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 歡 戴 琴
張揖《漢書注》特點(diǎn)研究
陽歡戴琴
張揖,三國時期著名學(xué)者,其《漢書注》是《漢書》古注中的一種,廣受后來著述家稱引,惜今已亡佚。雖有人曾整理與輯佚,卻未得以流傳。經(jīng)細(xì)致整理得張揖《漢書注》二百五十余條,輯佚得七十余條。發(fā)現(xiàn)其中涉及地理、名物、語言等諸方面,且自有特點(diǎn)。
張揖;漢書注;特點(diǎn)
張揖,字稚讓,清河人,一云河間人,魏太和中為博士。正史無張揖獨(dú)立傳記,有魏收著《魏書·江式傳》載“魏初博士清河張揖著《埤倉》、《廣雅》、《古今字詁》,究諸《埤》、《廣》,綴拾遺漏,增長事類,抑亦于文為益者。然其《字詁》,方之許慎篇,古今體用,或得或失矣?!庇钟刑祁亷煿拧稘h書敘例》著錄“張揖字稚讓,清河人,一云河間人。魏太和中為博士。止解《司馬相如傳》一卷?!卑喙獭稘h書》“整齊一代之書,文贍事詳”,學(xué)者對其重視已久。而張揖《漢書》之注,也廣受后來著述家所稱引,例古注有李善《文選注》、例類書有虞世南《北堂書鈔》,例注詩之書有洪興祖《楚辭補(bǔ)注》。張揖《漢書注》,長于引證,精于考究,尤擅長地理、名物、語言諸方面的注釋,于今之研究《漢書》有所裨益。筆者輯佚張揖《漢書注》之后,發(fā)現(xiàn)引用張揖《漢書注》的書有七十余本,其注文也自有特點(diǎn),大致見于如下幾個方面。
地理方面。張揖之注解地名,有將釋山水與神話相結(jié)合者。如《漢書·司馬相如傳》:“西望昆侖之軋沕荒忽兮?!鳖亷煿乓龔堃驹唬骸袄鋈ブ袊迦f里,天帝之下都也。其山廣袤百里,高八萬仞,增城九重,面有九井,以玉為檻,旁有五門,開明獸守之。軋沕荒忽,不分明之貌。”這條注文內(nèi)容將地名與相關(guān)的神話人物結(jié)合,可增加注釋對象的鮮活性。
張揖之注解地名,有將釋山水與郡縣結(jié)合者。如《漢書·司馬相如傳》:“仆樂王之欲夸仆以車騎之眾,而仆對以云夢之事也。”顏師古引張揖曰:“楚藪也。在南郡華容縣?!贝祟惣词抢每たh釋山川者,便于后世查找山川的大致區(qū)域。
張揖之注解地名,有將釋山水與山水相結(jié)合者。如《漢書·司馬相如傳》:“酆鎬潦潏?!鳖亷煿乓龔堃驹唬骸柏S水出鄠南山(灃)〔豐〕谷,北入渭。鎬在昆明池北。潦,行潦也。又有潏水,出南山。”此類利用山川釋山川者,更易于考察研究具體山川所處地理位置。
張揖之注解地名,有將釋山水與典籍記載相結(jié)合者。如《漢書·司馬相如傳》:“歷唐堯于崇山兮,過虞舜于九疑。”顏師古引張揖曰:“崇山,狄山也。《海外經(jīng)》曰狄山,帝堯葬于其陽。九疑山在零陵?duì)I道縣,舜所葬也?!贝祟愒卺屔剿畷r引用相關(guān)典籍,不僅易于理解山水的地理方位,而且也利于加深后世對相關(guān)典籍了解,更是對相關(guān)典籍內(nèi)容的一種保存與保護(hù)。
張揖之注解地名,有從歷史角度考察地名者。如《漢書·司馬相如傳》:“蹷石關(guān),歷封巒,過鳷鵲,望露寒?!鳖亷煿乓龔堃驹唬骸按怂挠^武帝建元中作,在云陽甘泉宮外?!贝祟悘臍v史角度考察地名者,不僅益于理解所釋地名之來源,更有益于研究所處時代地理變遷,為進(jìn)行歷史地理研究保存了不可多得的資料。
張揖之注解人文景觀,有將釋人文景觀與山水相結(jié)合者。如《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堂梨,息宜春?!鳖亷煿乓龔堃驹唬骸疤美?,宮名,在云陽東南三十里?!庇秩纭稘h書·司馬相如傳》:“西馳宣曲?!鳖亷煿乓龔堃驹唬骸靶瑢m名也,在昆明池西。”此類釋人文景觀與山水相結(jié)合者,易于考證其所屬具體位置。
制度方面。張揖之注,有釋職官俸祿者。如輯佚得《漢書·司馬相如傳》:“事孝景帝,為武騎常侍”下,《索隱》引張揖曰:“秩六百石,常侍從格猛獸。”由此明確可知當(dāng)時職官的俸祿制度。有釋旌旗制度者,如《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垂旬始以為幓兮?!鳖亷煿乓龔堃驹唬骸皫唬家???h旬始于葆下,以為十二旒也?!庇纱丝芍?dāng)時旌旗使用的具體細(xì)節(jié)。有釋邊境制度者,如《漢書·司馬相如傳》:“南至牂牁為徼?!鳖亷煿乓龔堃驹唬骸搬柚^以木石水為界者也?!庇纱丝色@悉當(dāng)時用以劃分邊界之實(shí)物制度。
名物方面。張揖之注《漢書》,有釋歷史人物者。如《漢書·司馬相如傳》:“聽葛天氏之歌?!鳖亷煿乓龔堃驹唬骸案鹛焓?,三皇時君號也。其樂三人持牛尾投足以歌八曲:一曰《戴民》,二曰《玄鳥》,三曰《育草木》,四曰《奮五谷》,五曰《敬天?!?,六曰《徹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此類注解為研究相關(guān)歷史人物保留了寶貴的材料。
張揖之名物,有釋神話之神者。如《漢書·司馬相如傳》:“邪絕少陽而登太陰兮,與真人乎相求。”顏師古引張揖曰:“少陽,東極。太陰,北極。邪度東極而升北極也。真人,謂若士也,游于太陰之中。”又如《漢書·司馬相如傳》:“使五帝先導(dǎo)兮,反大壹而從陵陽?!鳖亷煿乓龔堃驹唬骸傲觋?,仙人陵陽子明也?!庇秩纭稘h書·司馬相如傳》:“使句芒其將行兮,吾欲往乎南娭?!鳖亷煿乓龔堃驹唬骸熬涿?,東方青帝之佐也,鳥身人面,乘兩龍?!贝祟愥屔裾?,利于學(xué)者研究當(dāng)時有關(guān)神話。
張揖之名物,有釋天文者。如《漢書·司馬相如傳》:“悉征靈圉而選之兮,部署衆(zhòng)神于搖光?!鳖亷煿乓龔堃驹唬骸皳u光,北斗杓頭第一星?!庇秩纭稘h書·司馬相如傳》:“追怪物,出宇宙。”顏師古引張揖曰:“怪物,奇禽也。天地四方曰宇,古往今來曰宙?!贝祟愥屘煳恼撸墒购笕肆私猱?dāng)時之天文知識與天文觀。
張揖之名物,有釋樂者。如《漢書·司馬相如傳》:“《韶》《濩》《武》《象》之樂?!鳖亷煿乓龔堃驹唬骸啊断蟆?,周公樂也。南人服象,為虐于夷,成王命周公以兵追之,至于海南,乃為《三象樂》也?!庇秩纭稘h書·司馬相如傳》上:“戴云罕,揜群雅?!鳖亷煿乓龔堃驹唬骸昂?,畢也,前有九流云罕之車?!对姟ば⊙拧分钠呤娜?,《大雅》之材三十一人,故曰群雅也?!贝祟愥屍鋪碓凑?,明確說明張揖所知之樂,為后世研究樂提供了可貴的資料。
張揖之名物,有釋玉者。如《漢書·司馬相如傳》:“其土則丹青赭堊?!鳖亷煿乓龔堃驹唬骸暗?,丹沙也。青,青雘也。赭,赤赭也。堊,白堊也。”又如《漢書·司馬相如傳》:“其石則赤玉玫瑰,琳珉昆吾。”顏師古引張揖曰:“琳,玉也。珉,石之次玉者也。昆吾,山名也,出善金。《尸子》曰‘昆吾之金’?!庇秩纭稘h書·司馬相如傳》:“瑊玏玄厲?!鳖亷煿乓龔堃驹唬骸艾{玏,石之次玉者。玄厲,黑石可用磨也?!贝祟惤詾獒層裰畬?,可知張揖所處時代玉的相關(guān)情況。
張揖之名物,有釋草類者。如《漢書·司馬相如傳》上:“其東則有蕙圃,衡蘭芷若?!睅煿乓龔堃驹唬骸稗テ?,蕙草之圃也。衡,杜衡也,其狀若葵,其臭如蘪蕪。芷,白芷。若,杜若也?!庇秩纭稘h書·司馬相如傳》上:“穹窮昌蒲,江離蘪蕪。”顏師古引張揖曰:“江離,香草也。蘪蕪蘄芷也,似蛇床而香?!贝祟愖⑨尣蓊愓撸瑸楹笫懒私猱?dāng)時各種草類植物的形狀、產(chǎn)地、功用提供了彌足可貴的材料。
張揖之名物,有釋裝飾者。如《漢書·司馬相如傳》:“乘鏤象,六玉虬。”顏師古引張揖曰:“鏤象,象路也,以象牙疏鏤其車輅。六玉虬,謂駕六馬,以玉飾其鑣勒,有似玉虬。龍子有角曰虬?!贝祟愖⑨屟b飾者,為后世研究裝飾物的使用與制度提供了資料。
張揖之名物,有釋其產(chǎn)地者。如《漢書·司馬相如傳》:“其獸則庸旄貘牦,沈牛麈麋?!鳖亷煿乓龔堃驹唬骸办福概?,其狀如牛而四節(jié)毛。牦牛黑色,出西南徼外。沈牛,水牛也,能沈沒水中。麈似鹿而大。”此類注釋不僅讓后人知曉了物的出產(chǎn)地,也可以加深現(xiàn)代研究者對張揖所處時代的地理認(rèn)識。
語言方面。張揖《漢書注》之注音,有某音某者。如《漢書·司馬相如傳》:“晈晈穆穆,君子之態(tài)。”顏師古引張揖曰:“晈音旻?!庇秩纭稘h書·司馬相如傳》:“衯衯裶裶,揚(yáng)衪戌削?!鳖亷煿乓龔堃驹唬骸靶v音芬。衪,衣袖也。戌,鮮也。削,衣刻除貌也?!比绱祟?,則可反映當(dāng)時的讀音情況。
在訓(xùn)詁方法上,主以義訓(xùn)。張揖《漢書注》之義訓(xùn),有“某,某也”者。訓(xùn),有如《漢書·司馬相如傳》:“與波搖蕩,奄薄水陼?!鳖亷煿乓龔堃驹唬骸把伲惨?。草叢生曰薄?!睆堃尽稘h書注》之義訓(xùn),有“某某,某某也”者。如《漢書·司馬相如傳》:“柴池茈虒,旋還乎后宮。”顏師古引張揖曰:“柴池,參差也。茈虒,不齊也?!贝祟惣茸⒁粲轴屃x,于后人研究古代語言文字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在訓(xùn)詁學(xué)史與漢語發(fā)展史上,張揖處于一重要位置,就此清人王念孫就張揖所做《廣雅》而云“其自《易》《書》《詩》《三禮》《三傳》經(jīng)師之訓(xùn),《論語》《孟子》《鴻烈》《法言》之注,《楚辭》《漢賦》之解,識緯之記,《倉頡》《訓(xùn)纂》《滂喜》《方言》《說文》之說,靡不兼載。蓋周秦兩漢古義之存者,可據(jù)以證其得失,其散逸不傳者,可籍以窺其端緒,則其書之為功于訓(xùn)詁也大矣。”可見王念孫對張揖評價之高,而張揖《漢書注》中的注釋無論于《漢書》研究還是古代語言研究都較為重要。
綜上所述,張揖之《漢書注》廣涉地理、名物、語言各方面,為后世諸著述家所引,于今研究《漢書》與傳統(tǒng)小學(xué)均有裨益,具有重要的文獻(xiàn)價值與學(xué)術(shù)研究價值。
由上,可略知張揖《漢書注》之價值。誠然,張揖《漢書注》的價值也絕不限于以上所述。諸家《漢書注》的重要性,清末民初學(xué)者楊守敬曾在《〈漢書古注輯存〉序》中說:“服虔、應(yīng)劭、張揖、郭璞諸君,皆蓋代鴻儒,雖異義紛出,利鈍互陳,而學(xué)有本原,不同膚受,乃橫遭割棄,遂使前賢專書盡歸淪亡。今之所存,零箋斷簡,莫非至寶。”可知,輯佚諸家《漢書注》的價值與重要性,這也是輯佚張揖《漢書注》與討論其特點(diǎn)的出發(fā)點(diǎn)與目的。
[1](北齊) 魏收撰,《魏書》,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1963頁。
[2](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6月版,第4頁。
[3](清)齊召南,《前漢書考證跋語》,載王先謙《漢書補(bǔ)注》,題《官本跋尾》。
[4](漢)司馬遷撰,(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馬真索隱;張守節(jié)正義.《史記》,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2999頁。
[5](清) 王念孫撰,《廣雅疏證》,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04月第1版,第1頁。
[6]楊守敬《晦明軒稿》,載《楊守敬集》第五冊,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177頁。
戴琴(1989.—),女;貴州赫章人,貴州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碩士,研究方向:中國近現(xiàn)代史
貴州大學(xué)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項(xiàng)目“張揖《漢書注》研究(編號:研人文2015035)”,課題:貴州大學(xué)文科重大科研項(xiàng)目“唐前《漢書》舊注整理與研究(編號:GDZT2012006)”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陽歡(1988.—),女,貴州盤縣人,碩士,貴州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研究方向:古代思想文化史。
貴州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 5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