也伴隨著傷害,正是這些傷害促使女性不斷成長強大。
《沉睡魔咒》讓女性成為了力量和秩序的代表。精靈王國女王瑪琳菲森用強大的力量和善良的內(nèi)心,最終促使兩個國家走向和平,而公主奧羅拉選擇幫助女巫戰(zhàn)勝父親,也顛覆了傳統(tǒng)童話中柔弱的睡美人形象,化身成勇敢的能辨善惡的行動派。
在傳統(tǒng)的童話中,男性總是扮演著正面的,強大的角色,而電影《沉睡魔咒》卻一反傳統(tǒng),解構(gòu)了男性“高大全”的形象,呈現(xiàn)出一個個被貶抑的男性形象,被貶抑的男性形象出現(xiàn)在成長女性的生命道路上,上演著男權(quán)社會的各種罪惡:誘惑者,始亂終棄者,道德敗壞者,他們給女性的身心和精神帶來深刻的傷害。電影中瑪琳菲森少年時代的戀人史提芬,貪婪,陰險,一開始進(jìn)入森林就是以“人類的小偷”的身份去盜竊寶石,而再次進(jìn)入森林,則是為了王位,他利欲熏心,為了權(quán)利不擇手段,不惜背叛青梅竹馬的戀人,在騙取了她的信任之后割下她的翅膀以換取國王的寶座,贏取公主,過上他向往的權(quán)利生活,他對女兒也毫無溫情,把女兒交給三個不靠譜的仙女撫養(yǎng),十幾年不聞不問,只是一心想著復(fù)仇,并在陷入恐懼中時虐待下屬,逼迫國民過度工作。至于原著中那個吻醒公主的王子,在電影里徹底淪為路人甲,真愛之吻從兩性之間轉(zhuǎn)移到同性之間,且需要建立在長期相處的基礎(chǔ)之上,男女之愛在這里顯得如此單薄,王子的出現(xiàn)不過是用來烘托瑪琳菲森對奧若拉的情感。
當(dāng)然,這些黑化或弱化的男性形象并不是女性意識覺醒后對于男權(quán)意識的清醒認(rèn)識和有力的鞭撻,更不是女性對男性的“妖魔化”想象。這種男性人物的設(shè)置使得女性人物的生命成長歧路叢生,但正是這樣的“歧路”才真正預(yù)示著成長女性觀察與反思自我的可能與深度。
在我們所熟知的童話故事中,總有王子來解救公主,不論是《睡美人》,《白雪公主》還是《灰姑娘》,正是這些童話塑造了英雄救美的文化傳統(tǒng)。
然而電影《沉睡魔咒》卻一改這種文化傳統(tǒng),實現(xiàn)了從等待男性氣質(zhì)的拯救者到女性同盟的自救。奧羅拉喚醒了瑪琳菲森的愛,瑪琳菲森則把奧羅拉從沉睡中喚醒,奧羅拉醒來那一刻也是瑪琳菲斯得到救贖的時刻,這是一種女性的相互救贖。同時,電影采用了雙線索結(jié)構(gòu),讓瑪琳菲森和奧羅拉兩代人的經(jīng)歷形成對照關(guān)系并且時時交錯,不難發(fā)現(xiàn)瑪琳菲森和奧羅拉的成長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瑪琳菲森和奧羅拉,一個從小父母雙亡,一個被告知父母雙亡,一個在精靈森林中長大,一個在人類森林中長大,她們都和林中的生物友好相處,也博得了所有生物的喜愛,她們都具有尊貴的血統(tǒng),她們身邊都有一個亦正亦邪的影子,貪婪的斯提芬試圖偷竊精靈的寶石,雖然沒有成功,卻偷走了瑪琳菲斯的心,16歲那天,她接受了斯提芬的真愛之吻;瑪琳菲森一邊照顧奧羅拉,一邊注視她踏上自己的宿命。她也得到了奧羅拉的心。16歲那天,奧羅拉被宿命召喚著找到地下室里的紡車,用針刺破了自己的手指。而這種對照性使得瑪琳菲森和奧羅拉更像是同一個人和她的影子,我們也可以說這是一種女性的自我救贖。
這一次電影將結(jié)局落在女性同盟的達(dá)成,而非異性戀的婚姻之上,真愛的內(nèi)涵被擴大了,電影的真愛主題沒有變化,相較于淺薄的一見鐘情式男女之愛,電影把更多筆墨放在刻畫瑪琳菲森對奧羅拉的母愛,外貌兇惡的女巫變成了溫柔而充滿保護欲望的母親,正是母愛讓瑪琳菲森從仇恨中清醒過來,轉(zhuǎn)變?yōu)榫邆湔鎼壑悄ЯΦ娜?。通過真愛的名義,女巫被母愛收編,回歸到正常的家庭模式中。同時,因為經(jīng)歷了從無知的善--仇恨的惡--超越仇恨的真善,瑪琳菲斯認(rèn)識到完整的人性,蛻變成為真正的守護神,這正是女性的力量使得女性獲得真正的救贖。
(川北幼兒師范高等??茖W(xu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