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娜
摘要:通過實訓項目將面向對象理論知識和面向對象開發(fā)工具的使用結合起來,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這就是本文將要探討的基于實訓項目的實驗教學方法。
關鍵詞:實訓項目;Java程序設計;實驗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26-0181-02
1 課程教學現(xiàn)狀分析
《Java程序設計》是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必修課,目前該課程以理論知識為主線進行教學,每一單元配備相應的實驗環(huán)節(jié),但實驗之間缺少整體聯(lián)系,獨立性太強,學生上機實驗時僅僅是將課本上的案例或是上課時所講的例題在計算機上實現(xiàn),沒有從總體上融會貫通Java的整體內容,造成了學生理解的困難,達不到實踐的目的,不能學以致用。
1.1 培養(yǎng)目標
《Java程序設計》旨在講授Java語言的基本知識,使學生掌握常見開發(fā)工具,如JDK、Eclipse等的基本設置和使用,熟悉Java應用程序的開發(fā)與調試過程,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2 教學內容與基本要求
《Java程序設計》課程目前課時安排共56學時,理論部分占32學時,實驗部分占24學時。根據(jù)理論內容總共為本門課程安排了11個實驗,如表1所示:
1.3 現(xiàn)有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校在《Java程序設計》教學過程中是以Java語言為主,側重于介紹概念、理論,由于Java程序是一門實踐性強的課程,授課教師普遍感覺教學難度較大,學生理解困難,不能學以致用。目前《Java程序設計》在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重理論,輕實踐,專業(yè)培訓單一,造成學生動手能力差。
(2)實驗內容及實驗方案陳舊、內容單一,缺乏連續(xù)性、系統(tǒng)性、實用性,影響專業(yè)理論與實踐技能的不斷深化與提高。
(3)實驗評價體系設計不科學,缺乏詳細的實訓目標、任務和考核方式。
2 教學改革的探索
為了更深刻的理解課堂上講授的理論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Java程序設計》將把實訓與課程教材內容、實驗內容相結合,全面采取“項目驅動”教學法,貫徹“精講多練”的原則,理論課與實踐課同步進行,“做中學”與“學中做”交替開展。
2.1 實訓教學設計
《Java程序設計》的實訓改革強調“邊學邊做,融理論于實踐,從實踐中獲取知識”的教學思路,從實訓內容、實訓方式、考核方式三個方面進行改革的探索。主要內容如下:
1)整合教學內容
在“Java程序設計”中采用案例教學,在實踐中學習知識,增強動手能力,充分體現(xiàn)“講練結合,教學合一”的教學思想。
2)改革實驗教學方法: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和參與式教學法。
3)培養(yǎng)實踐能力,改革實驗內容。
4)改革實訓考核方式。
2.2 實訓項目設計
實訓課可以分階段分層次三步走,如表2所示:
1)基礎驗證型實訓項目,主要是針對每一章的實驗指導。
2)小型綜合實訓項目,學生從備選題目中選取題目,以小組的形式合作完成小項目。
3)綜合創(chuàng)新型實訓項目。
2.3 實訓考核設計
課程的考試成績由學習期間的各項成績組成,包括平時表現(xiàn)成績、實訓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最終成績的構成如圖1所示:
1)平時作業(yè)、考勤占總成績的20%;
2)實訓成績占總成績的40%;
根據(jù)實踐活動的情況進行累計考核,著重考察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核通過成果展示、演講等方式進行,考核點為:
①程序設計的可用性,實用性,通用性,可擴充性;
②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
③項目報告;
④演講與展示水平。
考核方式為過程考核、成果展示、項目組互評、綜合答辯相結合,如圖2所示:
(3)期末理論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40%。
3 教學改革的實踐
基于實訓項目的JAVA程序設計實驗教學模式改革在部分班級中開展試點改革,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了校內實訓的實踐教學體系,以項目團隊,角色扮演的形式共同完成實際項目的開發(fā),學生項目實踐能力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 馬海峰,李軍華. 高職“ASP.NET 程序設計實訓”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 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4).
[2] 陳紅紅.融入軟件工程思想的C/C++實訓教學模式[J].計算機教育,2011(17).
[3] 劉群,左國才.基于任務驅動的JAVA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時代教育, 2014(12).
[4] 冷淑君. 關于項目教學法的探索與實踐[J]. 江西教育科研,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