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暢
多元化時代 理財也要“多元”
文/金暢
很多人都認為,考慮養(yǎng)老應該在60歲以后,其實養(yǎng)老計劃應該從中年時期就開始制訂,老年理財也是一樣?,F階段,大部分老年人對理財的認知程度低,對于財產管理的態(tài)度也過于保守,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定期儲蓄作為理財方式,存期一般為一年或二年期。2015年和2016年存款利率的持續(xù)下降,讓人們開始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性。目前儲蓄利率低,老年人想要投資理財,卻風險承受能力差,但也有一些穩(wěn)健的理財方式適合老年人,比如國債、貨幣型基金、保障型保險等。理財是一把雙刃劍,選擇的同時更要審時度勢。很多老年人聽信熟人或者電話、電視等高收益理財產品宣傳,將資產投資最后血本無歸,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
退休后的人往往要面臨日常支出和通貨膨脹的雙重擠壓,而多數父母都會希望在身后能給子女留下一些資產,所以不少上了年紀的人都在投資股票和基金。對于一個退休的人,投資股票基金首要面對的是投資多少的問題。專家建議,退休者在進行較高的投資時,要避免過多的交易;另外,當基金、股票等產品下跌并虧損很大時,不要輕易選擇賣出。最好保持未來5年所需錢款的流動性,其他的資產讓它自由增長即可。
退休老人隨著年紀的增大,突發(fā)疾病的概率也會隨之增加,所以購買疾病險與附加醫(yī)療險尤為重要。在保險方面建議在中年時提前購買重大疾病險和意外險,發(fā)生疾病和出現意外時享受高保障,同時附加醫(yī)療保險,保障年限在15年~20年左右,不僅自己受益,也可以減輕子女的負擔,它的受益者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子女,繳費滿期不出現意外可以將投資作為養(yǎng)老金。
昂貴的醫(yī)療費用,不是所有家庭的積蓄都能夠應付的,專家認為,老年人理財規(guī)劃的目的是要讓“生活有保障”,可以適當選擇一些中低風險、投資期限短的理財產品,預留部分家庭備用金,拿出部分資產來投資,合理安排閑錢的同時提升生活的品質。理財師認為,老年人退休后面對的將是收入無法增長以及未來開支費用逐年遞增的現實,這就更需要老年人合理規(guī)劃資產,多元組合投資。
退休老人應該將資產按照比例分配,活期資產作為日常流動資金,定期存款建議以一年期為主,占比可高于活期存款;理財產品可選擇開放式理財和封閉式理財并行,同時投資疾病、意外險作為保障,選擇低風險的理財方式既可以最大程度規(guī)避風險,同時多元化的投資也可以合理規(guī)劃資產。另外,老年人在進行投資理財的同時,一定要謹慎選擇,建議選擇規(guī)模大一些的銀行和專業(yè)的理財師,最好在子女陪同下共同辦理業(yè)務,謹防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