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娟
提高大學生素質修養(yǎng)塑造成功人生
馬志娟
素質與修養(yǎng)涉及到一個人的方方面面,在競爭激烈的現(xiàn)代社會,大學生應該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yǎng),從而把握自身命運,塑造成功人生。
素質;素質教育;命運
(一)素質
按照國家教育政策,各高校在進行專業(yè)教育時,要進行素質教育。校園里的素質與修養(yǎng)涉及到一個人的方方面面:在教室有同學隨地吐痰;有同學語言粗俗;私下里有同學說得頭頭是道,講臺上卻語無倫次;有人為了蠅頭小利,與人爭得面紅耳赤;從著裝上看,有的青年著裝不合乎年齡與身份;有同學西裝領帶,卻搭配運動鞋,甚至出現(xiàn)一些讓人驚悚的搭配,這些都是素質低的表現(xiàn)。但并不是只要做好外包裝,就能提高素質。大街上秀發(fā)披肓的漂亮女郎很多,但有的卻粗話連篇,甚至抬頭動腳。這樣的女子再時髦,素質也很差。相反,如果一個人心理品質優(yōu)秀,哪怕衣著破舊,也是素質修養(yǎng)高的人。
素質就是一個人的心理品質。教育部歸納為:在人先天生理的基礎上通過后天學習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將知識經(jīng)過內化升華而逐步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品質,就是素質。素質不是先天的,不是遺傳的,素質教育是通過學習,后天形成的。素質是把知識經(jīng)過內化逐步升華而形成的,知識是形成良好素質的基礎。素質的形成有一個過程,一旦形成,將影響你的一生,影響你對環(huán)境的愛護,對自己、對他人的評價,對生活、生命的看法。
德國物理學家“勞厄”獲得諾貝爾獎,他說:“把學到的知識都忘光了,剩下的就是素質。”所謂“學到的知識忘了”,是說在工作、生活過程中不常用的定理、公理、公式將會忘記,但你會用,當你需要的時候,你可以從工具書、互聯(lián)網(wǎng)上去查閱,如:科學的思想方法,讀書方法,道德價值等,這是升華以后的東西。
(二)素質教育
以提高人才素質作為重要內容和目的的教育就是素質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人才,作為一個人才應具備三個要素:知識、能力、素質。我們黨的教育目標是:“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知識素質全面提高”,素質比知識、能力更為重要,因為它影響一個人對知識、能力的掌握。
(一)素質的內容
素質包括思想品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yè)素質、身心素質等方面。思想品德素質是素質的根本、是素質的靈魂;文化素質是素質的基礎,能影響人的一生;專業(yè)素質在整個素質中備受重視,早已達成共識;身心素質則是指一個人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這是其他素質要素的物質基礎。
(二)素質教育的核心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抓好專業(yè)教育的同時,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一個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是一個如何做人的教育。
工業(yè)經(jīng)濟時代要求專門人才,因為社會分工很細;知識經(jīng)濟時代有分工更有聯(lián)系,強調全球化、一體化,要求培養(yǎng)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這成為世界教育界共識。素質教育是滲透教育,如同海綿吸水;是養(yǎng)成教育,如同小孩子養(yǎng)成一種習慣;是體驗性教育,親身體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一)素質修養(yǎng)低就不能把握命運
1.遺憾的“小芳”。流行歌曲《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是改革開放之初,第一批進城務工的打工族唱紅的,但他們在打工生涯中融入城鎮(zhèn)生活,眼界、視野、思維、言談舉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村里的小芳還在村里,不能與時俱進。這些打工者身在異鄉(xiāng)之時想的是小芳,等他在外邊混個一年半載,甚至三年五載之后,再見到小芳,她已不再是他們心目中仰慕的那個小芳了?!缎》肌繁淮蚬ぷ宄t了,但小芳并沒被娶走。因為打工族的素質修養(yǎng)提高了,而小芳還是小芳,只能遺憾地對她說聲:謝謝你給我的愛!
2.曾經(jīng)“同桌的你”。許多同學都曾經(jīng)有過同桌的她,來這里上大學期間,多少次同桌的她在你腦海中出現(xiàn),但終有一日,在你回家的路上,耳朵里飄進熟悉的聲音,但這聲音并沒有讓你增加美的遐想,因為這位曾經(jīng)的同桌正在國罵、村罵、家罵一塊兒罵,罵是誰偷了他家的蘿卜。從此以后,你對她恐怕就只剩下些許回憶,再也沒有相聚的思念。
3.可憐的“秦香蓮”。其實,陳世美也很讓人同情,他通過自身努力,讀書做官之后,可以說往來無白丁,談笑皆鴻儒,而整日為一家老小的一日三餐發(fā)愁的秦香蓮哪里有機會提升素質修養(yǎng),她和陳世美之間沒有了共同語言。陳世美寧愿被鍘掉腦袋也不愿和她復婚。
所以,如果一個人的素質修養(yǎng)低,是不可能把握住自己的命運的,往往會處于被動地位。
(二)素質修養(yǎng)高可以扭轉命運
卓文君憑借寫給司馬相如的一首數(shù)字情詩改變了自身的命運:“一別之后,二地懸念,說的是三四日,誰知是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huán)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般想,千般念,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言千語說不盡,百無聊賴十依欄,重九登高望孤雁,八月中秋月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陣冷雨澆,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三月桃花隨水流,二月風箏線兒斷,噫(一),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司馬相如收到信后驚嘆不已,卓文君的才思和對自己的一往情深,使他打消休妻的念頭,用駟馬高車將卓文君接回了長安。卓文君依靠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改變了命運,使歷史上少了一位怨婦,多了一段佳話。
(一)以加強對文化素質的學習為切入點
因為文化素質是一個人的基礎,影響人的全面提高。如果一個學生文化修養(yǎng)好,學任何專業(yè)都更容易。
(二)注重心理健康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越來越被學校和家長重視,我們要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心理不健康由社會和大學生自身原因造成的。大一的學生易患“大一綜合癥”,在高中階段學習太緊張,想著大學可放松一下。但是大學生應該適應大學生活,大學里需要的是自學。如理科生沒作業(yè)、文科生沒事干,結果考試不合格,導致心理壓力大。有的同學家庭經(jīng)濟困難很自卑,家境好的同學消費高,腰里別手機,星期天下飯館,過生日開party。大家現(xiàn)在還沒工作,應該節(jié)約,而經(jīng)濟困難的同學不能和別人比消費。所有的困難都是暫時的,不應讓其成為心理負擔。
(三)學會感恩
感恩是人的一種文化修養(yǎng),學會感激別人、父母、師生、親友、所有幫過你的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四)學會寬容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清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張英世居安徽桐城,其府第與吳宅為鄰,中有一屬張家空隙地用作過往通道。吳家建房想越界占用通道,張家不服,雙方發(fā)生糾紛。狀告到縣衙,但因兩家同為顯貴望族,縣令左右為難,遲遲不予判決。于是,張家飛書京都向張英告狀。張英閱罷家書,提筆蘸墨批寫詩四句:“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家收到回信后,深感愧疚,毫不遲疑地讓出三尺宅基地。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于是也效仿張家向后退讓三尺,形成一條六尺寬的巷道,名曰“六尺巷”。
(一)博覽群書,勤于思考
在校生應該上好專業(yè)課,多讀好書,做高尚的人;多去圖書館,在圖書館成才。
(二)積極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
中國教育兩強兩弱,兩強:中國學生基礎知識強,考試能力強。兩弱:學生實踐能力弱,創(chuàng)新能力弱。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教學做合一”。 在實習階段,大學生要多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
(三)理想遠大,知行統(tǒng)一
做人有三個層次:人格,包括人性、理性、素質、同情心等;法紀,遵紀守法;理想,遵照正確的政治方向,擁有遠大理想。對大學生來說,應該具有美好的人格,遵守國家各項法規(guī),并且抱有遠大的理想。
馬志娟(1980.—),女,河南中牟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河南農(nóng)業(yè)職業(yè)學院 45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