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芳
河北省高邑縣東韓莊學校
?
英語詞匯教學的探索
趙麗芳
河北省高邑縣東韓莊學校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語篇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材料之一,它以比較完整的語言組織形態(tài)向學生傳遞相關的英語語言信息。但英語語篇中包含大量信息的同時也使用了一定數(shù)量的生詞,特別是高年級的語篇中,大量的生詞阻礙了學生對語篇的理解,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許多困難。那么,怎樣處理英語教學中的詞匯呢?這里,結合我的日常教學談一談我的看法。
1.閱讀前創(chuàng)設情境,集中處理詞匯。
許多教師在教學語篇前,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個情境,將單詞放在情境中逐個擊破。可等到詞匯處理結束后,一節(jié)課的時間已經(jīng)過半,于是語篇教學只能一帶而過。這種偏重詞匯而忽略語篇整體的教學有以下幾個弊端:(1)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前處理完所有生詞的目的是為學生掃清閱讀障礙,把閱讀難度降到最低,可這樣做同時也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空間降到了最低。(2)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跋冉躺~,再教語篇”的教學步驟,會使學生誤認為語篇學習等同于詞匯學習,容易使學生形成“不把生詞處理完,文章就不能讀”的思維定勢。(3)不利于學生對詞匯的掌握。盡管教師努力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教學生詞,但脫離語篇的詞匯教學留給學生的只能是一些孤立的詞匯,而不是用于傳情達意、完整的詞匯。
2.閱讀中“隨文識詞”。
有的教師意識到語篇整體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先從閱讀理解語篇開始,遇到一個生詞就停下來講(講詞的發(fā)音、詞義和用法,并配以習題),對生詞的處理力求面面俱到。這樣會使學生無法整體感知語篇,破壞了語篇教學的完整性和連續(xù)性,阻斷了學生對語篇學習的思維活動,也沖淡了語篇教學的主題。這與整體語言教學法的宗旨——在完整的情境中理解和分析語篇是不相符的。
3.“淡化”詞匯教學。
還有的教師片面追求閱讀時的“整體理解”,認為只要從語篇的角度出發(fā),讓學生“整體”學習和理解所學的語言材料,學生自然就會掌握語篇材料中的語言知識點。這種教學方法忽視對語言知識點的講解,導致學生對已經(jīng)學過的語篇仍感到生詞連篇,于是他們對語篇的理解也只能是“囫圇吞棗”。
由此看來,只注重語篇或只注重詞匯的語篇教學都是片面的。那么如何正確處理語篇與詞匯的關系呢?下面筆者從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三個階段進行探討。
1.閱讀前有選擇地處理部分生詞。
并不是所有的詞匯都必須放在閱讀前處理完,那些不能依據(jù)上下文推測且又會影響學生理解語篇的詞匯,教師應先行處理。小學生的詞匯量小,閱讀理解能力有限,對于有難度的語篇,掃除部分閱讀方面的詞匯障礙是有必要的。但這種掃除障礙的工作要適可而止,要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當然,在處理詞匯時也不宜花費太多時間,因為語篇教學中的生詞教學是為閱讀理解語篇服務的,只要解決生詞的“音”和“義”即可。教師可以借助語篇中的插圖教學詞匯,還可以創(chuàng)設語境,在語境中教學詞匯。
2.閱讀中滲透猜詞策略,提升自學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碰到生詞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學生碰到生詞就跳過去,這樣做有時會影響對語篇的理解。其實,詞匯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滲透猜詞策略,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閱讀理解能力。
(1)根據(jù)語境猜詞。詞匯會是組成語篇的重要元素,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依據(jù)上下文猜測詞義的能力。如《牛津小學英語》6BUnit1Whoisyounger?的語篇中有這樣一句話:“You are the only childiny”對于句中的“only”一詞,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上文中的對話“Doyouhaveanybrothersorsisters?No,Idont?”猜測出“only”是“唯一”的意思。
根據(jù)語境猜測生詞的含義,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詞匯的趣味性和理解詞匯的能力,增強學生掌握詞匯的主動性。
(2)根據(jù)構詞法猜詞。很多英語詞匯都符合構詞規(guī)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構詞法辨認單詞。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構詞規(guī)律并逐步形成對詞匯學習的規(guī)律性認識。
(3)根據(jù)釋義法猜詞。高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詞匯量。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詞義解釋的最佳方法是用英語解釋英語,即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已學的近義詞、反義詞或英語語句解釋新詞匯的含義。釋義法有利于學生準確理解新詞的含義,增加語言信息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維與表達的習慣。
3.閱讀后設計多種習題鞏固詞匯。
單詞的學習重在應用。因此,閱讀后教師應設計一些練習來檢測學生對詞匯的掌握情況。
(1)選詞填空。教師可以設計一篇根據(jù)課文語篇改編的短文,讓學生通過選詞填空補全短文。這種詞匯的鞏固法使學生既活用了詞匯又從整體上進一步熟悉了語篇,做到了“既見樹木,又見森林”。
(2)復述。在教學完語篇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關鍵詞和重點句型,讓學生自己組織語言,復述課文。這樣既能夠檢測學生對詞匯的掌握情況,同時還能夠檢測學生對語篇的理解情況。
(3)改寫、續(xù)寫。在學生全面理解語篇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語篇內容進行改寫,也可以讓學生依據(jù)語篇提供的信息對課文語篇進行續(xù)寫。這樣的活動既能夠增強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又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教師應正確處理閱讀教學與詞匯教學之間的關系,既不能強調閱讀而淡化詞匯教學,也不能只教學詞匯而弱化對語篇的理解,而要從語篇的整體角度出發(fā)教學詞匯。當然,詞匯教學的方法還有許多種,教學中我們應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做到“因詞而異”。此外,我們還應有意識地滲透一些學習策略,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