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瓏
摘 要:在中職數學課堂中,巧妙滲入數學文化有助于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問題、方法、概念和理論的背景。將數學文化在教學中有機融入滲透,努力使學生在學習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領悟社會文化和數學文化之間的互動。
關鍵詞:數學文化;中職數學教學;滲入;數學素養(yǎng)
數學文化從理念走向數學課堂,滲入到實際課堂教學中,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中體味數學文化,體察社會文化和數學文化之間的互動,逐步形成正確的數學觀。
一、教學中注重營造數學文化氛圍
1.介紹數學家的故事,感受數學家的科學精神
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歷史長河中,蘊含著燦爛的數學文化?!端憬浭畷分杏眠^的數學名詞,如分子、分母、開平方、開立方、正負、方程等等,都一直沿用到今天。教材中許多閱讀材料都介紹了這樣的史實,教學中許多知識也都可以結合這些史實。
數學家們廢寢忘食、孜孜不倦的態(tài)度;屢遭失敗、永不放棄的意志;身處逆境、矢志不渝的精神都將極大地鼓舞學生。我們在教學中尤應利用這份精神食糧,結合教材向學生介紹數學家的故事,激勵其學習斗志??梢砸髮W生利用課余時間從課外讀物、網上查找古今中外數學家的童年故事及他們嚴謹治學、勇攀科學高峰的事跡,然后將收集到的故事編印后分發(fā)給學生相互交流。
2.查找數學符號來源,體會科學發(fā)明過程
每一個數學符號,它的產生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經歷。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對它們尋蹤探源,讓學生在了解數學發(fā)展史的同時,體會到數學符號并非枯燥乏味,而是充滿著智慧靈光、閃爍著生命活力。如學習算術平方根時,查到平方根“”1220年意大利數學家菲波那契使用R作為平方根號,十七世紀法國數學家笛卡爾在他的《幾何學》一書中第一次用“”表示根號。“”是由拉丁文root(方根)的第一個字母“r”變來,上面的短線是括線,相當于括號 。數學符號故事也將會引發(fā)學生對數學的強烈好奇心,增強學習的興趣。
二、通過欣賞數學的美學價值滲入數學文化
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美的審美能力也是數學教學的目標之一。若能在數學課堂中,適時地引導學生欣賞數學中的美,不僅讓學生有美的享受,而且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素養(yǎng)。直線的剛勁平穩(wěn)、曲線的對稱柔和、波浪起伏的圖象、黃金分割……這種美正是數學家們將自己的勞動成果按他們的美學觀以自己最滿意的形式總結出來并獻給人類的美,具有特殊的美學價值。例如在講“黃金分割”時,可以向同學這樣介紹:在建筑、繪畫及藝術造型上,幾乎所有的杰出作品都不謀而合地驗證了這一著名的黃金分割率,隨后教師借助多媒體讓學生欣賞一些富有精巧設計的建筑、繪畫等作品的圖片,感受這種奇異的美,從而改變目前數學課枯燥乏味的現狀,讓學生學的情趣盎然,同時提高他們的數學審美能力。
三、通過豐富課外作業(yè)的形式滲入數學文化
每個學生考慮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與方法有著強烈的個性色彩,教師可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思考過程有條理的記錄下來,督促學生在課余撰寫數學小日記,這不僅能掌握學生的思維動向,而且促使學生對問題進行反思,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充分挖掘校園數學資源,集中開展數學定期講座、板報、競賽等活動,創(chuàng)設校園數學文化建設氛圍,構建生活的數學課堂文化,是滲透數學文化,拓寬數學視野,營造數學氛圍的好方法,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數學、運用數學的能力。
四、教學中通過滲入數學文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中職學校的文化課教學,承擔著提高學生素質,滿足學生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的需要,為專業(yè)知識學習和技能培養(yǎng)奠定基礎的任務。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更好地體現數學文化,豐富學生的數學文化內涵,當數學文化的魅力真正滲入教材、到達課堂、融入教學時,數學就會更加平易近人,數學教學就會通過文化層面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喜歡數學。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會發(fā)現在講解一些常見的數學概念、公式、定理等這些表面知識時,數學課堂顯得過于呆板,如果這時,我們能夠將這些理論知識的來源及歷史演變過程融入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到這些原本感覺乏味的數學知識的漫長發(fā)展歷程,更可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和主動參與的興趣。在講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時,可以介紹幾何法、特殊值代入法、逐次逼近法、十字相乘法、公式法等。通過讓學生比較數學史上多種不同的方法,不但可以讓學生更清晰地認識它們的內在本質,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學習品質。
總之,在中職數學課堂中,巧妙滲入數學文化有助于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問題、方法、概念和理論的背景;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領悟社會文化和數學文化之間的互動。我們要多注意搜集挖掘數學文化,并恰當運用于課堂,讓課堂展現數學文化的魅力,努力促進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提升,使自己的數學課堂進行華麗的蛻變!
參考文獻:
[1]曹之江. 數學的認知和數學的教學[J]
[2]鄭毓信.《中學數學教學參考》"數學文化"與數學教育[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