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一封關(guān)于《朗讀者》的信

      2016-12-08 01:48:36韓宗寶
      延河·綠色文學(xué) 2016年10期
      關(guān)鍵詞:朗讀者漢娜小說

      這是我寫的一封信,可我不知道,誰將會收到它。我不知道這是寫給誰的。是的,我現(xiàn)在寫它的時候,在我的心里并沒有一個確定的收信人。我?guī)缀踔肋@將是一封不知所終的信,也可能這是我寫給我自己的。但假如親愛的你,恰好讀到了它,你就讀一下它吧,如果你讀過了《朗讀者》,如果你并沒有讀過《朗讀者》。寫到這里,你大約已經(jīng)明白了,《朗讀者》是一本書。是的,它是一本書。它是一個名叫本哈德·施林克的德國人寫的一部小說。一部非常好的小說。我要在這封信里說說這本書。我讀到的是錢定平先生的重譯本,譯林出版社的,有曹文軒先生的序。后面還有童自榮的朗讀光盤。

      早在2005年的夏天,有個朋友就鄭重地向我推薦它,說有本叫《生死朗讀》的書非常好,要我買來讀一下。那是我很看重的一個朋友。于是我在網(wǎng)上搜了下。我看到了那么多關(guān)于它的信息。我知道了那么多人在喜歡它,談?wù)撍u介它。而在這之前,我對于這本書竟然一無所知。我當(dāng)時很有些慚愧,我記得我的臉有些發(fā)燒,并且紅了。我一向自以為讀書不少,眼界頗高,平常很有些目下無塵的意思??墒沁@樣好的一本書,這樣有名的一本書,我竟然從沒聽說。我終于認識到了自身的淺薄和夜郎自大。

      《生死朗讀》是《朗讀者》的另一個譯名,不過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習(xí)慣叫它《朗讀者》了,相對于它的內(nèi)容,這才是一個貼切的書名。

      那之后,我就開始了漫漫的尋找《朗讀者》之旅。我很失望,在我居住的小城,所有的書店里,我都沒能找到它。而且,書店的主人們,也幾乎無一例外地說從未聽說過這樣一本書。他們茫然的表情,甚至讓我慚愧的心有了些微的慰藉,看來并不是只有我一個人不知道它。這或多或少減弱了我內(nèi)心的難堪。后來,我到省城,到京城,都沒有買到它。去年在京城的一家三聯(lián)書店,我倒是在電腦上查到了它的目錄,可是已經(jīng)沒有現(xiàn)書了,最后一本是在前一天剛剛賣出的。我大失所望。心中一片茫然。莫非是故意要錯過么?莫非冥冥中有什么在阻礙我,一定要到日后的某一天才可以看到它么?那次和一個從北京回來的朋友一起喝茶,我再次談到了它。我沮喪地說找了那么多地方都沒有買到,朋友說他以后幫我留意一下,見到會幫我買一本。可是我終究沒有見到它。直到時間進入了2007年,在1月里,那個周末我去小城的一家書店去買另外的一本書,我偶然地看到了它。它當(dāng)時正靜靜地站在書架上,書脊上的那三個字是銀色的《朗讀者》,我不知當(dāng)時我有多么激動,就像在異地和早年的戀人意外重逢。我?guī)缀跏羌辈豢纱匕阉槌鰜?,我把它放到我的面頰上輕輕地貼了一下。它是硬的,精裝本,外面還帶著一個塑料膜的包裝。我沒有舍得打開它。在柜臺,付了款,我緊緊地抓著放它的那個塑料袋。像是在做夢一般。我有些不安,覺得一切都不真實。我怕它只是一個假象,會突然從我手中消失。

      那個晚上,妻和女兒睡下后,我拿出了它。坐在被窩里,就著臺燈的光,我很仔細地端詳著書的封面和封底,以及書脊,我把它在手中翻過來倒過去的看了幾遍,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去掉了它的薄膜。我打開了它。我的呼吸似乎已經(jīng)窒息了。這正是我想要的,每一處都恰到好處,都讓我喜歡。它們在我內(nèi)心里激起了一些細小的波瀾。我先讀了曹文軒先生的序。那真是一篇和小說相得益彰的序文。他在序中這樣寫到:“在看了太多的油里油氣、痞里痞氣、一點正經(jīng)沒有的中國當(dāng)下小說之后,我對這部小說的莊重敘述,格外喜歡。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當(dāng)下中國大概是這個世界上一個超級的享樂主義大國,同時又是一個懷疑主義的大國。到處是低級趣味的笑話,到處是赤裸裸的段子,人與人的見面無非就是玩笑與沒完沒了的調(diào)侃,說話沒正經(jīng)已經(jīng)成為風(fēng)尚。從某種意義上說,當(dāng)下如此氛圍的形成,中國當(dāng)下的文學(xué)有著推卸不了的責(zé)任。在這樣的語境中,現(xiàn)在我們來讀這樣一部莊重的文本,實在是一種調(diào)整,一種洗禮?!睉?yīng)該說,曹文軒先生,在序中所說的油滑和痞氣,正是當(dāng)下中國文學(xué)和中國文化最大最令人沉痛的病癥。一個作家,怎么可以一點正經(jīng)都沒有呢。曹文軒先生所說的莊重兩個字,我很喜歡,也很認同。莊重,正是《朗讀者》寫作和敘事的基本語調(diào)。國內(nèi)好像也有個叫什么“莊重文文學(xué)獎”,可是在一種普遍的語境下,對中國文學(xué)的影響甚微,簡直就是杯水車薪。更多的時候,它被那種更大的動靜和熱鬧所淹沒了。說實話,如果我沒有看到他的這個序,在我心里,曹文軒將一直是一個普通的文人。因為在我印象里,我好像并不怎么喜歡他的文字??墒沁@個序,讓我驚訝了,讓我對他刮目。他對中國當(dāng)代文學(xué)的清醒認識和把握,以及他深切的憂患意識,讓我覺得親切和親近。我知道,我以后要以一種另外的眼光來看他和他的作品了。

      然后我讀的是譯林編輯對作者的專訪。再接下來,就是《朗讀者》的正文。正文分三部,一個情節(jié)很簡單的故事:少年人米夏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愛上了大他二十歲的漢娜,一個少年和一個成年女性。一個十五歲的中學(xué)生和一個三十六歲的有軌電車售票員。小說最初的描述很平靜,幾乎像極了一個普通的愛情故事,描寫的這對情侶也是歡樂地享受肉體的歡愉,偶爾有爭吵,也是正常的愛情應(yīng)該有的爭吵。他們的愛真摯而熱烈。朗讀,是他們相聚時除了做愛之外很重要的一個節(jié)目。在每次做愛之前,漢娜總是要求米夏為她朗讀。朗讀幾乎成了他們做愛前必須的一種儀式,像一種愛的前奏,充滿了無邊的詩情畫意。那無疑是一段幸福的時光。沐浴。朗讀。做愛。后來,漢娜突然不告而別。若干年后,兩人再次相遇,當(dāng)年的少年米夏已經(jīng)成了在法庭實習(xí)的法學(xué)系大學(xué)生,而漢娜是法庭正在審訊的嫌犯之一。漢娜的罪名是在納粹時期當(dāng)過集中營的看守,在一次空襲中造成了大批猶太人的死亡。因為深深愛過漢娜,米夏一直懷著罪責(zé)感??墒窃趯徟羞^程中,米夏發(fā)現(xiàn)了漢娜一生最大的秘密:她不識字!是的,漢娜她不識字。她一直用種種方式努力地捍衛(wèi)她的隱私和自尊。她應(yīng)該擁有和所有有文化的人同等的自由和權(quán)利。文盲標簽對漢娜而言,是個紅字,是一種難以見人的恥辱,她不許別人知曉她這不為人知的真相。這是她做人的低線和基本尊嚴,也是屬且屬于她一個人的秘密,是她一個人的戰(zhàn)爭。她要的,其實只是一個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文盲和有文化人的平等。這簡直像極了猶太人為追求平等而做出的種種努力和犧牲。為了掩蓋自己的秘密,漢娜屢屢放棄前程(前幾年的離開他也是為此)。納粹專制時期,她選擇了參與納粹工作,因為這樣可以不暴露自己的弱點。在審訊中,因害怕查對筆跡,別人把當(dāng)年遭空襲后起草文件的事推在她身上,她也攬了下來。最后,她理所當(dāng)然被判得最重——終身監(jiān)禁。漢娜最終的選擇坐牢,使米夏所擁有和掌握的理論徹底瓦解了。它們?nèi)粺o效。理論和法律一片蒼白。

      在漢娜入獄期間,因為深懷歉疚,因為無法釋懷于漢娜,米夏重又為她朗讀名著,并把錄音帶寄給她。在米夏的潛意識里,他是不愿讓外界知道他與漢娜的特殊關(guān)系的。多年前漢娜離開之際,在游泳池旁邊遙遙相見時米夏內(nèi)心的焦灼也向我們透露了這點。也正是因此米夏一生都認為是自己背叛了漢娜,自己對不起漢娜,始終覺得無法面對漢娜。是米夏的那些朗讀的磁帶,給漢娜灰暗的獄中生活帶來了希望和亮色,她憑著錄音,對照原書,漸漸學(xué)會了讀寫。是愛的力量。讓漢娜,在漫漫時日里,跟著米夏的聲音,逐字逐句的學(xué)會了書寫與閱讀。她以為學(xué)會了書寫與閱讀的她,可以配的上她的出身書香門弟的愛人了。她筆跡笨拙的給他寫信,而米夏始終沒有回信,因為他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漢娜,如何和她重新相處??蓾h娜仍然滿懷熱望和期待。米夏朗讀的聲音,再度成為二人之間的儀式,但是此刻的朗讀,只是一些冰涼的無知無覺的磁帶,這是單向度的,正如一條單向的街道。這個時候,朗讀更像是一場對回憶和往事的深深祭奠,青春與愛情已經(jīng)一去不返。第十年的時候,漢娜可以出獄了。漢娜出獄前,他看到了她,一個年華老去的女人:肥胖、臃腫,芳香氣息失盡。甚至周身散發(fā)出老年人特有的那種氣息。在漢娜身上,他已經(jīng)找不到那種令他為之迷醉的氣息了。他躲避她的目光,敏感如漢娜,很快悲傷而絕望地明白,愛情已經(jīng)過去了。他們,能擁有的,只是當(dāng)年的那段時光,只是那些美的令人窒息的曾經(jīng)。華年不再的凄涼,悄悄襲上了漢娜的心頭,繼而完全地淹沒了她。第二日,就在米夏去接漢娜出獄的當(dāng)天凌晨,漢娜自盡了。這似乎是她唯一的路。因為這個世間,已經(jīng)沒有任何可以值得她留戀的。她和世界已經(jīng)沒有任何關(guān)系。唯一的亮色和溫暖,她的心愛的小家伙,她的米夏已經(jīng)和她遠隔千山萬水。她知道,他們之間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個巨大的鴻溝,那是她不可能逾越的。他們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了。她的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她的所有的努力,全部落空了,她在獄中十年的期盼,全是鏡花水月。她完全喪失了繼續(xù)活下去的依據(jù)和信念。她燈盡油枯,沒有任何力氣了。我甚至能聽到她體內(nèi)的那種巨大的癱塌的聲音。獄室的遺物中有一張米夏年少時的照片,它顯然是漢娜從某報刊上剪來,用于珍藏的。她的一直放在內(nèi)心深處的愛人,她無比在乎的愛人。小說的全部故事情節(jié)大致就是如此。小說的敘述基調(diào)是在米夏的追憶中慢慢地,一點一點地展開的。故事是淹沒在水下的一塊石頭,水慢慢地落下去,最后整個石頭顯露了出來。

      我一夜看完了它。我從晚上8點多開始看,一直看到凌晨1點的樣子。書的正文后面,是德國作家克利斯托夫·施扎納茨的一篇“我把它一夜讀完”的文字。他提到了卡夫卡的那句話:“書必須是鑿破我們心中冰封的海洋的一把斧子。”是的,《朗讀者》正是這樣的一把斧子。它劈開了作為讀者的我的麻木的結(jié)了厚伽的心靈。它不容置疑,不由分說地把我肉體和思想深處的柔軟而脆弱的靈魂之門徹底打開了。它讓我再一次對世界和人生敏感了起來。

      再后面是關(guān)于解讀的一些問題。最后是封底,以及粘在封底的《朗讀者》紀念版CD,上面印著朗讀:童自榮。第一部第16章到第二部第4章。那張CD,我一直沒有取下它,一直沒有聽它?,F(xiàn)在我寫這些文字的時候,它還是靜靜地粘在書的后面。我甚至不想取下它。我怕我會弄壞了這本書。它上面的一切都是完整的。我想保持著它最初的樣子。在閱讀正文的過程中,我總覺得我的胸口被什么東西死死地壓著、堵著。直到在那一節(jié),第三部的第8章,米夏見到漢娜,漢娜說:“你長大了,小家伙!”然后米夏在漢娜身邊坐下來,漢娜伸出手握住米夏的手。接下來的那一段文字,把一直壓著我,堵著我的那個什么東西,一下子移開了。我的淚水終于不可遏制地涌了出來,我的眼一片模糊,我再也看不清書上的那些字。那些文字,我永遠地記著書的186頁那一片文字。我感到了作者平淡里的克制。那平靜里蘊藏的巨大的悲傷,席卷了我。我再也看不下去。我合上書,努力地平靜自己。我悄悄地轉(zhuǎn)過身去,我不想讓妻子看到我的淚水。我知道自己那時的狼狽和難堪??墒俏以诒瘋?,竟然也隱隱地有一些喜悅和幸福。我至今說不清這喜悅和幸福因何而來。

      故事簡單的很,但小說的意義顯然是多層的,最外在、最宏大,也最引人關(guān)注的,當(dāng)是它反納粹這個層面。與同類描寫和涉及到納粹題材的德國戰(zhàn)后小說相比,《朗讀者》有很多十分重要的突破:比如小說寫出了猶太人在集中營里那種對生死的漠然和身心的麻木狀態(tài);寫出了法西斯軍人在大批殺人時毫無感情的執(zhí)行公務(wù)式的“工作狀態(tài)”;寫出了多種狀態(tài)下的人性;寫出了歷史評判對于不同的個人往往會“見林不見木”的缺憾;寫出了下一代人對于前一代的罪行那種承擔(dān)與厭惡相交織的尷尬等等。小說通篇是米夏的敘述和追憶,波瀾不驚的敘述里深埋著近乎絕望的憂傷。有人說這是一部讓人欲哭無淚的小說,可是我覺得欲哭無淚的不是讀者,而是作者。是的,作者,那個敘述者才是欲哭無淚的。這是我生平看到的最好的小說之一。與這個名叫《朗讀者》的小說相比,以前那些書,竟是白讀了,它們簡直讓我覺得索然無味。掩卷良久,我的心仍不能平靜。那敘述的語調(diào),那克制的、巨大的悲傷,時不時地沖出來。一部偉大的引人沉思的小說,它無疑是戰(zhàn)后的德國文學(xué)最好的作品之一。

      與中國現(xiàn)在很多動輒百萬字的小說相比,它甚至不足十萬字。但它帶給我的震撼和沖擊力,要遠比那些作品大得多。

      我不舍得讀,我一點一點地看。你感覺你和作者,是通著的。沒有國別。小說寫的是人,是愛,是悲傷,是自尊,是人性。豐富的細節(jié),充沛的情感,深刻的思考卻絲毫不先入為主、強加于人。一切如筍一樣被層層剝開……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后遺癥、關(guān)于情愛、關(guān)于尊嚴、關(guān)于生命、關(guān)于寬恕……關(guān)于歷史與個人、情欲與道德、愛與罪,這些東西統(tǒng)統(tǒng)被壓在小說敘述者、主人公米夏的身上。當(dāng)有些東西無法拋棄、無法剝離、無法逃避的時候,我們只能默默地承擔(dān)。小說的敘述干凈、清澈,不華麗,不賣弄,也不炫技。簡約、質(zhì)樸、平淡、自然?!独首x者》讓我再一次堅信,平淡的語調(diào)和敘述,是同樣可以深深打動人的。

      對米夏,漢娜并不總是溫柔的,那次二人以母子身份出游時,米夏的一次偶然離開,就暴露了漢娜的另一面,她那納粹式的暴戾和粗野。她拿起皮鞭抽打他,打到他嘴角流血,而后卻相擁痛哭。在漢娜正常的舉止和容貌下,顯然仍然隱藏著過往歷史留給她的歇斯底里的基因和后遺癥狀。這個細節(jié)的描寫,展示了漢娜暴戾的一面的同時,也充分揭示出了漢娜對米夏的依賴和她內(nèi)心的無比軟弱。暴力一直是一種貌似強大的非強悍形式,越狂燥的暴力,越呈現(xiàn)出使用暴力者的虛弱和無力。無論愛情還是政權(quán),實施暴力和高壓的無一例外是實施者內(nèi)心沒有勝券和沒有自信的真實體現(xiàn)。這個細節(jié),大約是《朗讀者》至為重要、美妙而又殘酷的一個伏筆。

      《朗讀者》不但寫盡了一個少年對成年女性的深切向往,也是關(guān)于第三帝國“第二代”最為深刻的反思小說。它成功地描寫了一場奇異的愛情。這個愛情,毫不諱言是包裹著情欲的,是關(guān)乎身體的。漢娜身上的那種新鮮、清淡的氣味,令米夏一生都想在別的女人身上“重逢”。“朗讀”對于漢娜的意味是復(fù)雜的,而漢娜的那種母性的女性的美好,是這鏤骨銘心的愛情在米夏心中得以延續(xù),并讓他念念不忘的重要動力和原因。按米夏的話來說,漢娜“她有很多寫照”:比如在廚房拉上長筒襪、騎著車奔馳時裙邊在車子帶起的風(fēng)中佩服、站在書架前手指滑過書脊……這些寫照是小說最具感性也是最打動人的地方。那些畫面、那些氣味、那些場景、那些話語……似乎一直就停滯在我們的喉嚨口和胸口。此情可待追憶,只是當(dāng)時惘然。

      《朗讀者》作為一個小說,它的內(nèi)容具有寓言般的多解性。它可以當(dāng)成一個愛情小說來讀,也可以當(dāng)成歷史小說。德國人可能對那段噩夢有太多的話想說。一個很個人化,也很德國化的小說,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藝術(shù)魅力,是因為在這個人化和德國化的題材上,我們看到了包含在其中的某些相通共同的東西:人并不因為曾做了罪惡的事而完全是一個魔鬼,或被貶為魔鬼;人并不因為愛上了有罪的人而卷入所愛之人的罪惡中去,并由此陷入理解和譴責(zé)的矛盾的泥淖之中;一代人的罪惡還將置下一代于這罪惡的陰影籠罩之下等等,這些具有普遍性的主題。罪惡和歷史這些生硬的詞匯遠比我們想象中要復(fù)雜的多。尤其是它跟我們的靈魂和肉體,跟我們的父母和愛人都發(fā)生關(guān)系的時候。

      《朗讀者》給我的震撼,不像那一年夏天我和朋友一起看同題材的影碟《鋼琴師》那樣直接,它沒有在正義和邪惡之間劃出一條明亮的界限,它只通過一種綿密的、回環(huán)式的、反復(fù)的傷感,在人性最薄弱的部位慢慢滲透、彌漫、裂變??吹阶詈髸X得很憋悶,想流淚卻流不出。沒有力氣。就只好一個人坐著。欲哭無淚。小說的后兩部分,我們接觸到最多的詞匯,是“麻木”二字,在漢娜一案中:審判者是麻木的,旁聽者是麻木的,甚至證人——集中營的幸存者也是麻木的。只有漢娜這個站在被告席上的人她對法官的那句反問“換了您會怎么做呢?”是清醒的,但這清醒也包含著深深的迷惘。這句半清醒半迷惘的拷問,也許正是《朗讀者》的核心。那一刻,拷問之席上,罪人滿座。米夏、法官、同案犯、證人、栽贓者皆在此列,也許還應(yīng)該繼續(xù)蔓延到隱藏在這拷問之席背后的整個戰(zhàn)后的德意志民族。

      那座出事的教堂,它的鎖著的門,分散的各人手中的鑰匙。在我看來,都是大有深意的。還有在第一部第二章作者反復(fù)寫到的那座房子、那個夢。它們應(yīng)該都充滿了寓意。它們應(yīng)該隱喻了什么。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斷地感覺到來自小說的聲音和氣味。給我印象最深的當(dāng)然是漢娜身體的味道。但讓人倍感傷懷的是他們之間第一次擁抱和最后一次擁抱時,他們身上那種氣味的置換。這轉(zhuǎn)換有著令人驚心動魄的力量。他們第一次擁抱時,米夏正在患病,他剛剛嘔吐過,他的口腔里充滿了難聞的氣味,可是漢娜身上的是一個成熟女性新鮮的汗味。他們生命中最后一次擁抱時,米夏正是年富力強的男性,而漢娜身上已經(jīng)充滿了一個老年女人的那種陳腐、朽敗的氣味。時過境遷,他們擁抱時的心境相差的已經(jīng)如此遙遠了。

      《朗讀者》之于我,就像是一份莊嚴的禮物。在我已經(jīng)喪失閱讀能力和耐心的時候,在我對小說失望的時候,《朗讀者》以它微薄的方式試圖給我拯救。讓我看到了小說寫作的光明,讓我透了一口氣。這是一封關(guān)于《朗讀者》的信,我不知道誰能讀到它。就像《朗讀者》的作者,那個叫本哈德·施林克的人并不知道我讀過了它,并不知道我為此而寫下這封不知所終的信?!袄首x”是應(yīng)該是這部小說的一把鑰匙。少年米夏為漢娜的朗讀,在集中營中。那些柔弱的猶太女孩為漢娜的朗讀,在漢娜入獄后,收到的成年米夏對著錄音機的朗讀。在所有這些朗讀中,漢娜都是唯一的傾聽者。如果說“朗讀”是一把鑰匙,那么漢娜就應(yīng)該是“朗讀”這把鑰匙所對應(yīng)的“鎖”。漢娜這把曾經(jīng)被打開過的“鎖”,最后還是永遠地鎖上了,在世上再也沒有一把鑰匙能夠再次打開她。漢娜心里是怎么想的?她愛過米夏嗎?她是什么時候愛上米夏的?漢娜的內(nèi)心的世界成了一個謎。米夏進入不了,作為讀者的我也進入不了。漢娜的內(nèi)心,應(yīng)該是漢娜永生的一個秘密,毫無疑問也是小說的秘密。

      這封信其實是應(yīng)一個朋友之邀而寫的,讀完小說后,我給她打過一個電話。我在電話里說了一些讀后的感覺。她說既然你讀了它,既然它帶給你那么多感觸,為什么不寫一寫呢?我想想也是,就利用日子的某些閑暇寫了這封信。我想我應(yīng)該在心里感謝她,如果不是她的鼓勵和期待,我可能永遠也不會寫這樣一封信。

      □韓宗寶,1973年生于山東諸城。中國作協(xié)會員,國家二級作家,山東省作協(xié)簽約作家,山東省作協(xié)詩歌創(chuàng)作委員會委員。出版詩集《一個人的蒼?!贰俄n宗寶的詩》等,曾參加詩刊社第25屆青春詩會、第七次全國青創(chuàng)會、《人民文學(xué)》第二屆新浪潮詩會等。

      猜你喜歡
      朗讀者漢娜小說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漢娜的驚喜
      評小說《朗讀者》中《奧德賽》的隱喻
      文教資料(2016年28期)2017-02-23 23:24:38
      《朗讀者》:冰冷的歷史沉思與深刻的人性寓言
      電影評介(2016年19期)2016-11-23 08:01:58
      第二場:品鑒《朗讀者》
      海燕(2016年4期)2016-07-05 17:09:58
      印度漢娜,一定要民俗風(fēng)?
      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 01:06:28
      公共圖書館服務(wù)成果成功案例
      圖書館界(2015年1期)2015-07-20 00:13:17
      上虞市| 定南县| 龙岩市| 循化| 柞水县| 苏尼特右旗| 巢湖市| 福贡县| 肇源县| 六盘水市| 徐水县| 安丘市| 息烽县| 宜兰县| 喜德县| 体育| 昔阳县| 扬中市| 仁化县| 渭源县| 涞水县| 九龙坡区| 易门县| 格尔木市| 沙雅县| 木里| 青冈县| 崇明县| 嫩江县| 朝阳市| 桦川县| 襄汾县| 彰化市| 盈江县| 遂宁市| 武隆县| 鄄城县| 潼南县| 边坝县| 乳山市| 新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