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歐陽正平
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策略探究
文/歐陽正平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課外閱讀興趣,把課內教學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可以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提高寫作水平,鞏固課內學習成果,提高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并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學習習慣。那么,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chǎn)生主動的需求。
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 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故而有“潛移默化”之說。要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是非常必要的。我在班級建立了圖書角,讓學生隨手可閱,同時讓學生間互相交換讀物,鼓勵學生到學校閱覽室去讀書。在每天的語文早讀、每周一節(jié)的閱讀課上,讓學生在寬松、自由的閱讀環(huán)境中讀書,感受無窮的讀書之樂。
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 我校開展了“書香校園”活動,營造了濃厚的讀書氛圍。我抓住此契機,每周拿出一節(jié)語文課,將其改為“閱讀課”,引導學生或誦讀名人名篇,或欣賞一些學生自己的“佳作”,或開展詩歌朗誦比賽、講故事比賽……然后評出班級的“閱讀明星”“故事大王”“校園作家”等。這些活動的開展,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的閱讀興趣一旦被培養(yǎng)起來,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能讓他們終身受益。
教師在向學生推薦讀物時,既要注重激發(fā)并尊重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要避免放任自流,杜絕學生“偏食”現(xiàn)象的發(fā)生。
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讀物所謂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主要指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情操以及有益于其智力開發(fā)、有益于其語言發(fā)展等。符合這些教育要求的讀物,首先在內容上是健康的讀物。一般向低年級學生推薦童話、故事類讀物;向中年級學生可增加推薦戰(zhàn)斗故事、科幻作品類;向高年級學生可推薦偉人故事、中外名著讀物。這樣不同年級的學生都能讀到最適合自身需要,同時又最有利于自身健康發(fā)展的課外讀物。
有益于鞏固課堂教學效果的讀物如今學生的課外閱讀背景是廣闊的,內容是多種多樣、多姿多彩的,在
讓學生于課外閱讀的天地中自由馳騁的同時,我們作為教師有必要盡量為學生尋找到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的結合點。具體做法有:由文及人,即到課外去尋找課文介紹課文作者的生平事跡的文章來閱讀;由文及史,即到課外去尋找與課文有關的歷史背景材料來閱讀;由文及“著”,即到課外去尋找課文所在的原著來閱讀。
與自身生活緊密相關的讀物 從生活的角度講,與學生有密切聯(lián)系的讀物大致有兩類:一類是指導學生培養(yǎng)生活能力的讀物,包括關于衛(wèi)生保健知識、安全防范方法、自我服務、人際關系處理等方面的書籍;另一類是幫助學生了解生活環(huán)境的讀物,包括家鄉(xiāng)的地理環(huán)境、風景名勝、經(jīng)濟物產(chǎn)、文史人物等方面的讀物
為使學生會讀、善讀并學以致用,教師需要給予學生科學的指導。我一般會向學生介紹如下幾種讀書方法:
選讀法 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jù)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如學生在學習了《恐龍無處不在》一課后,教師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閱讀相關書籍,以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與恐龍有關的內容。
精讀法 所謂精讀法,就是對于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讀地閱讀。它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精讀,就要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使他們逐漸養(yǎng)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速讀法 速讀法就是對所讀書報不發(fā)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瀏覽中,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利用速讀法,可以達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的目的。
摘錄批注法 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畫記號,作注釋。還可將自己訂閱的報紙雜志中的好文章剪裁下來,粘貼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中。只有做到“手腦并用”,閱讀才會更加精彩、有效。
為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對他們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指導:
指導學生養(yǎng)成利用零碎時間閱讀的習慣 低年級學生不會合理利用時間,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養(yǎng)成利用零碎時間閱讀的習慣。要養(yǎng)成隨時翻閱書籍的習慣,堅持每天擠一點時間讀一篇或半篇文章。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一種閱讀的氛圍,促使學生自覺閱讀。比如印發(fā)一些短小的名人趣聞軼事,供學生傳閱,就很受學生歡迎。
指導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在文中或作勾畫,或作批注,或寫提綱,或抄錄名言警句和佳句,感受較深的可寫讀書筆記或讀后感,定期交流,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我就專門指導過學生如何做讀書筆記,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善于抓住重點,深入鉆研,獨立思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學生讀寫結合的機會。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感知力和鑒賞力,而且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指導學生養(yǎng)成“讀說結合”的習慣 讓學生把所閱讀的內容或心得體會在同學中進行交流,也可以進行師與生、生與生得多向交流。如鼓勵學生利用閑聊時間進行討論和交流,我一直堅持課前五分鐘讓一位同學介紹一篇他最近閱讀的文章,這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習慣,還能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指導學生養(yǎng)成用“心”讀書的習慣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講的就是要把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即用“心”來讀書,如此才能有所收獲。如延伸性的閱讀要結合課文分析思考,閱讀后要有所獲或能發(fā)現(xiàn)、解決一些問題。為此,我要求學生堅持寫讀書筆記和讀后感。
課外閱讀是學生豐富生活經(jīng)驗,積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放棄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對課外閱讀的認識,正確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要相信開卷有益,只要學生肯讀、愛讀且善讀,就一定會有收獲。
(作者單位: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區(qū)第一中學)