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華
視盤色素沉著1例
陳少華
視盤,色素沉著;紅外光攝像
發(fā)現(xiàn)1例視盤顏色呈棕色者,較為少見,報告如下。
患者吳某,男性,49歲,因視近模糊半年于2015年3月4日就診。無其他眼病史,既往身體健康。眼科檢查:遠視力右眼1.0,左眼0.8,左眼矯正視力不提高;近視力右0.5,+1.50DS=1.2,左0.4,+1.50DS= 1.2。雙眼結(jié)膜不充血,角膜透明,瞳孔同圓等大,對光反射靈敏;晶狀體透明。眼底檢查:右眼視盤邊界清楚,顏色正常,杯/盤比為0.4,視網(wǎng)膜血管走行正
常,后極部顳側(cè)有玻璃疣,黃斑中心凹反光可見。左眼視盤邊界清楚,顏色呈淺棕色(圖1~6),杯/盤比無法判斷,視網(wǎng)膜血管走行正常,后極部顳側(cè)有玻璃疣,黃斑中心凹反光可見。眼球活動正常。眼壓均為17 mmHg。診斷:(1)左眼視盤色素沉著〔1〕;(2)雙眼老視眼。處理:隨訪觀察,配老視鏡。
圖1 左眼底彩照,示左眼視盤邊界清楚,顏色呈淺棕色,杯/盤比無法判斷,視網(wǎng)膜血管走行正常,后極部顳側(cè)有玻璃疣。圖2紅外光下左眼底照片,顯示杯盤比無擴大。圖3左眼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血管無滲漏。圖4右眼底彩照,右眼視盤邊界清楚,顏色正常,杯/盤比為0.4,視網(wǎng)膜血管走行正常,后極部顳側(cè)有玻璃疣。圖5紅外光下右眼底照片。圖6右眼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血管無滲漏。
視盤色素沉著臨床少見,郭秉寬等〔2〕于1958年曾報道1例視盤色素細胞瘤。本例視盤顏色呈棕色,更為少見。本例特點:左眼整個視盤內(nèi)均勻布滿色素,不隆起,無熒光素滲漏,右眼底正常。左眼由于視盤被色素遮蓋,檢眼鏡檢查或根據(jù)彩色眼底照相難以判斷杯盤比,由于紅外光穿透性好,所以可采用紅外光攝像來判斷,特別是對于合并青光眼的患者,有參考價值;本例紅外光下左眼杯盤比正常。
篩板包括二部分,即鞏膜篩板及脈絡(luò)膜篩板,后者是周圍含有葡萄膜黑色素細胞的脈絡(luò)膜的延續(xù)。視盤的色素性改變是脈絡(luò)膜篩板內(nèi)葡萄膜黑色素細胞的增生。所以認為這種增生是原始細胞的一種錯構(gòu)瘤樣生長,代表一種返祖現(xiàn)象。
視盤色素沉著需與以下疾病鑒別:(1)視盤黑色素細胞瘤:少有超過1個視盤直徑的,向前突出在1 mm以內(nèi)。色素沉著很濃,腫瘤細胞的胞體中飽含色素。腫瘤位置多為偏心性,通常見于視盤之外下部。(2)視盤脈絡(luò)膜黑色素瘤:位于視盤附近的脈絡(luò)膜內(nèi),可侵入視盤上,病損呈灰斑或黃白色。瘤細胞經(jīng)脈絡(luò)膜逐漸侵入視神經(jīng)的纖維中,表現(xiàn)如磨菇狀,逐漸長大發(fā)展,比視盤色素沉著要大得多。
依據(jù)本例視盤色素的特點,臨床上排除了視盤黑色素細胞瘤與視盤脈絡(luò)膜黑色素瘤,診斷為左眼視盤色素沉著,由于需要與之鑒別的前兩種疾病均為惡性,而本例僅為臨床診斷,故仍需長期隨訪。總之,視盤色素沉著罕見,遇類似患者需要小心鑒別,長期隨訪;另外,如果色素較多無法判斷杯盤比,建議采用紅外光攝像來判斷。
[1]王延超.眼科詞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0:122-123.
[2]郭秉寬.先天性視乳頭色素瘤(一個病例的臨床與病理報告)[J].中華眼科雜志,1958,8:614.
R774.6
B
1002-4379(2016)01-0017-02
10.13444/j.cnki.zgzyykzz.2016.01.006
河南開封眼病醫(yī)院,開封475000
陳少華,E-mail:kfey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