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娜
摘 要:本文針對大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對分級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和分析,并探究了應對措施,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因材施教
由于大學生生源分布廣,各地區(qū)英語教學水平不同,大學生的基本英語能力也參差不齊。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采用“一刀切”模式,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學生兩極分化嚴重,學生學習興趣不足,最終英語學習成了大多數(shù)大學生的頭疼科目。分級教學的出現(xiàn)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然結果,科學的分級是值得探究的話題。
一、分級教學的必要性
分級教學即分層次教學,是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客觀實際,協(xié)調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可能性中的易變因素,使教學要求與各級學生的可能性相適應,讓各級學生的英語能力都有所提高,以達到分級發(fā)展的目的。
科學合理的分級教學是保證因材施教的前提。一般情況下,學校根據(jù)學生的高考英語成績,確定分級教學班學生名單。若成績優(yōu)異,可以進入A班學習,成績中等者分入B班,成績一般則進入C班(有的學校只分A、B級)。班級人數(shù)則呈現(xiàn)出中間大、兩頭小的格局,有利于實現(xiàn)因材施教。有些學校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競爭機制,營造“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對ABC班級學生實行“滾動式”動態(tài)管理模式。這樣的分級模式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學習緊迫感,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但是,這樣的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亟待解決。
二、分級教學存在的問題
1.分級標準需進一步完善。大多學校是按照高考英語成績劃分的,雖說有一定的科學性,但這樣的劃分標準不能一成不變,應該隨著學生英語水平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調整,比如入學考試、分班考試等。
2.教材選用不夠合理。大多學校不同層次的學生仍然使用同一本教材,只是在授課內容、作業(yè)布置、課堂要求等方面有所區(qū)分,這樣看似是分層,效果卻不佳。
3.考核標準相同。即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同一份考試試卷,這樣做不免有失公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因此而減弱。
4.學校管理難度大。分級教學對自然班和英語班學生調整幅度大,范圍廣,給學校學生管理和教學管理等都增加了難度。再加上“滾動式”動態(tài)管理,學校相關部門的管理難度相當大。
5.教師資源分配不合理。由于學校對于四、六級過關率要求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師會被分配到A班,學生成績提高快,過關率高。但這種分配方法不符合教育規(guī)律,教學效果的評判是看有多少成績不佳的學生不斷取得進步,提高成績。
三、應對措施
1.應認真分析大學英語教學需求(needs analysis)?;趯W校實際,系統(tǒng)地梳理大學英語課程的設計思路,明確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理念,針對不同專業(yè)(理工、文科、經管、藝術、體育)的學生,采取具體可行的教學方法。以藝術類學生為例,通過藝術生拍攝微電影、網絡自主學習等方式,把大學英語和學生特長緊密結合,圓滿地完成大學英語學習。
2.應科學分級。各省高考試題難易度不同,用高考英語成績分班顯然是不合理的。出一套科學嚴謹?shù)姆旨壴囶}是分級教學成功的關鍵之處,也是每一位從事大學英語教學的骨干教師所面對的難題。
3.教材的選擇和分級考試應符合個性化教學。針對不同級別的學生,應選擇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教材。如果不同級別的學生使用同一教材,分級教學就名存實亡了。針對A班英語基礎好的學生應選擇聽說材料多、對讀寫能力要求高的教材,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為了客觀地反映學生分級學習的效果,不同級別的學生應采取不同的測試卷。同時,考慮到學生英語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可以根據(jù)三份試卷的難易程度,加以適當折算比例,以便更好地對成績進行比較。
4.實行學生動態(tài)管理。為了增強競爭,提高B班和C班學生學習積極性,應該對不同級別的學生實行流動式管理。根據(jù)期末考試成績,將B班和C班學習進步快、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調整至上一級學習,同樣,A班退步的學生則調至B班和C班學習,形成一種“你追我趕,力爭上游”的學習氛圍。
四、結語
綜上所述,英語分級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然結果,完全符合個性化教學。為了使分級教學在教學改革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必須認真研讀分級教學的相關理論,學習成功案例,取長補短,不斷完善,最終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2]向玲.淺談大學英語分級教學[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06, 19(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