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緬建交以來,兩國關系發(fā)展密切,在貿易、投資和國際間經濟合作等方面發(fā)展迅猛。進入21世紀,中緬雙邊貿易合作成績顯著,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谥芯捜鎽?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與地緣經濟互補性,未來中緬經貿關系合作有著廣闊發(fā)展前景。
【關鍵詞】中緬關系 ?經貿關系 ?發(fā)展前景
作為中國近鄰,緬甸具有豐富的礦產、林業(yè)、水力、漁業(yè)等資源。緬甸資源和能源的優(yōu)勢,為中國經濟快速發(fā)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緬甸經濟要取得快速發(fā)展也離不開中國,中國是緬甸第一大貿易伙伴,也是緬甸第一大投資國。中緬兩國在要素稟賦、資源結構等方面存在著較強的互補性,雙方經貿發(fā)展?jié)摿薮蟆?/p>
一、中緬經貿關系發(fā)展現狀
中緬經貿往來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中緬兩國就有經濟文化往來。近年來,中緬經貿發(fā)展迅速,雙邊經貿發(fā)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一)中緬進出口貿易額迅猛攀升,貿易結構不斷完善
2010年中緬貿易總額僅6.1億美元,其中中國對緬出口額4.9億美元,占緬進口比重20.4%,中國從緬進口1.2億美元,占緬出口比重8.6%。到2013年,中緬貿易總額高達101.5億美元,首次超過百億美元,占緬對外貿易總額比重高達44.3%。隨著雙邊貿易的不斷發(fā)展,雙邊貿易額增速勢頭迅猛。
中國與緬甸貿易規(guī)模和貿易品種不斷擴展,雙邊貿易結構也在不斷調整。中國以往對緬甸出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鋼鐵建筑類材料、資本貨物、通訊設備等制造業(yè)商品,慢慢擴展到了油籽、棉花、化學纖維、計算機通訊電子設備等領域。中國從緬甸進口的商品結構主要以農產品、玉石、礦石為主,擴大到了木及木制品、礦石燃料、食用水果等。雙邊貿易結構正在由單一型向復合型轉變。
(二)中國對緬甸投資逐步增加,投資領域集中
2005年~2010年,中國對緬甸投資流量迅猛增長。2010年中國首次成為緬甸第一大投資國,對緬投資增長迅速,投資總額高達123.2億美元。在投資領域方面,中國對緬的投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氣、油氣管道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中國對緬投資建設的數目和投資金額呈遞增趨勢。
(三)中緬國際經濟合作日益成熟
作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重要成員,中國和緬甸共同致力于增進經貿、投資合作,實現貨物和服務貿易自由化。在自由貿易區(qū)合作機制下,2015年,中緬兩國實現雙邊貿易零關稅,促進雙邊貿易進一步發(fā)展。隨著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zhàn)略的推進,建設“孟中緬印經濟走廊”的進程將會大大加快,中緬之間經濟合作不斷升級,涉及到基建、能源、貿易、產業(yè)等諸多關鍵領域。
二、新時期中緬經貿發(fā)展面臨嚴峻挑戰(zhàn)
緬甸是我國重要的戰(zhàn)略利益攸關區(qū)。緬甸地處位置特殊,連接東南亞和南亞,戰(zhàn)略位置突出。中緬邊境線長達二千多公里,是我國進入印度洋和孟印等地區(qū)的捷徑。伴隨著緬甸國內的民主改革的進程,其政治的多元化導致中緬經貿關系受到更多力量和因素的影響,給中緬經貿合作增加了許多不確定性。美國、日本等國的戰(zhàn)略競爭企圖排擠中國在緬甸的經濟影響,中緬經貿發(fā)展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
(一)中緬貿易發(fā)展政治風險增加
隨著美國“亞洲再平衡”戰(zhàn)略的實施,美國、日本等國的介入,企圖打壓我國在緬甸的經濟影響力。近年來,西方國家與緬甸政府的接觸日漸頻繁,在緬甸的投資不斷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對中國在緬經濟發(fā)展擠壓。在西方反華勢力經濟誘惑、政治輿論的打壓下,中緬貿易受到重大沖擊。但緬甸對外政策的多元化,并不代表緬甸可以忽視中國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影響。中緬經濟需要發(fā)展,不能一味地搞政治外交,雙方需要尋求共同利益交匯點,一道同其他各個國家協(xié)調好整體利益關系,以經濟合作實現互惠共贏。
(二)貿易總量較小,貿易結構嚴重失衡
近年來,中緬雙邊貿易發(fā)展相當迅猛,但同中國與東盟其他國家相比,緬甸的貿易額較低。中緬兩國雙邊貿易合作整體發(fā)展水平較低,主要原因有以下兩方面:一方面緬甸經濟發(fā)展較落后,消費能力有限,缺乏進口動力;另一方面,緬甸國內第二產業(yè)發(fā)展滯緩,出口水平受到限制。
由于中緬兩國的產業(yè)發(fā)展的階段不同,中緬貿易結構存在很大的差異。中國向緬甸的出口主要以制成品為主,而中國從緬甸的進口以低附加值產品為主。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導致對能源與原材料類商品需求日益增加,對緬進口貿易呈大幅度的增長趨勢。另一方面由于緬甸自身國內經濟發(fā)展的相對落后,對中國制造業(yè)產品進口需求緩慢,最終導致雙邊貿易格局的失衡。
(三)投資結構不平衡,投資主體單一
目前,在緬甸的外商投資中中國投資占據首位。中國對緬甸投資主要集中在電力、石油、天然氣等領域,其中,中國對緬甸投資幾乎都集中在電力領域。這為中國在緬投資留下了隱患。隨著緬甸新政府對能源出口的限制,中國的大部分投資面臨著巨大問題。
中國對緬甸投資主體單一,主要集中在國有企業(yè)、官方或軍方企業(yè),兩國民間企業(yè)合作發(fā)展欠缺和滯后。中國對緬投資合作,沒有考慮當地居民的實際需求,從而導致中資企業(yè)和項目在緬甸民主化浪潮中所面臨風險增加。
三、中緬經貿關系發(fā)展前景展望
中緬經貿關系來發(fā)展迅速,雖然發(fā)展過程中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zhàn),但是兩國在各個領域的發(fā)展不斷加強,未來發(fā)展前景一片光明。
(一)中緬政治友好關系為中緬經貿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長期以來,中緬兩國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持睦鄰友好關系。2016年,中國外長王毅應邀到緬甸,會見緬甸高層領導人。王毅表示,中方堅定奉行對緬友好政策,中國對緬態(tài)度不會受到緬甸國內形勢和政府更替的影響,中緬雙方經濟發(fā)展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和巨大發(fā)展?jié)摿Γ袊梢猿蔀榫挼榻窈蠼洕l(fā)展最理想、最可靠、最持久的合作伙伴。吳延覺表示,緬甸新政府愿同中方共同努力,不斷深化兩國各個領域的經濟合作,促進兩國友好睦鄰關系。
(二)緬甸國內經濟發(fā)展的自身需要有利于中緬經貿發(fā)展
隨著緬甸政府引進外資政策實施,更多外資將進入緬甸,促進經濟進一步發(fā)展。亞洲開發(fā)銀行指出:在未來20年,緬甸經濟將迅猛發(fā)展,經濟年均增長速度將有望保持在7%~8%。到2030年,其國內人均生產總值將高達2000美元~3000美元。緬甸國內經濟持續(xù)快速的增長、人民消費水平不斷提升,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將在緬甸國內市場備受青睞。基于中緬兩國的高度經濟互補性,未來貿易合作發(fā)展前景廣闊。
參考文獻
[1]賀勝達.1988年以來的中緬經濟合作:現狀、問題和前景[J].云南社會科學,2005,(02).
[2]李繼云.中緬貿易發(fā)展的制約因素與對策分析[J].人民論壇,2013,(07).
[3]李永寧,陳秀蓮.中緬經貿關系探討[J].東南亞縱橫,2003,(04).
[4]田立加,王光厚.中緬關系面臨的挑戰(zhàn)及中國的戰(zhàn)略選擇[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4,(05).
[5]高歌.緬甸民主進程下中緬經貿合作分析[J].東南亞縱橫,2013,(04).
作者簡介:荀力達(1991-),男,漢族,河北邢臺人,云南財經大學財政與經濟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