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雅苓 劉小勃
摘 要: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習成為一種自覺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學生的好奇心愈強,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維就愈活躍。在老師的調控引導下,學生進入一個個“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討課堂問題,情緒高漲,其樂無窮。學生情緒高漲也會激發(fā)我們的講課熱情,一堂成功的語文課也就誕生了。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 好奇心 參與意識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187-01
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你講的再好,如果學生們不積極參與效果也好不了。經常聽老師抱怨學生在語文課上不認真聽講,致使老師感覺授課沒什么激情,覺得學生不懂事。這種現(xiàn)象是怎么發(fā)生呢?筆者認為語文課堂中教師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是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在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呢,筆者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的:
1 新穎的導入語,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钡拇_, 好的導語能迅速將學生引向授課主題,把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之中,或能動人心扉,或能發(fā)人深思。如,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文,首先讓學生看圓明園被毀后的斷壁殘垣圖片,然后問學生想不想和老師一起走進圓明園感受過去的輝煌,孩子們興趣盎然。
2 不斷增強學生審美能力 ,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
教學中我充分挖掘教材,使學生展開想象,感受文章的美。如學習古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時,讓學生以“假如我是詩人,那是怎樣的一種情景”的假設進入原有意境,體會詩情畫意。其中一位學生在談自己的感受時這么說的,我仿佛看到了:在春暖花開的長江兩岸,各色蝴蝶翩翩起舞,聞到了花香沁人心脾,江面滾滾的波浪向東流去,一葉小舟借著長江之水,一直飄到那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學生的對美的理解和創(chuàng)造中,即使不同程度的學生,也能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再如教《望廬山瀑布》時給學生放著音樂,學生看著畫面,根據畫面展開想象,感受瀑布從天而降,氣勢滂潑。學生的參與意識被調動起來,一個個臉上掛著滿足的微笑。
再如,教《桂林上水》一課時,讓學生反復閱讀對桂林山的“奇、秀、險”的描寫和漓江水“靜、清、綠”的描寫,使他們充分回味其優(yōu)美的韻味,再欣賞中激發(fā)他們對桂林山水秀麗多姿美景的強烈情感。
3 師生間的親密合作,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
教學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真誠交流,親密合作。伴著鈴聲敲響,教師要面帶微笑和學生一起身心舒暢地走進知識的殿堂,并感悟生活。教師師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冷靜地對待課堂出現(xiàn)的偶發(fā)事件(如學生睡覺、說話等等),做到既嚴肅又活潑,既莊重又親切;教師要多表揚和鼓勵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學生勇于提出問題,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同時要對每個學生都寄予期待。我經常對學生說:“誰愿回答這個問題,只要說出自己思考過的見解,說錯了沒關系”?!罢l來挑戰(zhàn)一下自己,朗讀這一段話”“你講得很有道理,望繼續(xù)加油!”《語文課程標準》: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活動過程。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激發(fā)學生參與意識的重要前提。所以,師生親密合作,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是每一個教師最起碼應該做到的。它可有效地形成強大的合力,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導向和促進作用。教師要巧妙利用課堂上隨機出現(xiàn)的情境變化,注重學生的情感交流,以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用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相信學生,適時調整活動內容與教學策略。這樣,學生就能在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教育,愿意學習,喜歡學習。學生積極參與了,我們的授課也就成功了。
總之,我們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習成為一種自覺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學生的好奇心愈強,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維就愈活躍。在老師的調控引導下,學生進入一個個“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討課堂問題,情緒高漲,其樂無窮。學生情緒高漲也會激發(fā)我們的講課熱情,一堂成功的語文課也就誕生了。
參考文獻:
[1] 金海,金玉姬.淺談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參與意識的思考[J].第三屆世紀之星《創(chuàng)新教育論壇論文集》,2016-01-10.
[2] 陳俊楓.學生參與意識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J].基礎教育研究,(2014年21期).
[3] 劉鳳芹.學生參與意識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J].中華少年,2015年26期.
[4] 藍耿星.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J].留學生,Overseas Students,2016年03期.
[5] 王梅.小組合作學習四要則[J].黑龍江教育(小學版),2004年36期.
[6] 俞冬偉.分享·對話·發(fā)展——關于語文教育觀的認識[J].師范教育,2003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