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詠梅,楊小兵,劉紅云,凌瑞
醫(yī)學高職生積極心理資本與心理健康的關系調查
彭詠梅,楊小兵,劉紅云,凌瑞
(湖南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湖南株洲412000)
目的探討醫(yī)學院校高職生積極心理資本現狀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同時為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提供策略和證據支持。方法選取909名醫(yī)學院校高職生,采用“積極心理資本量表(PPQ)”和“中國人心理健康量表”進行問卷調查,并進行相關分析。結果高職生積極心理資本狀況基本良好(量表總均分4.81分,各維度得分4.44~5.10分),男生積極心理資本量表得分比女生高,中醫(yī)和臨床專業(yè)學生積極心理資本量表得分比藥學專業(yè)學生高,農村和城市學生積極心理資本量表得分沒有顯著差異;高職生積極心理資本量表總分與心理健康量表總分有顯著相關性(r=-0.513,P<0.01),積極心理資本量表各維度和心理健康量表各維度得分均有顯著負相關性(r在0.154~0.533,P<0.01)。結論積極心理資本量表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狀況越好;提升高職生心理資本,對心理健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積極心理資本;心理健康;高職生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于2000年在《美國心理學家》雜志上發(fā)表了積極心理學專集,從此揭開了心理學從消極心理學模式向積極心理學模式轉折的序幕[1]。
積極心理學強調用科學的方法研究人的積極情感、優(yōu)秀品質和積極心理狀態(tài),以促進個體認識和發(fā)掘自身發(fā)展?jié)摿?,提升個人幸福感,增強團隊和組織的效能。近年來,積極心理學對人格、健康、臨床、咨詢和治療、心理健康教育等心理學分支領域產生了較大影響[2,3]。
2004年,Luthans和Youssef等人在積極心理學和積極組織行為的框架下,提出了積極心理資本的概念,簡稱心理資本。Luthans等將心理資本定義為“個體在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tài)”,包括4個核心成分:自我效能、樂觀、韌性和希望[4]。積極心理資本對心理健康的各項指標有顯著的預測能力[5]。
高職生是大學生的一個特定群體,有著與普通高校學生不同的特點。有研究認為,高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學習自我效能感顯著低于本科生[6],心理健康狀況低于全國普通人群[7],其心理問題尤其需要引起重視。以往的心理資本研究大都集中于普通本科生群體,多從理論綜述、量表開發(fā)與學業(yè)成績、幸福感等方面進行研究。也有部分文章探討了心理資本與心理健康的關系,表明心理資本與心理健康之間具有重要關系[8]。但是高職高專類大學生心理資本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鮮有見到。
對高職生的心理資本進行實證研究,對提升其積極心理資本,進而改善心理健康狀況有積極的理論及實踐價值。
1.1 對象
通過整群抽樣方法,以湖南中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大專生為調查對象。共發(fā)放問卷950份,回收936份,有效問卷909份,有效回收率為97.12%。調查對象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1.2 工具
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包括“積極心理資本問卷(PPQ)”及“中國人心理健康量表”。
1.2.1 積極心理資本問卷采用張闊等編制的積極心理資本問卷。問卷包括4個維度,分別為自我效能、韌性、希望、樂觀,共26個項目。對每一題目的評價按Liken式七點量表進行,得分越高說明積極心理資本狀況越好。問卷信效度良好[5]。本樣本中各分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在0.78~0.88,總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6。
1.2.2 中國人心理健康量表本研究采用王極盛于1996年編制的中國人心理健康量表,共有80個評定項目,每個項目采用5級評分制。(1)無:自覺無該項問題;(2)輕度:自覺偶爾有該項問題;(3)有時:自覺時有發(fā)生該項癥狀;(4)經常:自覺經常發(fā)生該項癥狀;(5)總是:自覺總是發(fā)生該項癥狀。分數越高說明心理健康狀況越差。該量表的同質性信度α系數為0.955,分半信度系數為0.931[9]。
1.2.3 調查程序采用團體施測的方式。利用考試時間,讓接受調查的學生當場填答問卷并統(tǒng)一收回。數據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分析統(tǒng)計。
2.1 高職生心理資本總體情況
本研究中,心理資本總體水平用心理資本量表總分表示,各維度得分表示各因素項水平。結果發(fā)現,高職生心理資本量表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處于一般水平(4.00分)以上,表明其積極心理資本狀況基本良好;希望維度得分最高(5.10分),自我效能維度得分最低(4.44分),表明高職生的希望度最高,自我效能最低。得分從高到低的維度依次為希望、樂觀、韌性、自我效能(見表2)。
表2 高職生心理資本量表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和標準差(分)
2.2 不同高職生心理資本特點分析
采用t檢驗對不同性別、不同生源地的高職生心理資本量表總分和各維度得分進行比較,采用F檢驗對不同專業(yè)的高職生心理資本量表總分和各維度得分進行比較,結果見表3~5。結果顯示,除了希望維度,男女生心理資本量表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有顯著差異,男生心理資本量表總分以及自我效能、韌性和樂觀維度得分均高于女生;不同生源地的高職生心理資本量表總分沒有顯著差異;不同專業(yè)的高職生心理資本量表總分及各維度得分有顯著差異,中醫(yī)和臨床專業(yè)學生心理資本量表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高于藥學專業(yè)學生,而中醫(yī)和臨床專業(yè)學生間得分沒有顯著性差異。
表3 不同性別高職生心理資本量表總分及各維度得分情況(M±SD)
表4 不同生源地高職生心理資本量表總分及各維度得分情況(M±SD)
表5 不同專業(yè)高職生心理資本量表總分及各維度單因素方差分析與事后檢驗情況(M±SD)
2.3 高職生積極心理資本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分析
如表6所示,積極心理資本量表總分及各維度得分與心理健康量表總分及各維度得分之間均呈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r在0.154~0.533,P<0.01)。
表6 積極心理資本量表與心理健康量表的相關分析結果
高職生心理資本量表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處于一般水平(4.00分)以上,表明其心理資本狀況基本良好。這與尹海蘭等對高職生積極心理資本的研究結果一致[10]。由此可見,我校學生有一定的心理力量,積極心理資本的各維度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有良好的影響和積極的作用。
高職生積極心理資本的自我效能維度得分最低(4.44分),自我效能是指個體有勝任任務的自信,能面對挑戰(zhàn)并力爭成功。高職生在學習生活中大多有挫敗經歷,尤其是人生最為重要的高考,有相當一部分高職生并非將高等職業(yè)學校作為第一選擇,認為進職業(yè)院校讀書是無可奈何的選擇,高考的失敗感讓其對自身的學習能力產生了懷疑。張成玉的研究顯示,高職生相對于本科生來說,在目標達成、天資感和積極的自我預期與自我確信方面更缺乏自信[6]。對高職醫(yī)學生來說,醫(yī)學知識繁雜、課程量大、難度高,其對自己順利吸收醫(yī)學知識、熟練掌握醫(yī)學技能的確信度不高。
積極心理資本的性別差異研究顯示,除了希望維度男女生沒有顯著差異外,男生心理資本量表總分以及自我效能、韌性和樂觀維度得分均顯著高于女生,這與黃慧[11]、胡燁妃[12]的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是由于性別差異,面對困難或挫折時,女生的自信感往往不及男生,更容易產生自卑心理。這一結果和傳統(tǒng)文化、教育方式、教育理念一致。無論是文化期待、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男生都被期望是生活的強者,要勇敢、堅強、樂觀、不退縮等,而女生則可以膽小、柔弱、哭泣等。來自城市與農村的高職生心理資本量表得分沒有顯著差異,我校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占74.48%),且家庭經濟狀況一般(占80.97%),農村學生并不比城市學生心理資本水平差。
不同專業(yè)的高職生心理資本量表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有顯著差異,中醫(yī)和臨床專業(yè)學生心理資本量表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高于藥學專業(yè)學生,而中醫(yī)和臨床專業(yè)學生間得分沒有顯著差異,這表明醫(yī)學專業(yè)學生比藥學專業(yè)學生更具心理資本。在醫(yī)療行業(yè)中,醫(yī)生處于主導地位,而藥劑師處于輔助地位,中醫(yī)、臨床專業(yè)學生對職業(yè)的認可度高,更自信。我校對醫(yī)學生一直弘揚“醫(yī)乃仁術,大醫(yī)精誠”的精神,醫(yī)生是患者的希望,面對復雜的疾病應沉著冷靜、堅韌應對,醫(yī)學生將此信念內化為自身的心理資本。
研究顯示,積極心理資本與個體的心理健康存在著密切關系,積極心理資本的4個維度均與心理健康的10個維度呈顯著負相關,這與以往的研究一致[5,10]。高職生心理資本得分越高,越具備積極的心理能量,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心理資本作為個體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tài),影響個體對于環(huán)境變化和事情的應對方式及其心理健康發(fā)展狀況。心理資本對學生心理健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4.1 應開展高職生心理資本培育途徑探索與實踐
從積極心理學角度有意識地管理和提升高職生的心理資本,關注個體的優(yōu)勢、健康和活力等積極心理狀態(tài),強調心理資本的開發(fā)與運用,進而有效改善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例如,在學校層面,建立良好的校園文化,形成關注學生心理資本提升的機制和制度,使高職生可以在和諧、競爭有序的環(huán)境中主動提升自己的心理資本;心理健康教育部門可以通過開展心理資本團體心理訓練活動、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加入心理資本內容、在心理健康教育月加強對心理資本知識和提升方法的宣傳等多種方式提升學生心理資本。同時,對心理資本缺乏的高職生給予充分的重視和關注,幫助他們累積與開發(fā)心理資本。
4.2 提高高職生的自我效能感
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應該重視高職生能力感、自信心的培養(yǎng)。例如,在課堂上多鼓勵學生,設置簡單的問題,使學生通過努力就能回答出來,增加學生的成功經歷,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教育課也可以多講本校優(yōu)秀學生案例或請優(yōu)秀畢業(yè)生現身說法,以此激發(fā)學生自信心,加強行動力。
[1]王雪嬌.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心理教育模式轉變[J].今日南國:理論創(chuàng)新版,2008(91):46-47.
[2]Gable S,Haid J.What(and why)is positive psychology[J].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2005,9(2):103-110.
[3]郭玉芳,張娜.基于積極心理學改善護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3,28(2):94-96.
[4]Luthans F,Youssef C,Avolio B.Psychological capital[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5]張闊,張賽,董穎紅.積極心理資本:測量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0,8(1):58-64.
[6]張成玉,廖克玲.高職生與本科生自我效能感調查比較研究[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8,29(16):73-76.
[7]張丁香,顧昭明.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5):735-737.
[8]潘清泉,周宗奎.貧困大學生心理資本、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7):844-846.
[9]王極盛.心靈時代——心理主宰健康[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1998. [10]尹海蘭,逄巧巧,劉夢璽.高職學生積極心理資本及其與心理健康關系的調查[J].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26(5):48-52.
[11]黃慧.大學生心理資本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1.
[12]胡燁妃.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資本與專業(yè)性心理求助[D].杭州:浙江理工大學,2010.
G444
B
1671-1246(2016)19-01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