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陳 陳春燕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
滕 陳 陳春燕
【摘 要】我國的經濟發(fā)展使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國家的領導人提出了一系列國策和政策,保證了各環(huán)節(jié)的秩序,推動了國家的發(fā)展,也成為了國家日后發(fā)展的重要依據。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的法治社會,而且要進行全面的實行,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本文將研究具有我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要求下的法治理論,從它具體的含義和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出發(fā)探析在全面落實的時候必須遵循的原則,為我國相關部門深刻理解相關政策提供有力參考。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法治理論 研究
只要是一個國家,那么各個領域的發(fā)展過程中就必須要遵守法律,制定法律的時候必須要結合國家的實際情況。我國是社會主義社會,但是當前處于并將長期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樣的情況下我國的發(fā)展方針就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經驗,而且還不能一成不變,要將我國自身的實際情況與國內外古今的理論有機結合起來,是用法律來治理國家,而不是用法律來“制”理,所以這是具有我國獨特性而又先進的理論。
所謂中國的特色就是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發(fā)展國家,就需要制定相應的法律體系,我國的法律在建國后不斷發(fā)展,當前已經具備幾大相對于完善的法律,以法為基礎“治理”國家,相關的理論就是社會主義法制的理論。第一,將我國的法律不斷完善,保證其公平的特性,然后運用這些法律治理國家,保證各個領域的秩序,監(jiān)管的力度加上多方面的宣傳,讓所有的人民群眾在生活和從事工作的過程中,都遵守法律;第二,所有的工作都要讓中國共產黨來引領,而且要讓廣大人民群眾來當家做主,在憲法的基礎上使各環(huán)節(jié)都符合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第三,政府的領導、社會的發(fā)展和國家的發(fā)展都要符合“法治”的要求,所有工作環(huán)節(jié)都要依照法律,廣大老百姓要懂得法律,不違法,而且在自身權益受到損害的時候,可以用法來維護自己的權益;第四,以具有我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的理論為依據,建設完備的社會主義社會的法治體系;第五,運用現(xiàn)代化的理念和方法發(fā)展國家、治理國家,而且都要遵循社會主義的法治理論[1]。
首先,有利于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內容,因為“具有我國的特色”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總體要求,而“法治”也是其中具體的表現(xiàn),將三者結合起來可以保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的地位,而且推動其與時俱進,更好地為我國各個決策提供依據;其次,有利于推動我國各項決策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每個個體都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話,社會各個領域的發(fā)展都會有秩序,這符合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最后,上面兩方面共同作用,可以反向推動我國的法律體系更加健全,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而且這個過程中又具有中國的特色,有利于弘揚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關于“法”的內容。
(一)必須要依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符合人民群眾的需求
法治的理論是為了治理我國各領域發(fā)展的,所以在全面落實的時候,就必然的要依據我國的實際情況,認清當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科學技術的水平與西方發(fā)達的國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人口的總數(shù)大,各種資源緊缺,而且必須依據我國的國體,依據人民群眾的主人地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證社會的秩序[2]。
(二)全面落實的時候不是孤立的程序,要與其他國策結合起來
在我國全面落實社會主義的法治的理論,并不是一項單獨的程序,而且要和其他的國策相結合起來,因為各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法”,那么就要在改革開放的基礎上,根據其要求,將“法治”深入到各個領域,要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將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發(fā)展都考慮其中,推動各方面朝著符合現(xiàn)代要求、法治體系的方向改革,還要繼續(xù)推動我國法律體系的發(fā)展,將新情況加入其中,尤其是在改革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3]。
(三)在發(fā)展的時候要向“前”看,尊重歷史的經驗
此外還要注意這個理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只依據現(xiàn)有的情況來發(fā)展和落實,要注意向“前”看,認真研究我國在發(fā)展的過程中與“法”相關的情況,尤其是我國“依法治國”的經驗,借鑒重要的經驗,研究存在的問題的原因,日后的理論完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避免,而且也要積極學習國外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經驗。
總之,我國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全面落實具有我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法治理論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而且其內涵和相關的政策比較系統(tǒng),需要各方認真研究,深刻理解,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魏治勛.從法律體系到法治體系—論黨的十八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基本建構[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3(01):7~12.
[2]張立新,朱建利.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會工作—中國工運研究所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法治理論體系座談會[J].工會信息,2015,04:4~7.
[3]李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強國之路—全面依法治國的戰(zhàn)略布局和系統(tǒng)思維[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5(13):52~66.
作者單位:(長春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