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鳳
微型寫作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孔老夫子的《論語》,它的特點是簡短、平實、快捷地記錄生活的點滴,及時反饋作者真實的思想和感受?!缎W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樂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微寫作,適應了這一要求。微寫作可以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進行微寫作教學呢?筆者做了如下嘗試。
一、課堂及時微寫,細微品味語境
課堂微寫,能讓學生的思想在每節(jié)課都零存整取,由零碎化變成網(wǎng)狀化。課堂微寫如果能常態(tài)化,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及時的語境化的表達是一種真實的表達。
如教學《望月》一文,在學生充分學習課文的基礎上,留出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及時抓住學習的感受提筆寫月,會比專門拿出一堂課讓學生回想寫月的效果好。及時微寫符合學生記憶和認知規(guī)律,及時鞏固,抓住了靈感。譬如,在班級組織一個3分鐘即興演講比賽,如果不是事前有所準備,則大部分同學會結結巴巴,磕磕絆絆,語言表達不得要領,說理毫無邏輯。在不少課堂上,當教師請學生回答問題或陳述自己的觀點、主張時,經(jīng)常聽到學生“……然后……然后……然后……”,往往一句話中出現(xiàn)十幾個“然后”,卻最終也沒有能準確地、完整地把意思表達出來。這與缺少課堂微寫有關,既浪費了課堂上寶貴的時間,也讓聽者一頭霧水,不知所云,令師生雙方都很尷尬。
二、空間互動微寫,入微體驗生活
中高年級的學生對上網(wǎng)瀏覽空間狀態(tài)及帖子非常感興趣,如果對學生的這一大興趣愛好加以利用和積極引導,也可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對語言的組織和表達能力。比如,建立空間互動平臺,分享新鮮趣事,同學們可以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看法。但這些言論需是經(jīng)過思考和打磨的,語言精練,主旨和觀點鮮明。這種空間互動微寫,說真話,抒真情,可以讓學生把那些原本不愿告訴別人的、不敢告訴他人的秘密,面對著剛剛長大的同齡人,如同拉家常、聊天一般,傾訴著自己對人對事的看法,自由表達自己的思想,暢所欲言,從而排解可能郁積在心中的痛苦與憂傷,讓小學生活更加豐富精彩,更加健康陽光!
空間互動微寫作的形式很多,大多字數(shù)不多,學生只是更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這種空間互動微寫作,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創(chuàng)造力有時候會超出了老師的想象,它入微地體現(xiàn)了學生的學習生活。
三、檔案資料微寫,至微表達情感
針對小學生的六個學習階段,建立個人資料,每一階段都有新的班集體,學生之間通過微寫,在老師的訓練和指導下,建立一本資料。每個學生既可以得到他人的評價,也可以評價他人。溝通和交流的平臺增多,學生的語言活動也會隨之豐富,多種形式的鍛煉下,將語言表達融于生活,可以更好地啟發(fā)思維,提高表達能力。面對著學生自己熟悉的人物,評價的事情也是學生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學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說的話用文字寫下來,就消除了他們對寫作的負重感,這就是葉圣陶強調的“我手寫我口”。
這種檔案資料微寫改變了不少學生作文時東抄西抄、東拼西湊、應付了事的狀況;也改變了不少學生通過平時的讀背積累,“借鑒”他人的題材、“模仿”別人的語言、搜腸刮肚、費盡心思、絞盡腦汁,最終“完成”了一篇內(nèi)容空洞、言之無物、語言蒼白、遠離生活、缺少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感悟的“榨文”的現(xiàn)象。對小學生而言,在學習寫作上不必強調種種規(guī)矩,要讓他們放膽去寫,這其實就是古人提出的一個寫作理念:寫作應該從寫“放膽文”起步,逐漸過渡到寫“小心文”。
微寫作作為一種新興的寫作形式,已經(jīng)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應該把這一現(xiàn)象作為語文寫作的一個契機,更好地在教學中彰顯微寫作的優(yōu)勢。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市通州區(qū)西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