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云
【摘要】 目的:對循證護理干預在腦梗死患者中的干預效果進行調(diào)查。方法:選擇筆者所在醫(yī)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2例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觀察組,一組為對照組,每組31例,觀察組患者采用循證護理干預,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的不良反應、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和護理滿意度進行調(diào)查。結果: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的有27例,護理滿意度為87.1%;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的有19例,護理滿意度為61.3%,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風險事件發(fā)生率為6.5%,對照組為25.8%,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ADL評分為(62.5±16.7)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循證護理干預在腦梗死患者中的干預效果非常理想,能夠降低患者不良反應、風險事件發(fā)生率。
【關鍵詞】 循證護理; 腦梗死; 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4-0095-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4.053
腦梗死在臨床中的發(fā)生率較高,患者預后致殘率、死亡率均非常高,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對于患者來說,除了必要的治療,也要輔助相應的護理干預。循證護理是一種新的護理模式,不僅能夠?qū)颊呒膊∵M行護理,同時能夠?qū)颊叩纳?、心理、認知進行干預,還能根據(jù)患者的個體差異提供不同的護理方案。有研究證明,循證護理干預在腦梗死患者中的干預效果非常理想[1]。為此,筆者所在醫(yī)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0月選擇了62例腦梗死患者,對循證護理干預在腦?;颊咧械母深A效果進行了調(diào)查,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筆者所在醫(yī)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2例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觀察組,一組為對照組,每組31例。觀察組患者采用循證護理干預,患者平均年齡為(52.7±16.1)歲,男15例,女16例,患者平均病程為(4.5±2.1)周,存在吞咽障礙的24例,語言功能障礙16例,肢體功能障礙22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患者平均年齡為(53.1±16.2)歲,男17例,女14例,患者平均病程為(4.7±2.0)周,存在吞咽障礙的25例,語言功能障礙16例,肢體功能障礙2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規(guī)治療,病情觀察、日常護理、用藥護理,同時遵醫(yī)囑對患者進行護理。
1.2.2 觀察組 患者采用循證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提出問題:在患者入院后綜合評估患者情況,并對患者急救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情況進行預測,提出相關問題,包括治療過程中、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2]。例如護理矛盾如何處理、如何保持患者呼吸道通常、如何觀察生命體征判斷患者病情變化、如何避免感染、避免壓瘡發(fā)生、避免疾病復發(fā)等問題。(2)尋找證據(jù):以腦梗死、護理、壓瘡、感染、急救等為關鍵詞在萬方、知網(wǎng)、維普數(shù)據(jù)庫進行搜索,查找文獻,評估文獻的真實性、可靠性,尋找文獻中的可用方式,為提出的問題尋找證據(jù)。(3)實施方案: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若患者意識發(fā)生變化,則要注意觀察患者瞳孔變化情況,予以平臥、輔助呼吸、抽吸分泌物等處理[3]。加強患者營養(yǎng)支持,加強飲食護理。可幫助患者按摩胃腸,加強胃腸蠕動,刺激患者排便。采用溫水擦拭患者身體,尤其對長時間受壓部位多加擦拭,按時翻身,防止壓瘡生成[4]??蓭椭颊哌M行語言、肢體功能鍛煉,并對患者可能存在的不良心理情緒進行糾正,幫助患者改善不良的情緒,使其能夠積極投入到康復治療過程中,增強患者治療信心。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的不良反應、風險事件發(fā)生率進行調(diào)查,同時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ADL(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進行調(diào)查,并將結果進行比較。
1.4 判定標準
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程度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三個等級,護理滿意度=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ADL評分:總分為100分,超過60分為生活能夠自理;41~60分部分生活需要他人輔助;20~40分為大部分生活需要他人輔助,20分以下為生活不能自理。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文中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的有27例,護理滿意度為87.1%(27/31);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的有19例,護理滿意度為61.3%(19/31),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5.59,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風險事件發(fā)生率為6.5%(2/31),對照組為25.8%(8/31),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5.59,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ADL評分
觀察組患者的ADL評分為(62.5±16.7)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0.9±13.4)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67,P<0.05)。
3 討論
腦梗死不僅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嚴重時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來,醫(yī)療模式逐漸由以往的模式轉(zhuǎn)為生理-醫(yī)療-認知模式,護理模式也隨著發(fā)生了改變。循證護理是一種以人為本的護理模式,在護理過程中注重循證,根據(jù)提出的問題,尋找相關證據(jù),而后為患者實施護理干預[5]。循證護理干預能夠根據(jù)患者自身的情況設計不同的護理方案,充分照顧到患者的個體差異,使護理干預更具有針對性[6-8]。
筆者所在醫(yī)院在循證后根據(jù)患者不同狀況為其提供了不同的護理干預,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風險事件發(fā)生率為6.5%,對照組為25.8%,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ADL評分為(62.5±16.7)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實了循證護理干預不僅能夠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同時還能夠降低患者不良反應、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率,在改善患者病情同時,保證患者在院的安全性。此外,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認為循證護理能夠有效改善護患關系。
總的來說,循證護理在腦梗死患者中的干預效果非常顯著,能夠幫助患者改善病情,減輕患者痛苦,是一種有效的護理干預模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倪忠梅.循證護理在腦梗死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4,3(8):33,35.
[2]李軍莉.循證護理在腦梗死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4,5(7):90-92.
[3]張紅.循證護理在腦梗死伴發(fā)高血壓護理中的應用[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28):102-103.
[4]袁珍.腦卒中患者循證護理的效果評價[J].廣西醫(yī)學,2013,35(7):939-941.
[5]李繼蘭,張薇.循證護理在腦梗死并發(fā)高血壓護理中的運用[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9(5):235-236.
[6]李慧,姜亞芳.腦卒中患者旱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2):187-189.
[7]孫彧.循證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和運動能力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34):151-152.
[8]徐秀,呂堅.循證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jīng)功能康復和血壓調(diào)控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18(2):206-207.
(收稿日期:2016-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