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正治 唐 妹
“有文化”的農(nóng)民工
——論《裝臺》中的刁順子形象
蔣正治 唐妹
小說《裝臺》描寫了一群裝臺農(nóng)民工的生活。他們有著根植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他們是一群“有文化”的人。
陳彥;《裝臺》;刁順子
陜西著名作家、劇作家陳彥,近期出版長篇小說《裝臺》,介紹了西京城一群以刁順子為首的給劇團裝臺的農(nóng)民工生活。裝臺農(nóng)民工刁順子是菜農(nóng)出身,只上過小學,靠蹬三輪,給劇團裝臺維持生活,文化水平不高。這里講刁順子有文化,是借用梁曉聲“有文化”的幾個標準:根植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修養(yǎng)的含義有多種,這里主要是指良好的個人道德品質(zhì)。裝臺農(nóng)民工大多吃苦耐勞,如刁順子往往身先士卒,“啥事自己都帶頭下苦,就沒有裝不起來的臺。每次給半空燈光槽運燈最苦,他就帶頭運燈”,于是大家在他的帶領(lǐng)下,齊心協(xié)力,分工合作,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裝臺任務(wù)。刁順子有嚴重的痔瘡,經(jīng)常流血,嚴重時脫肛達五六公分,但他仍然不下火線,再苦再累,他也絕不放松。
裝臺農(nóng)民工也是勤儉節(jié)約的。順子到朱老師家拜訪,吃水晶餅時:“把老師剛拿起的那個水晶餅掉下來的半圈酥皮,先拿過來慢慢咽了下去,然后才拿起一個完整的來”,可以看出多年清苦貧寒的生活讓他養(yǎng)成了一種近乎吝嗇的節(jié)儉。元宵節(jié)時,他一天沒吃東西,晚些時候肚子餓,就到門口買了幾個白吉饃,還有幾盒方便面,本想買火腿腸,但發(fā)現(xiàn)商店趁過年漲價,舍不得,就在面里泡了饃,再添些咸菜將就著吃了一頓。過節(jié)都如此簡單,可以想見其平時生活的節(jié)儉。
除了上面講到的勤勞節(jié)儉等良好品質(zhì)外,刁順子的正直無私、勇敢進取、文明禮貌等也是非常明顯的。種種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都表明這是根植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
無需提醒的自覺主要表現(xiàn)在裝臺農(nóng)民工對于裝臺的認真負責上,以刁順子為首的這群農(nóng)民工,不僅僅是把裝臺當成自己謀生的手段和職業(yè),而且是真正把裝臺當成了自己的事業(yè)。在《金秋田野頌歌》大型答謝晚會時,忙碌十幾個晚上后,大伙兒都睡后“他就又一個人上了舞臺。他先把臺前臺板,仔仔細細踩了一遍,然后又把后臺演員通道,一塊板一塊板地踩試著,確實穩(wěn)當了,才放心地從舞臺里面走出來”,在裝臺基本結(jié)束后,他在遠處看風景,因舞臺要改燈位,在話筒里叫喊他,他“幾乎是飛一樣,連住幾個塬坎上撲了下去……他的雙腿,從最后一個小土坎飛下去的時候,幾乎站不起來了??深D了頓,他還是一瘸一瘸的,快步拐到舞臺上去了”。在演出即將結(jié)束時,舞臺的噴繪和電線被風吹壞,“順子就朝舞臺跟前跑,這是一種本能,好像那個舞臺是他的,救場如救火,這陣兒,他順子需要在現(xiàn)場”。這些細節(jié)描寫,體現(xiàn)了順子等人的主人翁精神,對于自己所裝的舞臺,就算沒有人監(jiān)督,沒有人要求,他也積極主動地再三仔細檢查,確保萬無一失。而一旦要修改舞臺,哪怕身體再勞累再辛苦,也是連奔帶跑地趕去。在他身上,有一種對于所裝舞臺的本能熱愛與責任,對于他的職責和事業(yè),他有一種無需提醒的自覺。
在農(nóng)民工身上還保有著一種淳樸的善良,設(shè)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刁順子的員工墩子犯了大錯本該開除,但考慮到他還有一個臥病在床的癱瘓老娘,就讓他留下繼續(xù)工作。同事大吊因為有次裝臺暈倒,他便時時關(guān)心,多加關(guān)照,一些力氣較小的員工如三皮等人,被他安排做一些相對輕松的工作。他把弟兄們當人看,誰有個大事小事的,他會跑前忙后,誰有個頭痛腦熱的,他也會有所表示。
刁順子對人如此,對動物也有憐憫之心。對路過家中的螞蟻,他不忍心踩死,隊伍太寬,他出門時跨一大步,生怕腳下傷著了它們。他后來還給螞蟻撒芝麻、米粒,聽說螞蟻不耐渴,缺水時間長會死亡,他給螞蟻隊伍旁邊放水,對螞蟻可謂關(guān)懷備至;對無家可歸的斷腿流浪狗,他收養(yǎng)善待。無人照管,他就經(jīng)常帶在身邊,讓它躺在三輪車上,冷的時候怕狗凍著,專門將車放在太陽下讓其取暖,可見他心中充滿了大愛,有一種時時刻刻為他人、為他物著想的善良與仁慈。
另外,在他的下屬得寸進尺地向劇務(wù)主任提高伙食標準的時候,他出面制止;在寒冷的時候裝臺為了安全不生火取暖等方面,也顯示出他們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品質(zhì)??傊?,在這群知識水平不高,文化程度較低的裝臺農(nóng)民工身上,普遍擁有著根植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無需提醒的自覺、為別人著想的善良和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他們雖然沒有像樣的文憑和學歷,但他們確確實實是一群真正有文化的人。
[1]陳彥.裝臺[M].作家出版社,2015.
[2]蔣正治,王昉.《秦腔》:一曲傳統(tǒng)文化沒落的挽歌[J].商洛學院學報,2009,05:8-12
[3]李敬澤.在人間[N].人民日報,2015-10-15.
[4]蔣正治.用有溫度的作品書寫中國精神[J].商洛學院學報,2016.01:18-21
蔣正治,男,湖南桃江人,博士,講師;唐妹,女,湖南長沙人,碩士研究生,講師。
商洛市科技計劃項目(sk2014-01-29)
商洛學院 語言文化傳播學院 7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