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樺 崔志英 嚴夢寒
(安陽市腫瘤醫(yī)院 超聲科 河南 安陽 455000)
?
彩色高頻超聲在微小甲狀腺癌顯像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張樺 崔志英 嚴夢寒
(安陽市腫瘤醫(yī)院 超聲科 河南 安陽 455000)
目的 探討彩色高頻超聲在微小甲狀腺癌顯像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擇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安陽市腫瘤醫(yī)院收治的70例疑似微小甲狀腺癌病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n=40)和對照組(n=30)。對照組患者接受頸部CT檢查,觀察組患者接受彩色高頻超聲掃描檢查,觀察記錄兩組檢查結果,并與手術病理檢查結果進行比較,統(tǒng)計兩者的診斷準確率。結果 兩組靈敏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特異度和惡性診斷準確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與常規(guī)的頸部CT掃描比較,彩色高頻超聲在診斷微小甲狀腺癌中臨床應用價值更高,能更加準確的診斷癌變情況,為治療提供有效依據(jù)。
彩色高頻超聲;微小甲狀腺癌;診斷價值
微小甲狀腺癌(thyroid micro carcinoma,TMC)大多因其他甲狀腺疾病而手術,在術后的常規(guī)組織學切片檢查中被偶然發(fā)現(xiàn),甚至有些因其他疾病死亡后尸解發(fā)現(xiàn)[1]。據(jù)報道,世界各地尸解中TMC的發(fā)現(xiàn)率為1.5%~35%。微小甲狀腺癌具體指的是直徑低于10 mm的甲狀腺癌結節(jié),無論其是否存在區(qū)域淋巴結轉移或遠處轉移,約占甲狀腺癌中的5%~35%,臨床具有一定隱匿性,難以被發(fā)現(xiàn)?,F(xiàn)在,臨床診斷微小甲狀腺癌的方法較多,包括MRI、CT掃描、放射性核素掃描、高頻彩色超聲等[2]。為了進一步探討高頻彩色超聲在微小甲狀腺癌診斷中的參考價值,現(xiàn)將收集的微小甲狀腺癌疑似病例患者的影像診斷資料進行對比分析,詳細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安陽市腫瘤醫(yī)院收治的70例疑似微小甲狀腺癌病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n=40)和對照組(n=30),其中觀察組男12例,女28例;年齡38~76歲,平均(56.7±1.2)歲;病程8 d~2 a,平均(8.2±1.5)個月。對照組男10例,女20例;年齡35~70歲,平均(56.2±1.4)歲;病程12 d~2 a,平均(8.5±1.1)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①經影像學檢查、體格檢查等符合微小甲狀腺癌疑似診斷標準;②腫瘤直徑<10 mm;③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該研究。
1.3 研究方法 觀察組患者接受高頻彩色超聲掃描檢查,探頭頻率為5~12 MHz?;颊呷∑脚P位,頭部后仰,充分暴露頸部,以超聲探頭從不同角度反復進行掃描檢查,包括橫切面、縱切面、上下滑行掃描,仔細觀察是否存在病灶,若發(fā)現(xiàn)病灶則進一步觀察病灶位置、大小、形態(tài)、邊界、回聲、縱橫比、鈣化數(shù)量及大小等,測定甲狀腺病灶內血流分布情況、血流阻力指數(shù)、血流速度、雙頸部淋巴結等。對照組患者則進行頸部CT掃描檢查。由兩名經驗豐富的影像學專業(yè)醫(yī)師對比分析兩組檢查結果,做出診斷。最后,將診斷結論與手術病理檢查結果進行再次對比分析,統(tǒng)計兩種影像學檢查手段診斷微小甲狀腺癌的準確率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定性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影像學診斷結果與病理檢查結果情況見表1。觀察組假陽性5例,假陰性2例,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5.71%和66.67%,惡性診斷準確率為97.14%;對照組假陽性2例,假陰性5例,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9.47%和50.00%,惡性診斷準確率為76.00%。兩組靈敏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特異度和惡性診斷準確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診斷結果與病理檢查結果情況(n)
TMC病理類型中絕大多數(shù)為乳頭狀癌,也有人稱為乳頭狀微小癌,但也有其他病理類型存在。有研究報道TMC中87.9%為乳頭狀癌,12.1%為濾泡狀癌[3]。但近年來研究報道微小髓樣癌患病比例逐漸增多[4]。此外,在術中或病理檢查時應注意有無多發(fā)性癌灶的存在,有部分TMC患者為多發(fā)性癌灶。文獻報告多發(fā)性TMC的發(fā)生率為9.5%~40%[5]。C細胞增生(CCH)是一種甲狀腺C細胞的非浸潤性增生反應,多發(fā)生于髓樣癌中,CCH的增加已作為區(qū)別散發(fā)性和遺傳性髓樣癌的組織學標記物。
臨床微小甲狀腺癌的診斷還有賴于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輔助檢查。高頻彩色超聲、頸部CT等均是其常用的輔助檢查手段。隨著高頻彩色超聲技術的逐漸改進,甲狀腺結節(jié)檢出率逐漸提高,微小癌檢出率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微小癌臨床癥狀往往不明顯或終身不發(fā)病,也被稱作隱匿癌[6]。約有30%頸部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患者臨床表現(xiàn)突出,對正常生活和工作帶來困難。對于微小甲狀腺癌患者來說,早診斷、早治療可明顯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質量。有研究表明頸部CT可以從多層面探查腫瘤病灶。但微小甲狀腺癌診斷中因其病灶體積小,CT探查敏感性明顯降低,漏診、誤診概率較大[7]。相比之下,彩色高頻超聲探頭以5~12 MHz頻率進行掃描,雖然穿透性不佳,但具有極強分辨力,能夠清晰顯示淺表組織中的微小病變與低流速血流信號、病灶血流分布等。隨著臨床影像學經驗的積累,高頻彩色超聲對微小甲狀腺癌的檢出率不斷提高。彩色高頻超聲可顯示微小病灶的病變形態(tài)、回聲、邊界、血流分布、鈣化情況等,尤其對邊界模糊、微小鈣化點、血流阻力指數(shù)>0.7等微小甲狀腺癌的診斷特異性極高[8]。本組資料彩色高頻超聲與頸部CT診斷對比研究也表明,高頻超聲對惡性微小甲狀腺癌的診斷特異度和準確率均明顯高于頸部CT,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綜上所述,在多種影像學檢查診斷中,高頻彩色超聲診斷微小甲狀腺癌的臨床應用價值最高,值得推廣使用。
[1] 趙一菲,韓鳳,付智佳,等.分析研究彩色高頻超聲對甲狀腺微小癌的臨床診斷價值[J].中國超聲影像學雜志,2013,23(15):963.
[2] Vorlander C,Wolff J,Saalabian S,et al.Real-time ultrasound elastography a noninvasive diagnostic procedure for evaluating dominant thyroid nodules[J].Langenbecks Arch Surg,2010,395(7):865-871.
[3] 陳羽冰,張建軍,梁泉.探討分析彩色高超對甲狀腺微小癌的應用價值[J].臨床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2,16(8):162.
[4] 溫偉,金科,胡祥,等.甲狀腺乳頭狀癌與結節(jié)性甲狀腺腫CT成像特點的對比分析[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8,24(9):1168-1711.
[5] 秦茜森,茅蓉,戴訓蘆,等.甲狀腺癌的高頻聲像圖中鈣化的意義[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0,16(10):139-141.
[6] 許強,徐曉云,黃星星,等.甲狀腺微小癌的臨床診斷及其治療方法研究[J].中國醫(yī)學雜志,2011,17(11):315.
[7] Chan B K.Common and uncommon sonographic features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J].J Ultrasound Med,2009,22(10):1083-1090.
[8] 王宇,周沛紅,曹偉紅,等.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超聲診斷及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26):10-12.
崔志英,E-mail:anyangcuizhiying@163.com。
R 445
10.3969/j.issn.1004-437X.2016.11.092
2016-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