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代漢語中名詞的主要語法功能是作主語、賓語,其次是作定語,一般很少作謂語、狀語。然而在實際的語言運用中出現(xiàn)了不少名詞作謂語的現(xiàn)象。本文擬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分析,首先對現(xiàn)代漢語中可以作謂語的名詞進行界定和分類,進而探討了名詞作謂語的句法、語義特征和語用效果。
關鍵詞:名詞;謂語;句法位置;語義特征;語用效果
作者簡介:李亦萱,山東師范大學對外漢語教學專業(yè)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H1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9--01
現(xiàn)代漢語各個詞類中,“名詞是個開放的類”(趙元任),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guī)缀蹩梢哉紦?jù)所有的句法位置。名詞的主要語法功能是作主語、賓語,其次是作定語,一般很少作謂語、狀語。在實際的語言運用中,有這樣一些用法,如“他很紳士”、“明天星期天”、“她都博士了”,即名詞作謂語的現(xiàn)象。名詞偏離原來的語法功能,出現(xiàn)在謂語位置上,不表示事物,而是表示和該事物相關的某種動作或性質狀態(tài)。
對于名詞作謂語這一語言現(xiàn)象,許多學者有不同的論述。張伯江先生稱之為“功能游移”,“漢語里有相當一部分名詞其體詞性身份是可以有所松動的,這就是我們說的功能游移性”。譚景春先生稱之為“詞類轉化”,他認為名詞的詞義可以分為概念意義和性質意義,他把詞類轉化看成一個過程,包括兼類、活用和一些臨時用法。劉正光先生稱之為“非范疇化”,“在一定條件下范疇成員逐漸失去范疇特征的過程……它們喪失了原有范疇的典型特征,同時獲得了新范疇的某些特征”。
一、作謂語的名詞類型:
1、順序義名詞。順序義名詞體現(xiàn)出時間上的動態(tài)性,在語法功能上與動詞相似。
(1)表示時間、日期、節(jié)日、季節(jié)、節(jié)令等的時間詞。
現(xiàn)在八點 明天端午節(jié) 今天初三。
(2)表示等級序列的銜位名詞。
她呀,大學生了 他都省長了。
2、絕對處所名詞。固定的處所詞,地理位置一般不會發(fā)生變化。
左邊飛機場,右邊火車站。 北京,首都。 前面教學樓。
現(xiàn)在南京了,馬上上海了。
3、性狀義名詞。有些名詞不僅有指稱事物的意義,還包含一定的性質意義,在語法功能上與形容詞相似。
這個人很油。 你還挺紳士的嘛。 他穿著很農民。
4、表示天氣的名詞。
昨天夜里大雨,今天白天晴天。 明天雷陣雨。
5、指人名詞,指人的人名、職業(yè)、角色、特征、疾病、籍貫、民族等。
他啊,丁玉華。 謝晉,導演。 她娃娃臉。
張師傅,高血壓。 魯迅,紹興人。
6、專有名詞有時也可以作謂語,但是前面一般要有程度副詞作修飾。
這幅畫很中國。 他這人有點阿Q。 你真雷鋒呀。
7、普通名詞在兩兩對舉產生相對義之后可以作謂語。
我啤酒,他白酒。 他包子,我油條。
8、偏正式名詞短語作謂語。
這人好本領。 江上,一葉孤舟。
一人一臺空調。 這個愛情故事有點白開水。
二、名詞作謂語的句法、語義特點。
楊成凱先生認為,名詞的所指是人或事物,這是其靜態(tài)的含義,當它充當謂語時,即與主語名詞構成一種特定的主謂關系時,二者就同時進入了“事物-陳述”這樣一種語義語法框架之中,此時的名詞已經(jīng)不再是靜態(tài)的人或事物,而是因處于謂語位置而具有陳述主語的表達功能。項開喜指出,由于范疇性語義特點的影響,名詞的指稱功能有強有弱,從而制約著它們的句法位置,指稱功能越強,陳述功能往往越弱,反之亦然。名詞進入謂語句法位置最根本的條件是具有陳述義,比如順序義、性狀義。如果名詞本身沒有特殊的陳述義,還有兩種顯性手段可以使之作謂語,一是通過形態(tài)化手段構成偏正式名詞短語結構,具有了陳述義,比如副詞+名詞;數(shù)量詞+名詞;形容詞+名詞。二是通過特殊句式給謂語名詞帶來陳述義,比如數(shù)量名+數(shù)量名;對舉句式,(詢問準備如何去某地)“我火車,她汽車”,一般受語境制約明顯。
三、名詞作謂語的語用效果
1、具有信息焦點作用。名詞作謂語時,在語句中具有不同程度的異質感,異質感越強,顯著度越高,越容易成為信息傳達的焦點。例如:“他妹妹有點林黛玉”,“林黛玉”這個顯著的符號具有轉指豐富意義特征的可能,比如多愁善感、美麗纖弱、才華橫溢等等。
2、增強表達效果,使語言更加形象生動。在表達事物的性質時我們一般用形容詞來表達,但有時所要表達的性質沒有恰當?shù)男稳菰~與之對應,比如“這個西瓜有點沙”,“沙”指西瓜瓤松散而成細粒狀;名詞作謂語時,簡練的詞語可以表達豐富的語義,給人無暇的想象空間。
3、在語用表達上體現(xiàn)口語色彩,具有新穎俏皮,生動形象的表達效果。例如:“他長得太奶油了”,“奶油”是指奶油小生,俊秀白凈的男子,“那孩子排骨著呢”,“排骨”形容瘦的程度,非常有形象感。
參考文獻:
[1]張伯江.詞類活用的功能解釋[J].中國語文,1994,(5).
[2]譚景春.名形詞類轉變的語義基礎及相關問題[J].中國語文,1998,(5).
[3]項開喜.體詞謂語句的功能透視[J].漢語學習,2001,(1).
[4]王世群.制約名詞作謂語的語義因素[J].現(xiàn)代語文,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