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離
自伏爾泰的論文之后,就有了至今仍然有爭議的,認為里斯本地震標志著啟蒙運動中的樂觀主義的終結的論點。
地震改變的可不僅僅是地面景觀。還影響了政治,宗教、建筑形式和流行觀念。
地震一直籠罩在神秘中,它可能會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發(fā)生。人們對地震的解釋也彌漫著神話色彩,古希臘人認為地震是海神波塞冬震怒的標志,猶太——基督教傳統認為地震是上帝對個人或者人類集體罪孽的懲罰。有些文明不把地震當作某種譴責而是某種超自然現象。最流行的解釋是地震是地下某種巨獸的移動造成的,中國的某些傳說中認為是青蛙,日本則說是鯰魚,在某些印第安部落中認為是烏龜。
地震改變的可不僅僅是地面景觀。公元前464年,斯巴達發(fā)生地震,關于這次地震,多位古典作家都有記載。狄奧多羅斯描述說 斯巴達僅有少數房子沒有倒塌,至少有二萬斯巴達人在地震中消失,之后又有大量的斯巴達人被墻砸死。普魯塔克在《西蒙傳》中記載了這次地震,稱除了留下5間完整的房屋,斯巴達全城被夷為平地。更重要的是斯巴達寡頭體制遭到致命摧毀。
公元1257年,日本鐮倉發(fā)生強烈地震,生靈涂炭。哀鴻遍野,百姓怨聲載道。而在此之前數年,連續(xù)發(fā)生日蝕、月蝕等罕見天象和地震,又有水旱等自然災害,流行疫病。這次大地震極大地震撼了佛教僧侶日蓮,他深究佛理,認為日本連年出現天象反常和天災現象是由于社會上流行邪法而造成的,確切的說是由于凈土宗邪法盛行,護國善神和圣人離國而去,才招致天變和諸種災害,對治方法是當政者應禁止邪法,改而護持正法,即在全國弘布《法華經》。后來日蓮宗逐漸在日本民眾中流傳開來,信徒日眾。
我國是個多地震的國家,在歷史上多次發(fā)生過比唐山地震還要強烈的地震,其中以1556年明朝嘉靖三十四年臘月發(fā)生在陜西省渭河平原東部的8級大地震死人最多。根據《明史》記載,此次地震“官吏軍民壓死八十三萬有奇”。損失慘重的原因部分來自渭河流域的居民大多居住在黃土塬的窯洞之中,這種結構的房屋在平時冬暖夏涼,極為舒適,可一旦有劇烈的地震發(fā)生,十分容易倒塌。1556年地震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多數死亡人員都是被倒塌的房屋和建筑等壓砸而死。于是中國開始出現新建筑形式,避免使用類似石頭這樣更易引發(fā)危險的材料。
1755 年11月1日,正是天主教萬圣節(jié),一場強烈的海震與地震摧毀了西北非洲與伊比利亞半島的大部分。地質學家認為,這場地震是歐洲歷史上最嚴重的,也是后果最慘重的地質事件:所報道的死亡人數不少于23.5萬。里斯本原26萬人口中有1至1.5萬人在這次地震中死亡。
里斯本地震被視為一場深深寫入了人類記憶的,驚心動魄的地震。托馬斯·曼都在他于1913至1924年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魔山》中把里斯本地震用作關鍵概念,來表現年輕主人公漢斯·卡斯托普的單純無知:當別人對他提及這一事件的時候,他回答道,他最近不看報紙。直到260年以后的今天,人們仍然賦予這一以里斯本地震命名的事件巨大的歷史影響力。
“洶涌的波濤撲進港口,打碎了所有停泊的船只?;鹧婧突覡a蓋住了大街小巷;房屋倒塌了,屋頂被掀跑了,房基也毀壞了;男女老少共三萬居民,被壓死在這些廢墟之下?!崩锼贡镜卣鹑绾螒K烈,從伏爾泰筆下的文字中可見一斑。
早在這場地震發(fā)生前,17世紀哲學家萊布尼茨就認為,所有善和惡都為上帝之意。而在里斯本地震后,這種盲目的樂觀主義聽上去卻有些空洞。正在哲學界出現空白之際,有三位啟蒙運動大師翩然而至:伏爾泰、盧梭和康德。伏爾泰在1755年11月底創(chuàng)作了其著名的《里斯本災難詩》。這一著作很快在巴黎沙龍里流傳,次年再版20次。伏爾泰在其中猛力攻擊了萊布尼茲,幾年后他又在其小說《老實人》(1759年)中更加強了攻擊。自伏爾泰的論文之后,就有了至今仍然有爭議的,認為里斯本地震標志著啟蒙運動中的樂觀主義的終結的論點。
摘自《世界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