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凹
閱讀,一種至上的快樂
凸凹
“五一”小長假,家人都去旅游了,而我卻留下來讀書。
坦率地說,我是一個有著強烈閱讀嗜好的人。
我仔細思考過,感到閱讀的快樂或許就是我的第一快樂了。為什么用“或許”這兩個字呢?因為在物質(zhì)至上的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感覺多少有些奢侈,甚至有與物質(zhì)相對抗的味道。同時,跟真正的學問家相比,我輩的讀書快樂只能算是一種小快樂,過分夸耀,便顯得淺薄,至少也有些不知天高地厚。
但反復比較之后,除了讀書的快樂之外,我還真不知自己還有什么別的快樂——對于金錢,我從小過簡樸的生活已成了習慣,花銷極小,并沒有感到金錢的壓迫,所以,也就沒有過于強烈的需要。因為沒有強烈的需要,便也就沒有欲望被滿足之后的快樂。對于地位,我出生于貧寒之家,父母從來不灌輸在社會上的晉身之道,總是叮囑道,只要不愁吃喝,便不要自討煩惱。因為這個世界是強梁的世界,我等弱無支撐的小民,不要不自量力地去爭持;一旦爭持,便會受到傷害。至于女人,我等造化不夠,在顏值過高、天分超人的女性面前,有一種本能的羞慚,自知之明之下,毫不猶豫地選一個荊釵布衣、諳熟柴米油鹽的普通女人迎娶入門,且真誠地感到,她能跟你生一個不傻不奸、不聰不慧的兒子,給你延續(xù)來世足矣。因為父親是個農(nóng)民,農(nóng)民很講來世;而他已早早過世了,他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如果我不落實他給我的薪火相傳的密詔,作為他生前欽封的“大孝子”,我會慚愧不安。而這個任務(wù)我也已經(jīng)完成了,男女之事,便不需要再有額外作為。
由于許多事情我不會去做了,人生就有了許多空白,怎么填補呢?便只有讀書。所以,讀書之樂,其實是我惟一的快樂了。之所以不能理直氣壯地說出來,蓋所得太少,怕被人誤稱大雅的緣故。
但我的讀書生活,是虔誠的:每拿到一本值得讀的書,都懷著一種崇拜的心理,仔細研讀,生怕把書中的要義錯過了。日子久了,就生出了習慣,即一種沉浸其中的習慣。能沉浸其中,便是一種癡迷,一旦癡迷,就有樂趣。所以,我的讀書之樂是真快樂,沒有附庸風雅的虛偽。正如與質(zhì)素凡常的自家女人廝磨得久了,也能感到幾分可愛一樣,是心無旁騖的結(jié)果。
我曾跟友人說過,我從閱讀中得到的快樂比從寫作中得到的快樂要大得多,所以我更喜歡閱讀。這跟人性中的懶惰習性有關(guān):種植是一個艱苦的過程,而品嘗果實卻是唾手可得的享受;只要你的胃口好,萬千美味中的每一味,都會給你一絲快感。所以,閱讀的快樂是一種非常自我的感受,它不好傳達給別人。一不可傳達,就是真幸福了。有人說,無節(jié)制的閱讀會荒廢事功,這或許有道理。但人們追求事功的目的是什么?也無非是在價值實現(xiàn)之后所得到的人生快意而已。而閱讀本身也得到了心靈的撫慰,從生命快樂的層面,作用是一樣的。在外在的世界中,正如曾文正公所說,事功是“半由天命,半由人力”的事情,在“天命”不授的時候,要保持人性的貞純、人格的獨立和生命的高貴,假閱讀以自守,也是“抵抗”物質(zhì)主義侵蝕人性的可選之途。
(選自《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