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懷照+肖文圣
內容摘要:經濟人假說認為,經濟人會根據(jù)自己的知識水平,不擇手段地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但由于多種不確定性,經濟人追求最大化利益只能是短期的。經濟人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會導致其市場經濟行為扭曲社會和市場秩序,造成社會的公序良俗缺失和更廣泛的市場失靈,危害社會和市場的整體利益,政府應該通過各種途徑引導市場主體追求長期利益最大化。
關鍵詞:經濟人 ? 短期利益最大化 ? 長期利益最大化 ? 市場經濟行為 ? 長期邊際收益遞減
在市場經濟時代,市場中的假、惡、丑等市場經濟行為比以往更普遍,也更嚴重,信用則顯得更為珍貴。2015年9月德國大眾汽車尾氣排放丑聞,使得以高品質著稱的德國制造也遭遇了全球信任危機,足以讓全球懷疑一切市場經濟行為,我們需要反思這些市場經濟行為的形成原因,找出減少它們的損害辦法。
經濟人假說概述
(一)人的屬性
人具有自然和社會的二重屬性。作為自然屬性,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離不開自然界,同時又受到自然規(guī)律的制約,因此人具有生物進化遺傳的屬性—利己性。作為社會屬性,人是社會的產物,其生產活動和生活都具有社會性,因此人具有社會進化遺傳的屬性—利他性,這里的利他性是指作為社會個體的人以犧牲自己的適應性來促進和提高其他個體適應性。人的利己性和利他性不是根本對立的,而是和諧統(tǒng)一的。處于社會中的人要受到社會及其規(guī)律的制約,人要受到法律、習慣等約束,比如道德,其本質就是利他。利他性的實質是利己,人性的本質是利己,但又以利他為基礎的合作方式建立社會關系實現(xiàn)利己目的。
(二)社會人
社會人是舊制度主義經濟學家提出的概念。他們認為,人作為一種社會存在,除了物質利益需要之外,人還有安全、自尊、情感和社會地位等需要;人做出任何選擇,必須是建立在個人的社會經驗以及與其他個人之間相互作用基礎之上,即人的行為直接依賴于個人生活在其中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
(三)經濟人
經濟人,即西方經濟學的“經濟人”假說。經歷了古典經濟學說“經濟人”、新古典經濟學說“經濟人”和新制度經濟學說“管理人”(也即廣義“經濟人”)的演變。
古典經濟學說中的“經濟人”是指,人是以完全追求物質利益為目的而進行經濟活動的主體,以盡可能少的付出去獲得最大限度的收獲;或同樣的收獲卻最小限度地付出,并因此不擇手段。同時,經濟人是自然理性的,這里的理性是指個人在選定目標后對達成目標的各種行為方案,根據(jù)成本和收益做出選擇??傮w來說,古典經濟學說“經濟人”假說是指每個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并且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為行動傾向,在經濟活動中面臨不同機會選擇時,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從其另一方面考慮,即X理論認為,人的本性是懶惰的,厭惡工作,人會盡可能地逃避付出(美國工業(yè)心理學家道斯·麥格里格(Douglas McGregor)提出的X-Y理論,主要是對人性的根本性理解:性本惡—X理論和性本善—Y理論。X理論認為人們有消極的工作源動力,一般人缺少進取心,只有在指導下才愿意接受工作。Y理論則認為人們有積極的工作源動力,即使沒有外界的壓力和處罰的威脅,他們一樣會努力工作以期達到目的—人們具有自我調節(jié)和自我監(jiān)督的能力)。古典經濟學說“經濟人”泛指以經濟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個人、家庭和企業(yè)單位。同時,它還提出一系列的相關假設,比如社會資源供給不受限制,市場信息是對稱的,人在選擇時具有足夠的知識水平,市場機制是充分且有效的等。
新古典經濟學說中的“經濟人”是指,在繼承古典經濟人的利己和自然理性基礎上,認為人是完全理性的(即掌握全部知識和信息,恰當選擇,實現(xiàn)利益最大化),并且“經濟人”一般包括生產者和消費者,分別追求利潤和效用最大化;“經濟人”通常采取勞動、資本、土地、企業(yè)家等四種要素供給者的形態(tài)。
新制度經濟學說中的“經濟人”,又被稱為作為“經濟管理學基礎理論”的“管理人”,也稱為廣義的“經濟人”。它比傳統(tǒng)的“經濟人”更接近于真實社會,該理論認為,人具有追求經濟利益和非經濟利益最大化的雙重動機(非經濟利益包括利他主義、意識形態(tài)和自愿負擔約束等,通常有集體主義行為偏好);人是具有“有限理性”的,即人受到自身任何和計算能力方面固有的限制、以及信息不完全、時間有限等制約,人只能做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的選擇,從而追求可以實現(xiàn)的“滿意狀態(tài)”,而不是最大化。換一種說法,廣義的經濟人是“自利性”和“利他性”共存,同時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和“公共利益最大化”,且“經濟人”的行為具有社會性。
關于西方經濟學“經濟人”的各種理論學說,經濟人的邊界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和家庭等單位組織。雖然法人和家庭等單位組織,不是自然人的簡單加總,是自然人的集合,但具備經濟人的基本特性。
從人的本性認識到經濟人、社會人和管理人(都仍被認為是西方經濟學的經濟人,下文仍然稱為經濟人)認識演變,是自利性到自利性與利他性的結合,理性到有限理性,個人利益最大化到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最大化統(tǒng)一的認識演變。利己是他們的共同本性,利他是實現(xiàn)利己的途徑,理性是實現(xiàn)利己的手段。以利他為基礎的合作方式建立社會關系,也是以自利性和理性為前提。
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對稱等多種因素及不確定性,經濟人總是把個人的“滿意狀態(tài)”誤認為是利益最大化;經濟人即使是完全理性和信息完全的,也是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追求長期利益最大化。
短期利益最大化和長期利益最大化
經濟人認為能夠憑借自身的經驗和知識水平,通過比較優(yōu)勢,在市場中的投資(下文把追求利益最大化行為的付出統(tǒng)稱為投資)能夠超越別人,實現(xiàn)自身利益最大化,也由于資本的本性,也決定經濟人對一切投資都會追求利益最大化;或者至少是經濟人自認為得到的“滿足狀態(tài)”,這就是經濟人自認為在一定時間內能夠“控制”所得到的利益,并且因此會不擇手段得到。所以,從時間上來說,經濟人追求的一定是短期利益最大化,而不會是長期利益最大化。這里的“短期”,時間上可能是2-3年,也可能是3-5年,或更長一點,但至少是投資的一個收益周期。比如,企業(yè)投資生產,會預計經過論證、選址、建廠、生產、銷售等投資周期內獲得最大化收益;家長投資孩子留學,會預計正常學業(yè)完成回國時,收獲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也或者找到理想的工作或達到某目的。
對于自然人、法人或單位組織,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形式多樣。在時間上,是以最少的時間完成某事;在利潤(收入)上,是以最小投入獲得最大收益;在競爭力上,是獲得最大的存在滿足(包括個人的工作、企業(yè)的市場地位等)等。
經濟人控制的只能是短期利益,如企業(yè)投資生產或家長投資留學,都不會追求長期的利益最大化。企業(yè)投資生產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然后再考慮繼續(xù)投資還是戰(zhàn)略調整,追求新一期的短期利益最大化;家長投資留學,追求的是留學生創(chuàng)業(yè)或工作的高起點平臺,即短期的投資回報。
長期來說,面對技術變化、競爭對手的出現(xiàn),以及時空的未知,經濟人無法保證自己是否還能夠擁有比較優(yōu)勢。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導致經濟人是有限理性,從而經濟人放棄追求長期利益最大化。
首先,經濟人引以為豪的能夠獲得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知識水平,由于短期不存在技術進步,長期一定存在技術進步,必然導致其知識水平不足以在長期獲得利益最大化。
其次,長期來看,市場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使得經濟人“不可控”長期市場中的生產、經營或消費條件,比如競爭對手出現(xiàn)、物價變化、資源供給變化甚至消費者偏好等,都會影響長期利益獲得。還有,長期來看市場外環(huán)境,市場必然受到政府的戰(zhàn)略政策等干預,以及國際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使得經濟人難以控制獲得長期投資的最大化利益。
最后,從長期來看,經濟人自身也具有不確定因素,諸如自然人的經驗累積、情感情緒變化、法人及單位組織的內部人員的變動等,都會影響長期利益最大化。
傳統(tǒng)經濟人是建立在“利己不損人”前提上的假說,現(xiàn)實中指的應該是廣義的利己和廣義的理性,由于現(xiàn)實中多種不確定性、知識水平、信息的不完全性等因素,經濟人的長期邊際收益的概率逐漸降低,即長期邊際收益遞減。所以,經濟人有限理性追求最大化的短期利益是一種主觀期望利益,在獲得最大化的短期利益后,將會放棄追求長期利益最大化。
假設經濟人的收益X是時間的增函數(shù)X=X(t),μ是經濟人期望的最大化短期收益,設經濟人獲得收益的概率函數(shù)為f(x),則f(x)=A(σ)e-, A(σ)是與σ有關的大于零的常數(shù),其滿足正態(tài)分布密度函數(shù)特征。這里σ是與經濟人的經驗與知識水平、掌握的投資信息、市場中各種不確定因素等因素有關的正數(shù),即經濟人實現(xiàn)利益最大化的能力。 σ>0。σ值越大,表明經濟人短期收益增長越快;σ值越小,則短期收益增長越緩慢,此函數(shù)關系如圖1所示。在函數(shù)圖像右側虛線,表明經濟人放棄追求長期收益最大化。
根據(jù)正態(tài)分布概率密度函數(shù)的數(shù)學性質,函數(shù)圖形關于X=μ對稱,在μ-σ點和μ+σ點分別是圖形的拐點,即在x=μ-σ拐點左側,投資收益概率邊際增加緩慢,然后投資收益概率邊際增加快速,到X=μ點達到最大,這時期最大化短期收益的概率達到最大值A(σ),然后進入長期收益階段。由于經濟人傾向于短期收益最大化,在各種條件不變的情況,長期將無所作為,即放棄繼續(xù)追求長期收益最大化;或者,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將改變原有的收益與概率函數(shù)關系。
同時,經濟人的期望最大化利益μ影響短期最大化收益實現(xiàn)時間,如圖2所示。經濟人的能力σ決定實現(xiàn)短期收益的概率,如圖3所示。
短期利益最大化對市場經濟行為的影響
自私地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一方面會積極參與競爭、創(chuàng)新技術進步,從而有利于社會進步。但是,在市場經濟體制市場化程度較完善的今天,當前更應該看到其另一面,為了追求個人短期利益最大化,而試圖用最小的付出獲得最大回報,導致社會退步;會出現(xiàn)不勞而獲、非法手段等方式進行不公平競爭,對市場經濟造成的扭曲。
經濟人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目標,必然會不擇手段,影響到經濟人的市場經濟行為。當其不擇手段時,是掠奪財富而不是創(chuàng)造財富,必然對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產生不良影響。如果經濟人追求長期收益最大化,會更加尊重社會規(guī)律和自然規(guī)律,會認為公共利益比個人利益更重要,其市場經濟行為會更加規(guī)范和有序,有利于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
市場中的自然人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將深刻影響其市場經濟行為。工作中可能懶惰,逃避付出,影響生產效率,比如工作敷衍、推卸責任等;導致社會文明習慣缺失,增加社會運行成本,比如插隊、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行車闖紅燈、救死扶傷缺失等;助長市場違紀行為,比如乘坐黑車、購買水貨手機和山寨商品等;扭曲社會關系,比如賄賂、拉幫結派、傳銷、欺詐等;直接損害社會或國家利益,比如偷盜、搶劫、泄密、賣國求榮等。
市場中的法人或單位組織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會產生不良市場經濟行為,將對市場產生不良影響。不顧企業(yè)盈利能力,以新債還舊債,造成企業(yè)危機甚至破產,比如現(xiàn)在的普遍社會現(xiàn)象—老板“跑路”等;利用財務造假等違法手段,謀取不當利益,比如2001年12月美國的世界級大公司“安然公司”因公司財務造假轟然倒塌;惡意競爭,阻礙產業(yè)發(fā)展,比如特拉斯、商業(yè)賄賂以及美歐企業(yè)在美國訴訟中國光伏產品進行“雙反調查”等;直接欺詐,擾亂市場秩序,如“龐氏騙局”以及“大眾汽車尾氣檢測造假”將接受美國罰款180億美元等;為企業(yè)私利,危害公共利益,如企業(yè)私排亂放企業(yè)三廢,以及美國的“房地美和房利美”引發(fā)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等;山寨模仿,傍名牌,欺騙消費者;消極競爭,“挖走”競爭對手的高級管理人才,獲取商業(yè)信息打擊對手等;利用信息不對稱,制造市場供求矛盾,引起市場波動等。
綜上,經濟人有理性地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經濟行為,會扭曲社會和市場秩序,造成社會的公序良俗缺失及更廣泛的市場失靈現(xiàn)象突出,危害社會和國家的整體利益。
政府干預經濟人短期利益最大化經濟行為
正如針對大眾尾氣排放丑聞,李稻葵指出,因為像寶馬家族企業(yè),注重企業(yè)永續(xù)發(fā)展,不為短期業(yè)績所左右,成就了德國制造的精髓;而私募股權基金通過買賣企業(yè)、追求短期巨額盈利的模式逐漸淘汰。
經濟人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對市場經濟產生巨大不良影響,需要政府干預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引起的市場失靈。政府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尊重與維護社會公序良俗,加速立法。懲戒個人和法人的不良行為和不良思維,形成整個社會對不良行為、思維的約束,降低追求個人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積極性。比如行賄與受賄同罰、乘坐無照營運黑車的乘客也要遭受處罰、加大對救死扶傷行為人及其單位的獎勵、公平擁有不同初始市場資源的競爭機會等。
規(guī)范企業(yè)的生產、經營行為和意識,降低甚至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現(xiàn)象,形成市場的整體追求長期利益最大化的氛圍。
建立完善的信用平臺。通過信用管理,加大對企業(yè)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讓受罰者遭受的損失大于甚至遠大于違法所得的短期利益,加大其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違法成本,引導企業(yè)追求長期利益最大化。比如,建立個人(法人)違法犯罪記錄與職業(yè)(市場)準入掛鉤制度。
政府下放行政權力,增加行政代理人的監(jiān)督權,并督促其有效監(jiān)督和管理,解決政府監(jiān)管不到位或越位的狀況。比如,強化行業(yè)協(xié)會的功能,真正落實行業(yè)協(xié)會對企業(yè)的管理與監(jiān)督引導作用。
幫助企業(yè)培養(yǎng)理性獲得長期利益最大化的控制力。如政府通過政策優(yōu)惠、資金扶持、技術指導等手段,引導和幫助企業(yè)增強追求長期利益最大化的能力。
政府自身也要加強執(zhí)政管理行為的透明度,增強政府公信力。市場經濟下,政府不僅要為市場提供服務,維護市場的公平競爭秩序;也要避免政府隨心所欲“朝令夕改”的尷尬,才能讓政府多一份公信,社會多一份和諧,才能更好地維護市場秩序,糾正市場失靈。
總之,為了消除“經濟人”短期利益最大化追求導致的假、惡、丑等市場經濟行為,我們需要認真和正確地看待市場經濟,不迷信市場經濟,當然政府干預市場也要深刻認識到政府失效問題存在,政府干預需要進行系統(tǒng)化制度建設,引導個人和企業(yè)長期利益最大化的目標追求,形成規(guī)范良好的市場經濟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