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瑛
【摘要】在備戰(zhàn)高考的壓力下,在快餐文化盛行的背景下,學生已經(jīng)鮮有機會靜下心來專心研讀,探究文本的深刻意蘊。因此,在新課程理念下的閱讀教學,教師要十分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把握時機,在閱讀教學實踐中積極倡導個性化閱讀。在閱讀教學中巧架橋梁,引“讀”入勝。先要重視閱讀的根本——“積累性閱讀”, 然后傳授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方法,提供個性化閱讀的空間,進行“理解性閱讀”;同時重視拓展研讀,深入研討,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并提倡學生的個性化解讀,引導學生收獲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果實。
【關(guān)鍵詞】創(chuàng)造性閱讀;個性化閱讀;閱讀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培根的經(jīng)典話語強調(diào)了閱讀的重要性。一個人在中學時代讀了哪些書,又是怎樣讀的,注定會影響他的一生。的確,學語文的根只有扎在豐富的閱讀中,扎在中外經(jīng)典文學作品中,從中汲取精華,加以生發(fā),才能有所收獲。為此,新課標還為學生提供了一份閱讀參考附錄,即《關(guān)于誦讀篇目和課外讀物的建議》,把古今中外的文學經(jīng)典作為課外閱讀的重點。創(chuàng)造性閱讀能力不是頭腦里本來就有的,它需要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培養(yǎng)。如果將文本創(chuàng)造性閱讀和運用的能力比做果實,它需要根、莖(干)、葉的供養(yǎng)和花朵中共同孕育而成。本固方能枝榮葉茂、花繁果豐。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巧架橋梁,才能引“讀”入勝
一、重視閱讀的根本——“積累性閱讀”
積累性閱讀是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根基,它通常指“以積累感性語言材料和自然、社會知識為基本目標的語文閱讀,是形成以語感為中心的較高語文能力的最重要的基礎。人們最初階段的閱讀,首先應該是積累性閱讀?,F(xiàn)代中小學階段的閱讀也主要是積累性閱讀”。積累性閱讀其目的在于汲取讀物中的知識營養(yǎng),即“積學以儲寶”的過程。
創(chuàng)造離不開積累,它是一個學習、準備、醞釀、積累的漸進過程。閱讀是一種心智技能,其熟練程度與閱讀量呈正比。閱讀量不夠,熟練的閱讀技能何以形成?此外,讀物內(nèi)容的廣度和難易程度也是來考慮的因素?!墩Z文課程標準》在“理念”中強調(diào)“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在總目標中要求“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在教學建議中特別提出“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的總目標,這是對積累性閱讀提出實質(zhì)性的要求。語文學習只是狹義上的積累性閱讀,而廣義的積累性閱讀泛指一切知識和文化的積累性閱讀,它包括課內(nèi)和課外、有人指導和自主選擇,紙本讀物和非紙本讀物等等。豐富的閱讀感悟可以在廣泛的閱讀實踐中積累。生活中,我們通過豐富自身的生活閱歷和積累閱讀感悟,從而促進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生成。
二、傳授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方法,提供個性化閱讀的空間——“理解性閱讀”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正餐式的經(jīng)典閱讀逐步被快餐式的時尚閱讀所代替??觳褪降拈喿x的視角有的新穎荒誕,有的具有大量的視覺沖擊力的圖片,如卡通、科學幻想、生活幽默等等,借此博得人們輕松一笑。因而,這種快餐式閱讀讓人們忽略了閱讀品位和質(zhì)量。
理解性閱讀首先要把握文本的整體,感知文章寫了什么,有怎樣的思路,初步了解文本的內(nèi)容和表達。然后著重體味和推敲重要語句文本義,從而達到領會作者表達的觀點和情感的目的。
理解性閱讀主要運用求同思維。詩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是作者與讀者跨越時間與空間的對話。陸游詩云:“古人已死書獨存,吾曹賴書見古人。后之視今猶視古,吾書未泯要有取”讀者與作者雖然處于不同的時代,但面臨的客觀環(huán)境有相似點,會激起相近的情感。
三、重視拓展研讀,深入研討,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比較閱讀”
如果說理解性閱讀主要是讀者與作者在“對話”中求同,那么比較閱讀不僅要求同,而且要辨異。它是創(chuàng)造性閱讀必不可少的前提。所謂比較閱讀,就是“在分析綜合的基礎上借助比較的思維過程而進行的一種積極主動的閱讀”。蘇教版的語文教材是按照同類比較來劃分的,有的按題材分,寫落日、故鄉(xiāng)或沙漠的分為一個單元;有的按照內(nèi)容分類,都是反映小人物的;有的體裁相同,都是詩歌;在閱讀過程中,首先異中求同,在同一類型中尋找基本規(guī)律,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其次同中求異,辨析每篇文章的特色。比較閱讀的范圍可大可小。微觀比較可以品味字詞語句,如古人就“僧敲月下門”或“僧推月下門”做過探討。宏觀比較則可以從多方面、多層次綜合比較,比如唐詩與宋詞的比較、李清照南渡前后詩詞內(nèi)容風格的比較等。
四、提倡學生的個性化解讀——“探究性閱讀”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創(chuàng)造性閱讀還需要我們具有質(zhì)疑、探究的精神。探究的角度可以是多層面的,比如小說文本,可以就情節(jié)、人物、環(huán)境、主題、藝術(shù)表現(xiàn)的各個層面進行探究。陶淵明詩云“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就是探究性閱讀的典范。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前提是提出問題。
探究性閱讀的思維有其多向性,贊美、批判,肯定、否定皆可。要珍愛學生的各種見解,支持他們對文本提出各種疑問,從而將質(zhì)疑性閱讀進行下去。
五、收獲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果實——“個性化解讀”
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最終實現(xiàn),還要依靠批判性閱讀。這既有對文本內(nèi)容和形式的否定和反駁,也有對文本內(nèi)容和形式進行肯定和補充,但著重在于評判。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思維特征是獨創(chuàng)性和批判性。批判是科學前進的不竭動力。
在閱讀教學中巧架橋梁,引“讀”入勝。創(chuàng)造性閱讀是閱讀活動的最終目的。閱讀需要深厚的積累,有了牢固的閱讀基礎,閱讀審美認知的效果就越明顯。
參考文獻
[1]李德成.閱讀辭典[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8.
[2]曾祥芹.閱讀學新論[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