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文彪 王德明 張保衛(wèi)
?
高校學分制下排課問題的探索
陸文彪 王德明 張保衛(wèi)
【摘 要】在學分制實行過程中,通過分析學分制下排課的制約因素以及我校在排課過程中出現(xiàn)的資源緊張、課程沖突等一系列問題,提出了高校學分制下排課的改進措施,摸索出適應學分制運行的排課模式,提高排課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以便給學生更大的自主學習和選擇的權利。
【關鍵詞】學分制 排課 方法
學分制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管理制度,成為了我國近幾年來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重點和方向。在學分制下,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的選修課程,自主的制定學習計劃和安排學習進程,符合現(xiàn)代教育“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學分制是以學生選課為核心,導師指導為輔助,通過學分和績點來衡量學生學習質量的教學管理制度。選課能否成功實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排課是否合理。因而,排課是實行學分制高校教學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項工作。本文針對我校在實際排課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研討,探索出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且能適應學分制運行的排課模式。
學分制下的排課是將學生、教師、課程體系、教室配置、教學安排等教學相關要素根據(jù)一定規(guī)則優(yōu)化整合,以使教學能夠正常有序進行。排課過程中最主要的制約因素就是教學資源,包括:教師、教學場地和設備等。
(一)教師因素
學校中每個任課教師的個人情況存在差異。如,每年都有很多教師因為科研工作到外地高?;蛘邍膺M修或交流學習,不能承擔本校的教學任務。還有一部分教師因為身體狀況需要在排課時給予照顧,等等。為了調動廣大教師上課的積極性、主動性,排課時應根據(jù)情況適當考慮教師的客觀要求。根據(jù)不同教師的實際情況進行排課。把各種問題想在前面,盡可能避免課表后續(xù)的頻繁變動。能解決的問題盡量解決,不能解決的要給予合理的解釋。我校排課的大原則是代課多的老師優(yōu)先安排。遵循排課原則的前提下,在調整優(yōu)化課表的環(huán)節(jié)可以根據(jù)教師的需求適當?shù)倪M行調整。這樣能既夠避免上課時間和上課地點的沖突,保證排課時有更多的選擇空間,又能照顧教師的個性化需求。
(二)教學場地和教學設施不足
隨著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和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教學場地和設備未能及時補充,造成了排課過程中教學設施和設備不足等問題;同時,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導致教師對多媒體教室的需求急劇擴大;還有,學校存在多個校區(qū)的跨校區(qū)沖突問題,這些都給實際排課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如何合理利用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達到良好的排課效果,保證教學計劃合理正常進行就是我們研究學分制下排課的目的。
我們在多年的排課經驗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的培養(yǎng)計劃、課程設置以及排課工作的實際要求,按照排課的優(yōu)先級順序將課程大致分為以下幾類:1、板塊課;2、專業(yè)必修課及選修課;3、校級選修課;4、重修課。
(一)板塊課
我校將高數(shù)、英語、體育等公共性基礎課程進行了板塊劃分,在板塊劃分時優(yōu)先保證相近專業(yè)或者同一學院的不同專業(yè)在同一板塊,這樣在安排后續(xù)專業(yè)課程時就可以避免出現(xiàn)板塊交叉引起的沖突,以致浪費排課時間和教學資源,導致課表的不合理。同時由于公共基礎課選修的學生數(shù)量眾多,因此排課時先排板塊課程,優(yōu)先占用課表時間和教學資源。
(二)專業(yè)必修和選修
每個專業(yè)按照培養(yǎng)計劃的安排,學生分別要學習不同的專業(yè)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是學生在校期間必須要修過的課程,如果通不過需要重新再修。而選修課則是根據(jù)學生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去自行選擇,如果該門課程沒有通過,只需另選一門即可,無需重修。這樣在排課的過程中就要優(yōu)先安排必修課,
(三)校級選修課
校選課是我校每個學生必須要選修的,而且對應不同的專業(yè)的學分和課程類型的要求也不同,因而每一學期開設的校選課門數(shù)多達100門以上。因此校選課被安排在一個固定的時間段,其他課程不得占用,我校的時間是周一到周五的晚上。
如此多的校選課被安排在晚上就要考慮其排課合理性,我校一般校選課分為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學兩大類,對于人文的學生可能要求比較多的去了解一些自然科學方面的課程,以彌補自己在這方面知識的欠缺。反過來,理工科專業(yè)的學生則期望能夠上一些人文方面的課程。因此在安排校選課的時候首先把課程按照人文和自然把課程分開,接著再在每一類中把一些傳授知識相近的課程放在一起,排課時優(yōu)先保證這些內容差異比較大的同一類課程不可沖突,以便讓學生在選課時有較大的選擇。
(四)重修課
學生在學分制培養(yǎng)模式下,由于考核不合格導致某一門課程的學分沒有拿到后,為了重新獲得該門課程的學分,學生就必須要重新選修該門課程,并且通過。為了保證學生能夠按照培養(yǎng)計劃的要求正常畢業(yè),那么重修課的編排和組建也是排課環(huán)節(jié)很重要的一環(huán)。
我?,F(xiàn)行的重修課程的編排方式主要有三種形式:跟班重修、單開班重修和重組班重修。
(1)跟班重修:學生跨年級選修本專業(yè)低年級開設的該門課程的課程進度進行上課、考試等教學活動的一種重修方式。
(2)單開班重修:一些課程每個學期需要重修的人數(shù)過多,與現(xiàn)有課程沖突而單獨開設教學班的一種重修方式。例如:全校性的公共必修課等,我們參照往年每學期考試成績結果的匯總和統(tǒng)計,在安排下一學期課表時,就預先針對性的開設一定數(shù)量單開重修班以滿足大量學生重修的需求,這種方式可以保證學生的上課時間。
(3)重組班重修:由于重修人數(shù)不多,無法單開班也無法跟班重修而采用的一種折中的重修方式。這種重修方式由于門數(shù)眾多、學生數(shù)量不一,而且絕大部分和學生現(xiàn)有課程上課時間沖突,因此日常教學管理存在一定的難度,我們學校也在實行的過程中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重修質量。
(一)學分制的排課系統(tǒng),能實現(xiàn)最大化的資源利用
學年制排課模式最大的特點是以行政班為單位進行課程和任課教師的指定,學生的課表不夠靈活,學生沒有選擇的權利。這種模式顯然不能滿足學分制下學生個性化自由選課的要求,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不利于調動任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學分制排課模式打破了班級限制,按照修讀學生人數(shù)來安排,學生選課更加的方便、靈活。
(二)分段排課,為學生和教師提供更多的選擇
在既有的教學資源下,首先要深度發(fā)掘上課可利用的時間資源。我校對于學分小、學時比較短的課程,實行前八周和后八周教學運行方式,實行分段排課模式。同一門專業(yè)的兩門小學時的課程可以在前八周和后八周滾動開課,這樣課表上課程占用的時間減少,學生的可選擇性隨之增加,同時也有利于教師更好的協(xié)調教學和科研的時間安排。
學分制下排課工作是教學管理過程中非?;A、繁瑣的一項工作,但是排課結果的好壞又對后期整個教學運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這就需要相關人員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統(tǒng)籌規(guī)劃好課程、時間、教室、教師、學生等要素之間的關系,在排課的實踐工作中不斷的總結思考,探求出一種比較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排課方式,并且要隨著學校的發(fā)展不斷改進。只有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教學資源下,妥善解決排課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矛盾,提高排課的效率,保證后期學生選課的順利進行,力求最大化的服務學生。
學分制改革是一項涉及學校各個方面的系統(tǒng)工程。在我校學分制的實施過程中,還有許多問題亟需解決,還要逐步推進,不斷調整和修改、完善和優(yōu)化。學校也需要持續(xù)加強對各種軟硬件教學資源的建設和投入,不斷推動學分制的實施,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更上一個臺。
參考文獻:
[1]王敏,鄧小民.學分制下排課方法的探索[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1).
[2]劉應芬.學分制下排課工作的思考[J].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02).
[3]周繼香.高校學分制選課、排課模式的研究[J].文教資料,2006(04).
作者單位:(西安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