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珣
摘 ? 要:中西方藝術的產(chǎn)生和成長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之中的,如果說人類在最初認識自然、把握自然方面是由于同一類生物而有許多本能的相通之處的話,但是隨著人類的生長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和在勞動實踐中的步步深入,作為不同人類群體各自文化積累的發(fā)展中西藝術逐漸拉開了距離。沒有一個人會把西方的油畫和中國人的水墨畫混為一談,只要遠遠地看上一眼,就能做出準確地判斷。因為它們風格大相徑庭,給人的視覺以完全不同的感受。
關鍵詞:趣味性;繪畫語言;表現(xiàn)形式;意境
中圖分類號:J205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3-0021-01
在藝術發(fā)展的今天,繪畫語言中的多樣性的呈現(xiàn),使繪畫語言中的趣味性更具有觀念性、思想性、精神性和鮮活感?,F(xiàn)代繪畫,不僅在的概念上有所突破,同時在繪畫語上也注入了更多表達方式,畫面中的趣味性也更加的豐富多彩。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的繪畫,繪畫都來自于對內(nèi)心的一種真實表現(xiàn)與思考。是對自已內(nèi)心的情感、情緒的表達和陳述。藝術家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題材范圍、不同的表現(xiàn)工具、不同的表現(xiàn)語言和表現(xiàn)方式不斷地豐富人類的藝術追求,從而推動藝術的多向發(fā)展。
一、德庫寧的女人體系列
德庫寧是20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位真正的“畫家中的畫家”。作為美國抽象表現(xiàn)主義運動最關鍵的人物,他千變?nèi)f化的作品仍在對下一代藝術家產(chǎn)生著重要影響。他的作品吸收了立體主義、表現(xiàn)主義的風格,將其風格融于自已的繪畫語言之中。
德庫寧的作品很具有個人繪畫語言的趣味性,他的繪畫是獨一無二的,無法復制的,他的作品通過反復的覆蓋,在畫面中不斷的創(chuàng)作出新的繪畫生命,不斷的進行否定與肯定,不斷的顛覆自己,讓自己的能量達到最大化,他的作畫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他還時常喜歡閉著眼睛憑感覺作畫,體會更好的作畫狀態(tài),使繪畫更加的自由與大膽,甚至是意想不到……
德庫寧的作品,給我們的印象是狂亂的筆觸,好像他拿的不是畫筆而是某種利器在畫布上的發(fā)泄地掃打。它給我們帶來一瞬間的驚呆然后是長時間的動蕩感。這種動蕩感產(chǎn)生的原因應該歸結于深色與亮色間筆觸的消融,這種感覺好像亮色是動的,亮色正在侵吞深色,這種筆觸不是通過理性設計好的,而是感性的釋放。德庫寧的繪畫是一種歇斯底里激情下的偶然產(chǎn)物,強調(diào)繪畫的本能因素,是本能的呈現(xiàn)。
德庫寧的代表作女人系列,畫面給人一種不安的氣息,畫面中的女人形象在厚重的顏料中出現(xiàn),女人的形象并不美好,她們咧著嘴巴、瞪著眼睛、看上去強悍可憎,另人感到并不愉悅。盡管畫面的形象看上去并不令人感到喜歡,但是面面有一種德庫寧式的感染力,流動的線條、狂亂的筆觸以及幾何元素的構成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德庫寧說過:“不管怎樣,我感覺我是自由的作畫,我深深地走進我心靈的深處。不管藝術能給我們帶來任何益處,我們總可以得到更多的好處。”
二、塔皮埃斯繪畫的趣味性分析
塔皮埃斯出生于西班牙卡達盧尼亞區(qū),是繼畢加索、米羅、達利之后的又一偉大藝術天才。塔皮埃斯被認為是歐洲戰(zhàn)后藝術的重要先驅人物,他是綜合材料繪畫藝術進行分析研究的先驅者,他的作品采用了現(xiàn)成材料質感和隨意性的表現(xiàn)手段,塔皮埃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綜合材料大膽的、不合常規(guī)的運用,打破了傳統(tǒng)的形式美的法則,以及人們傳統(tǒng)的審美經(jīng)驗,成為后世的楷模。
塔皮埃斯的繪畫打破一切藝術常規(guī),開創(chuàng)了一種十分獨特而又有藝術趣味的藝術形式——綜合材料,塔皮埃斯經(jīng)常用日常生活中看起來并不起眼的材料甚至是廢棄品來進行創(chuàng)作,在探索和拓展各種材料最佳使用形式的同時,他希望能把生活中已經(jīng)沒有價值的東西變成有價值和有意思的作品。
塔皮埃斯的作品是一種開放、包容和自由的藝術,在他的作品中,沒有所謂民族身份的概念,而是由觀念和有趣味的形式所建構的開放的物質關系、開放的語言以及自由的想象。”塔皮埃斯對材料的應用看上去簡單、隨意,其實并非如此,他將一些材料及顏料放在一塊兒時,看上去也許比較隨便,其實意在關系、構成和對比物質之間尋求表現(xiàn)美感及張力。倘若用心去欣賞和品味,我們的確會從中發(fā)現(xiàn)作品的美感和意味。
三、齊白石繪畫中的“趣”
齊白石是我國近現(xiàn)代的中國畫大師,在中國繪畫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是由一個民間藝匠成為一代大師,他把民間繪畫藝術和文人畫融合在一起,形成他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創(chuàng)作給人感覺總是鮮活而有趣的,與眾不同的。中國繪畫一直十分關注作品的趣味性,無論是哪個畫種,如果畫中無“趣”都不能稱之為一幅好的作品。他與眾不同的“趣”對現(xiàn)代繪畫的發(fā)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開拓了一片新的藝術天地。齊白石的繪畫藝術受陳師曾的影響很大,同時在寫意花鳥傳承了徐渭 、石濤等人的影響。用筆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茍、極為精細。
齊白石的“趣味”是源于生活的,他從不畫沒有見過的東西,他的《蝦圖》等大量作品便是筆墨之“趣味”的最好體現(xiàn)。齊白石畫蝦已經(jīng)是出神入畫,讓蝦的形態(tài)各異,有的弓腰前行、有的直腰前行,水中的蝦為了表現(xiàn)出透視感,線條變有虛實變化,直中有曲使畫面的效果生動自然,栩栩如生,使人回味無窮。同時用筆又是極為簡練,有既不多一筆也不少一筆,達到以一當十的境界。
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齊白石的繪畫非常講究筆墨。他對筆墨的追求是一種“單純之趣”,又使得他的筆墨氣息顯得天真爛漫。他的作品《挖耳圖》中主要描繪一位老者在床榻上用手挖耳朵的情景,是我們?nèi)粘I钪泻艹R姷模?畫面中老者坐姿隨意,齊白石對老者的面部表情進行了夸大而有趣味的描繪,讓這位老者的神態(tài)自若,逼真而又不失去原有的可愛有趣,能夠表達出對生活的一種情趣。
四、吳冠中的東方趣味
在當今的中國畫家中,吳冠中是一位不得不提起的藝術家,他一生都致力于將中國的油畫民族化以及水墨現(xiàn)代化而努力探索。對中國的繪畫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對中國的繪畫發(fā)展也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又富于時代感。
吳冠中的繪畫沒有動筆之前,就開始用趣味的標準來構筑畫面了。他不是簡單的照抄對象,而是根據(jù)自已的審美取向及畫面情感和主題的需要來擷取景物,構成畫面??此睦L畫作品,充滿了形式美感,點的聚散、線條的律動、塊面分割與對比充滿構成美和節(jié)奏美。 在吳冠中的繪畫中留白是很重的一部分,中國畫中強調(diào)“無筆墨處就是最佳的筆墨處”,畫面中的空白也會給人一種遐想的空間,并使得畫面有呼吸感,在空白中尋找意象的趣味。比如<<高空譜曲》這幅畫,在整幅畫面中,我們看到大面積的留白,空中只留幾根電線將天空與左面白墻相連接,而電線上站著的幾只麻雀增添了畫面的趣味性。這種抽象的幾何形式使我們感到畫面更豐富有趣。畫家對美的追求是執(zhí)著不變的。創(chuàng)作形式的結構美、意境美是吳冠中繪畫中所追求的。看他的作品充滿了形式美感,構圖的塊面分割,律動的線條,點的聚散都富有節(jié)奏美。這都就吳冠中藝術語言的特色與趣味性。
中國繪畫在傳達創(chuàng)作的審美情趣上,更多的關注筆墨與情趣、語言與技巧。所以水墨畫更多的是一種中國哲學思維里面的“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價值追求,更多的是一種平和舒緩、情緒微露的自然寫意狀態(tài)。這正是中國文人所強調(diào)“寧靜致遠”、“修身養(yǎng)性”的一種寫照。西方繪畫注重意念與觀念,強調(diào)寫實與表現(xiàn)、抽象與浪漫、荒誕與象征等等……為達到理想的藝術效果,利用各種造型手段與因素、表達自己的觀念與感受、強調(diào)個人的風格風貌。西方藝術作品中材料也是非常豐富的,作為作品的媒介,它得到了極大的擴展。
趣味性作為繪畫語言中的一部分,可以挖掘出多個層面的藝術價值與意義,為藝術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多的創(chuàng)作空間。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的繪畫,盡管不同的藝術家們使用了各種各樣的創(chuàng)作語言,但同時也展現(xiàn)出繪畫語言中不同的趣味性的表達方式,也是藝術家與觀眾產(chǎn)生交流與共鳴的通道。
參考文獻:
[1]李祥林.齊白石—中國書畫名家畫語圖解[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貢布里希,范景中(譯).藝術發(fā)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
[3]孔新苗,張萍.中西方美術比較[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2.
[4]薛永年.中國繪畫的歷史與審美鑒賞[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